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60112
  • 博文数量: 166
  • 博客积分: 4038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111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1-14 23:2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66)

文章存档

2010年(12)

2009年(126)

2008年(28)

分类:

2009-05-13 19:11:00

组播即IP多播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8Steve Deering首次在其博士论文当中提出IP多播的概念。19923月的IETF在因特网范围首次实现IETF会议声音的多播,当时有20个网点可同时听到会议声音。IP多播由于源点发送,多点接收的特点,即一对多的通信,广泛应用于实时信息交付(如新闻,股市行情等),软件更新,交互式会议,流媒体传播等等。关于组播可以参考[W-MCAST]

TCP/IP通信中有三种通信方式,即单播,广播和组播。单播为一对一的信息传送,对服务质量要求高。广播为使用子网内的特殊IP地址,IP地址最后一段为255的地址,进行广播,子网内所有电脑均可收到数据报,通信量巨大,智能低,所以并不被允许跨越网段。而组播使用了IP分组的概念,在路由中建立IP组,并在子网中充分利用硬件多播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组播通过路由的传送是允许跨越网段的。而由于在子网中利用了硬件多播的方法,不参加组播组的电脑不会收到组播数据报,所以即实现了广播又有效控制了流量,增大了广播范围。

笔者曾经在所在的局域网内组建过FreeICQ服务器,一个免费的即时通信工具,但由于FreeICQ有一个服务器端,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

1.        服务器地址的识别。我使用ADSL上网方式,常常更改IP地址,而一些动态域名解析软件又需要我时刻在线才能进行地址解析,成本太高。

2.        开机时间。必须保证服务器开机,才能使客户端开始工作,对学生来说困难太多,另外个人经历有限。

3.    使用的方便性,尽管已经有了很多的即时通信工具,但是都需要上网时才能使用,对一般用户来讲,在同一局域网内并不方便。

而除了这种基于C/S,单播模式的即时通信工具之外,还有一种至今仍然不成气候的广播聊天室。广播使用的是IP地址最后一段为255IP地址,发送的数据报所有在同一IP段内的电脑都可以收到,但是最大通信范围也就是这253台电脑(除去最后一段为0255的,网关,DNS等等还不算)。而且由于所有电脑都会收到,所以通信量很大,很容易被恶意的客户端使用DoS进行攻击而停止工作。优点就是最早实现了无服务器。

组播使用IPv4网络中的DIP地址,范围从224.0.0.0239.255.255.255,在这个范围当中没有任何主机,而专门用于组播,所以DIP不允许出现在任何形式的源地址当中。在组播开始时进程首先申请加入一个组播组,之后由主机向路由器发出加入组播组的申请,路由器在向所有可以联系到的路由器发出申请以便用于接收组播数据。这样就完成了加入组播组的工作。而发送组播数据时,先对数据打包进一个UDP数据报然后发送到路由器,路由器再寻找可以联系到的路由当中使用同一个组的路由,并进行转发。不在同一组的路由和主机不会接到本组的数据报。通过这种方式即扩大了通信范围又有效的抑止通信数据量。

组播使用IGMP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进行管理,对应[RFC1112][RFC2236]IGMP协议已经成为TCP/IP协议标准的一部分了,要进行组播的主机也必须要有IGMP协议的支持。但是同时,组播也必须要有支持组播的路由器的支持,在已有的部分路由器当中,组播并不是默认启动的服务。

阅读(64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