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调度(fair-share scheduling)的进程调度算法:
一、公平分享的调度策略
Linux 的调度算法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模块,而且较容易理解。因此很多系统高手都爱对调度算法做改进。但是可以说调度器是一个非常神秘,难以捉摸的精灵。可能通过改变一个关键参数你就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
对于一般进程,CPU的使用时间都是系统平均分配给每一个进程的,因此这种公平分享都是从
进程的角度出发的。Bach在1986 年提出了公平分享调度策略(Fair_Share scheduling)来解决这个问题。和Linux 三种内建策略比,公平分享调度策略是一种更抽象的调度策略。它认为CPU应该根据拥有进程的组(对Linux 来说是用户)来分配时间,它实现了从
用户角度考虑的公平原则。
由内核的结构来看,实现这个算法有很多种方式。我们可以在与调度相关的程序里做小小的改动来实现,如改动一些数据结构并改写schedule()函数。当然也可以做得很复杂,比如重写schedule()来实现所需要的结果。但是有一点我们是要必须牢记的,那就是大部分的Linux 核心都是以短小高效为最高目标。所以,改进的算法必须尽量向这个目标靠拢。
二、新调度策略的实现:分析
1、这里所说的‘组’的概念,在Linux 中是一个用户。我们所关心的是Linux 的用户,而不是UNIX 系统下的用户组或是别的什么概念。因此
在公平共享调度策略中,一个进程能够分配到的时间与登录的系统用户数以及拥有该进程用户开辟进程数的多少有关。2、超级用户的进程是
独立于公平分享算法的,因此它拥有的进程得到的调度时间应该和现在的进程调度算法分配时间相当。
3、对于实时进程,调度算法仍旧给予比普通进程更高的优先权。不过也不用担心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实现,只要在现在调度算法的基础上稍做改进就可以简单实现。
4、新的调度算法对系统的吞吐量不能有太多的影响。比如说,如果定义的时间片少于2 个“滴答”,那么新实现的调度器效率将变得很差。因为过于频繁的进程切换将耗费大部分的系统时间,而真正用于程序计算的时间则排在第二位了。
此条说明时间片的划分不能太小。5、我们所实现的算法并不需要绝对的公平,严格的平均是需要用效率为代价来换取的。如果算法过于精确,那就需要复杂的数据结构和耗时的计算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在以速度为第一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模糊”的公平分享。
6、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不断地思考和设计,只有将所有的问题都考虑清楚以后才可以开始动手。调度器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它将被频繁调用,因此其作用和影响也将是巨大的。我们要花费最小的代价实现算法,并且这种改动对系统核心的影响要降到最小。
Linux的进程调度机制:
概述:
在多进程的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是一个全局性的、关键性的问题。可以说,关于进程调度的研究是整个操作系统理论的核心,它对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实现、功能设置以及各方面的性能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150ms:当系统中有大量进程共存时,根据测定,当每个用户可以接受的相应速度延迟超过150ms时,使用者就会明显地感觉到了。
- 在设计一个进程调度机制时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 调度的时机: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进行调度;
- 调度的政策:根据什么准则挑选下一个进入运行的进程;
- 调度的方式:是“可剥夺”还是“不可剥夺”。当正在运行的进程并不自愿暂时放弃对CPU的使用权时,是否可以强制性地暂时剥夺其使用权,停止其运行而给其他进程一个机会。如果是可剥夺的,那么是否在任何条件下都可剥夺,有没有例外?
- linux内核的调度机制:
1)调度的时机:
*首先,自愿的调度(主动调度)随时都可以进行:在内核里面,一个进程可以通过schedule()启动一次调度。也就是由当前进程自愿调用schedule()暂时放弃运行的情景。
*除此之外,调度还可以非自愿的,即强制地发生在每次从系统调用返回的前夕,以及每次从中断或者异常处理返回到用户空间的前夕。
上述红字说明:只有在用户空间(当CPU在用户空间运行时)发生的中断或者异常才会引起调度。
ret_from_exception:
movl SYMBOL_NAME(bh_mask),%eax
andl SYMBOL_NAME(bh_active),%eax
jne handle_bottom_half
ALIGN
ret_from_intr:
GET_CURRENT(%ebx)
movl EFLAGS(%esp),%eax # mix EFLAGS and CS
movb CS(%esp),%al
testl $(VM_MASK | 3),%eax # return to VM86 mode or non-supervisor?
jne ret_with_reschedule
jmp restore_all
从上述代码中(arch/i386/kernel/entry.S),可以看出,转入ret_with_reschedule的条件为中断或异常发生前CPU的运行级别为3,即用户态。
这一点(只有在用户空间发生的中断或者异常才会引起调度)对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当CPU在内核中运行时无需考虑强制调度的可能性。发生在系统空间中的中断或异常当然是可能的,但是这种中断或者异常不会引起调度。这使得内核的实现简化了,早期的Unix内核正是靠这个前提来简化其设计与实现的。否则的话,内核中所有可能为一个以上进程共享的变量和数据结构就全都要通过互斥机制(如信号量)加以保护,或者说放在临界区里面。即在内核中由于不会发生调度而无需考虑互斥。但是在多处理器SMP系统中,这种简化正在失去重要性:因为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另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访问共享资源的可能性。这样,不管在同一个CPU上是否可能在内核中发生调度,所有可能为多个进程(可能在不同的CPU上运行)共享的变量和数据结构,都得保护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读者在阅读代码时看到那么多的up()、down()等信号量操作或者加锁操作的原因。
注意:“从系统空间返回到用户空间”只是发生调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这个条件满足了,调度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具体是否发生调度还要判断当前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中的need_resched成员是否为非0,非0时才会转到reschedule处调用schedule():
ret_with_reschedule:
cmpl $0,need_resched(%ebx)
jne reschedule
cmpl $0,sigpending(%ebx)
jne signal_return
....
reschedule:
call SYMBOL_NAME(schedule) # test
jmp ret_from_sys_call
need_resched成员是内核设置的,因为在用户空间是访问不到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的。除了当前进程通过系统调用自愿让出运行以及在系统调用中因某种原因受阻以外,主要就是当因某种原因唤醒一个进程的时候,以及在时钟中断服务程序发现当前进程已经连续运行太久的时候,内核会对
need_resched成员进行设置(非0),以重新调度。
2)调度的方式:
Linux内核的调度方式可以说是“有条件的可剥夺”方式。
*当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时,无论自愿不自愿,一旦有必要(例如该进程已经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内核就可以暂时剥夺其运行而调度其他进程进入运行。
*但是,一旦进程进入了内核空间,或者说进入“系统态”。这时候,尽管内核知道应该要调度了,但是实际上调度并不会发生,直到该进程即将“下台”,也就是回到用户空间的前夕才能剥夺其运行权力。所以,linux的调度方式从原则上来说是可剥夺的,可是实际上由于调度时机的限制而变成了有条件的。
3)调度策略:
基本上是从UNIX继承下来的以优先级为基础的调度。内核为系统中的每个进程计算出一个反映其运行“资格”的权值,然后挑选权值最高的进程投入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当前进程的资格(权值)随时间而递减,从而在下一次调度的时候原来资格较低的进程可能就更有资格运行了。到所有的进程的资格都变为0时,就重新计算一次所有进程的资格。
但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应用的需要,内核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种不同的策略:SCHED_FIFO、SCHED_RR、SCHED_OTHER。每个进程都有自己适用的调度策略,并且,进程还可以通过系统调用sched_setscheduler()设定自己适用的调度策略。下面介绍一下他们的区别:
SCHED_FIFO:适用于时间性要求比较强,但每次运行所需的时间比较短的进程,因此多用于实时进程;
SCHED_RR:RR表示Round Robin,是轮流的意思(轮换调度),这种策略适合比较大、也就是每次运行时间较长的程序。使用SCHED_RR策略地进程在schedule()调度中有一点特殊的处理。
上两者的比较:SCHED_FIFO、SCHED_RR都是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策略,可是在怎样调度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进程的问题上两者有区别:
调度策略为SCHED_FIFO的进程一旦受到调度而开始运行之后,就要一直运行到自愿让出或者被优先级更高的进程剥夺为止。对于每次受到调度时要求运行时间不长的进程,这样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可是,如果是受到调度后可能执行很长时间的进程,这样就不公平了。这种不公正性是对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进程而言的,同级的进程必须等待该进程自愿让出或者直到其运行结束。因为具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可以剥夺他的运行,而优先级则本来就没有机会运行,谈不上不公正。
所以,对于执行时间可能会很长的进程来说,应该使用SCHED_RR调度策略,这种策略在相同的优先级的进程上实行轮换调度。也就是说:对调度策略为SCHED_RR的进程有个时间配额,用完这个配额就要让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其他就绪进程先运行。看schedule()的540行对调度策略为SCHED_RR的当前进程的处理。
SCHED_OTHER:是传统的调度策略,比较适合于交互式的分时应用。
问题:既然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适用的调度策略,内核怎样来调用使用不同调度策略的进程的呢?是根据什么挑选出下一个要运行的进程呢?
实际上,挑选的原则最后还是归结到每个进程的权值,只不过是在计算资格的时候将适用的策略也考虑进去了,就好像考大学时符合某些特殊条件的考生会获得加分一样。同时,对于适用不同策略地进程的优先级别也加了限制。
- 调度程序schedule():
调度程序schedule()是一个非常频繁地执行的函数,因此要将运行效率放在第一位,函数中使用了很多的goto语句。
前面讲过,对schedule()只能由进程在内核中主动调用,或者在当前进程从系统空间返回用户空间的前夕被动的发生,而不能在一个中断服务程序的内部发生。即使一个中断服务程序有调度的要求,也只能通过把当前进程的need_resched字段设为1来表达这种要求,而不能直接调用schedule()。所以,如果在某个中断服务程序内部调用了schedule(),那一定是有问题的,所以转向scheduling_in_interrupt.(kernel/sched.c)
asmlinkage void schedule(void)
509 {
510 struct schedule_data * sched_data;
511 struct task_struct *prev, *next, *p;
512 struct list_head *tmp;
513 int this_cpu, c;
514
515 if (!current>
active_mm) BUG();
516 need_resched_back:
517 prev = current;
518 this_cpu = prev>
processor;
519
520 if (in_interrupt())
521 goto scheduling_in_interrupt;
522
523 release_kernel_lock(prev, this_cpu);
524
525 /* Do "administrative" work here while we don't hold any locks */
526 if (softirq_active(this_cpu) & softirq_mask(this_cpu))
/*检查是否有内核软中断服务请求在等待,若有,就转入handle_softirq为这些请求服务*/
527 goto handle_softirq;
528 handle_softirq_back:
我们来看一下内核对这种问题的响应:
[schedule()]
686 scheduling_in_interrupt:
687 printk("Scheduling in interrupt\n");
688 BUG();
689 return;
内核对此的响应是显示或者在/var/log/messages文件末尾添上一条出错信息,然后执行一个宏操作BUG。
接着往下看schedule():
如果有内核软中断服务请求在等待,那么就转入 handle_softirq:
[schedule()]
675 handle_softirq:
676 do_softirq();
677 goto handle_softirq_back;
执行softirq队列完毕以后继续往下看:
==================== kernel/sched.c 528 541 ====================
[schedule()]
528 handle_softirq_back:
529
530 /*
531 * 'sched_data' is protected by the fact that we can run
532 * only one process per CPU.
533 */
534 sched_data = & aligned_data[this_cpu].schedule_data;
535
536 spin_lock_irq(&runqueue_lock);
537
538 /* move an exhausted RR process to be last.. */
539 if (prev>policy == SCHED_RR)
540 goto move_rr_last;
541 move_rr_back:
指针sched_data指向一个schedule_data数据结构,用来保存供下一次调度时使用的信息。此数据结构的定义如下:
==================== kernel/sched.c 91 101 ====================
91 /*
92 * We align perCPU
scheduling data on cacheline boundaries,
93 * to prevent cacheline pingpong.
94 */
95 static union {
96 struct schedule_data {
97 struct task_struct * curr;
98 cycles_t last_schedule;
99 } schedule_data;
100 char __pad [SMP_CACHE_BYTES];
101 } aligned_data [NR_CPUS] __cacheline_aligned = { {{&init_task,0}}};
这里的cycles_t实际上是无符号整数,用来记录调度发生的时间。这个数据结构是为多处理器SMP结构而设的,因此我们不必关心。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即CPU0的schedule_data结构初始化为{&init_task,0},其余的则全为{0,0}。代码中的__cacheline_aligned表示数据结构的起点应与高速缓存中的缓冲线对齐。
下面就要涉及可执行进程队列了,所以先将这个队列锁住(536行),以防止其他处理器的干扰。从538行开始:如果当前进程prev的调度策略是SCHED_RR,也就是轮换调度,那就要先进行一点特殊的处理(540 : goto move_rr_last;)。
(对使用SCHED_RR策略的当前进程的处理)
==================== kernel/sched.c 679 685 ====================
[schedule()]
679 move_rr_last:
680 if (!prev>counter) {
681 prev>counter = NICE_TO_TICKS(prev>nice);
682 move_last_runqueue(prev);
683 }
684 goto move_rr_back;
这里的prev>counter:代表这当前进程的运行时间配额,其数值在每次时钟中断时都要递减(update_process_times()中实现的)。因此,不管一个进程的时间配额有多高,随着运行时间的积累最终总会递减到0。对于调度策略为SCHED_RR的进程,一旦其时间配额降到0,就要从可执行进程队列runqueue中当前的位置上移动到队列的末尾,同时恢复其最初的时间配额(NICE_TO_TICKS),以等待下一次的调度。对于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进程,调度的时候排在前面的进程优先,所以这使队列中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其他进程有了优势。
宏操作NICE_TO_TICKS根据系统时钟的精度将进程的优先级别换算成可以运行的时间配额。在kernel/sched.c中定义。
将一个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从可执行队列中的当前位置移到队列的末尾是由move_last_runqueue()完成的(kernel/sched.c)。把进程移到可执行进程队列的末尾意味着:如果队列中没有资格更高的进程,但是有一个资格与之相同的进程存在,那么,这个资格虽然相同而排在前面的进程会被选中。
继续看schedule():
==================== kernel/sched.c 541 553 ====================
[schedule()]
541 move_rr_back:
542
543 switch (prev>state) {
544 case TASK_INTERRUPTIBLE:
545 if (signal_pending(prev)) {
546 prev>state = TASK_RUNNING;
547 break;
548 }
549 default:
550 del_from_runqueue(prev);
551 case TASK_RUNNING:
552 }
553 prev>need_resched = 0;
当前进程,就是正在执行的进程,当进入schedule()时其状态却不一定是TASK_RUNNING。例如:当前进程如已经在do_exit()中将其状态改成TASK_ZOMBIE,又如当前进程在sys_wait4()中调用schedule()时的状态为TASK_INTERRUPTIBLE。所以,这里的prev>state与其说是当前进程的状态不如说是其意愿。当其意愿既不是继续执行也不是可中断的睡眠时,就要通过del_from_runqueue()把这个进程从可执行队列中撤下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TASK_INTERRUPTIBLE和TASK_UNINTERRUPTIBLE两种睡眠状态之间的区别:前者在进程有信号等待处理时要将其改成TASK_RUNNING,让其处理完这些信号再说,而后者则不受信号的影响。
最后,将prev>need_resched恢复为0,因为所需求的调度已经在进行了。下面的任务就是要挑选出一个进程来运行了(这一部分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就绪进程队列进行扫描)。
==================== kernel/sched.c 555 576 ====================
[schedule()]
555 /*
556 * this is the scheduler proper:
557 */
558
559 repeat_schedule:
560 /*
561 * Default process to select..
562 */
563 next = idle_task(this_cpu);
564 c = 1000;
565 if (prev>state == TASK_RUNNING)
566 goto still_running;
567
568 still_running_back:
569 list_for_each(tmp, &runqueue_head) {
570 p = list_entry(tmp, struct task_struct, run_list);
571 if (can_schedule(p, this_cpu)) {
572 int weight = goodness(p, this_cpu, prev>active_mm);
573 if (weight > c)
574 c = weight, next = p;
575 }
576 }
在这段程序中,next总是指向已知最佳的候选进程,c则是这个进程的综合权值,或者是运行资格。
挑选的过程是从idle进程即0号进程开始,其权值为-1000,这是可能的最低值,表示仅在没有其他进程可以运行时才会让他运行。
然后,遍历可执行队列runqueue中的每个进程(在单CPU系统中can_schedule()的返回值永远是1),也就是一般操作系统书中所称的就绪进程。为每一个就绪进程通过函数goodness()计算出他当前所具有的权值,然后与当前的最高值c相比。注意这里的条件:weight > c,这意味着“先入为大”。也就是说,如果两个进程有相同的权值的话,排在队列前面的进程胜出,优先运行。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如果当前进程的意图是继续运行,那么就要先执行一下still_running(kernel/sched.c):
==================== kernel/sched.c 670 674 ====================
[schedule()]
670 still_running:
671 c = goodness(prev, this_cpu, prev>active_mm);
672 next = prev;
673 goto still_running_back;
674
也就是说,如果当前进程想要继续运行,那么在挑选候选进程时以当前进程此刻的权值开始比较。而且这意味着,对于具有相同权值的其他进程来说,当前进程优先。
那么,进程的当前权值是怎样计算的呢?也就是goodness()是怎样执行的呢?
==================== kernel/sched.c 123 187 ====================
[schedule()>goodness()]
123 /*
124 * This is the function that decides how desirable a process is..
125 * You can weigh different processes against each other depending
126 * on what CPU they've run on lately etc to try to handle cache
127 * and TLB miss penalties.
128 *
129 * Return values:
130 * 1000:never select this
131 * 0: out of time, recalculate counters (but it might still be
132 * selected)
133 * +ve: "goodness" value (the larger, the better)
134 * +1000: realtime process, select this.
135 */
136
137 static inline int goodness(struct task_struct * p, int this_cpu, struct mm_struct *this_mm)
138 {
139 int weight;
140
141 /*
142 * select the current process after every other
143 * runnable process, but before the idle thread.
144 * Also, dont trigger a counter recalculation.
145 */
146 weight = -1;
147 if (p>policy & SCHED_YIELD)
148 goto out;
149
150 /*
151 * Non RT process normal case first.
152 */
153 if (p>policy == SCHED_OTHER) {
154 /*
155 * Give the process a firstapproximation goodness value
156 *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clockticks it has left.
157 *
158 * Don't do any other calculations if the time slice is
159 * over..
160 */
161 weight = p->counter;
162 if (!weight)
163 goto out;
164
165 #ifdef CONFIG_SMP
166 /* Give a largish advantage to the same processor... */
167 /* (this is equivalent to penalizing other processors) */
168 if (p->processor == this_cpu)
169 weight += PROC_CHANGE_PENALTY;
170 #endif
171
172 /* .. and a slight advantage to the current MM */
173 if (p->mm == this_mm || !p->mm)
174 weight += 1;
175 weight += 20- p>nice;
176 goto out;
177 }
178
179 /*
180 * Realtime process, select the first one on the
181 * runqueue (taking priorities within processes
182 * into account).
183 */
184 weight = 1000 + p->rt_priority;
185 out:
186 return weight;
187 }
*首先,如果一个进程通过系统调用sched_yield()明确表示了“礼让”后,就将其权值定位-1。这是很低的权值,一般就绪进程的权值至少是0。
*对于没有实时要求的进程,即调度策略为SCHED_OTHER的进程,其权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剩下的时间配额p->counter,如果用完了则权值为0。另一个是进程的优先级nice,这是从早期Unix沿用下来的负向优先级(越负,优先级越高),其取值范围为19~-20,只有特权用户才能把nice值设置为小于0。所以,综合的权值weight在时间配额尚未用完时基本上是二者之和。此外,如果是内核线程,或者其用户空间与当前进程的相同,因而无需切换用户空间,则会得到一点小“奖励”,将权值额外加1。
*对于实时进程,即调度策略为SCHED_FIFO或者SCHED_RR的进程,则另有一种正向的优先级,那就是实时优先级rt_priority,而权值为1000 + p->rt_priority。可见,SCHED_FIFO或者SCHED_RR两种有时间要求的策略赋予进程很高的权值(相对于SCHED_OTHER)。这种进程的权值至少是1000。另一方面,rt_priority的值对于实时进程之间的权值比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数值也是在sched_setscheduler()中与调度策略一起设置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这两种实时调度策略,一个进程已经运行了多久,即时间配额p->counter的当前值,对权值的计算不起所用。不过,前面讲到,对于使用SCHED_RR策略地进程,当p->counter达到0时会导致将进程移到队列尾部。
实时进程的nice数值与优先级无关,但是对使用SCHED_RR策略地进程的时间配额大小有关(宏操作NICE_TO_TICKS())。由于实时进程的权值有个很大的基数(1000),因此当有实时进程就绪时,非实时进程是没有机会运行的。
由此可见,linux内核中对权值的计算是很简单的,但是goodness()函数并不代表linux调度算法的全部,而要与前面讲到的对SCHED_RR进程的特殊处理、对意欲继续运行的当前进程的特殊处理‘以及下面要讲到的recalculate结合起来分析。
上面still_running_back运行结束后,变量c的值有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一个大于0的正数,此时next指向挑选出来的进程;另一种可能是c的值为0,发生于就绪队列中所有进程的权值都是0的时候。由于除了init进程和调用了sched_yield()的进程以外,每个进程的权值最低为0,所以只要队列中有其他就绪进程存在就不可能为负数。因此,队列中所有其他进程的权值都已经降到0了,说明这些进程的调度策略都是SCHED_OTHER,即系统中当前没有就绪的实时进程,因为如果有策略为SCHED_FIFO或者SCHED_RR的进程存在,其权值至少也有1000。
let`s go on:回到schedule()
==================== kernel/sched.c 578 580 ====================
[schedule()]
578 /* Do we need to recalculate
counters? */
579 if (!c)
580 goto recalculate;
如果当前已经选择的进程(权值最高的进程)的权值为0,那就要重新计算各个进程的时间配额。如上所述,这说明系统中当前没有就绪的实时进程。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否则SCHED_OTHER进程的权值就没有机会消耗到0。
==================== kernel/sched.c 658 669 ====================
[schedule()]
658 recalculate:
659 {
660 struct task_struct *p;
661 spin_unlock_irq(&runqueue_lock);
662 read_lock(&tasklist_lock);
663 for_each_task(p)
664 p->counter = (p->counter >> 1) + NICE_TO_TICKS(p->nice);
665 read_unlock(&tasklist_lock);
666 spin_lock_irq(&runqueue_lock);
667 }
668 goto repeat_schedule;
这里所作的运算是将每个进程的当前的时间配额p->counter除以2,再在上面加上由该进程的nice值换算过来的tick数量。宏操作NICE_TO_TICKS的定义在前面已经见过,显然nice值对于非实时进程既表示优先级也决定着时间配额。
注意:这里的for_each_task()是对所有进程的循环,而并不是仅对就绪进程队列的循环,对于不再就绪进程队列中的非实时进程,这里得到了提升其时间配额、从而提升其综合权值的机会。不过,这种对综合权值的提升是很有限的,每次重新计算都将原有的时间配额减半,再与NICE_TO_TICKS(p->nice)相加,这样就决定了重新计算以后的综合权值永远也不可能达到NICE_TO_TICKS(p->nice)的两倍。因此,即使经过很长时间的韬光养晦,也不可能达到可与实时进程竞争的地步,所以只是对非实时进程之间的竞争有意义。
至于实时进程,时间配额的增加并不会提升其综合权值,而且对于SCHED_FIFO进程,时间配额就没有什么意义。
重新计算完权值以后,程序转回 repeat_schedule(跳回前面,再次执行挑选进程)处重新挑选。这样,当再次完成对就绪进程队列的扫描时,变量c的值就应该不为0了,此时next指向挑选出来的进程。
至此,已经挑选好进程了(权值最高的进程)。
还没有结束阿?哈哈
进程挑好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切换的事情了。
[schedule()]
581 /*
582 * from this point on nothing can prevent us from
583 * switching to the next task, save this fact in
584 * sched_data.
585 */
586 sched_data>curr = next;
587 #ifdef CONFIG_SMP
.....
590 #endif
591 spin_unlock_irq(&runqueue_lock);
592
593 if (prev == next)
594 goto same_process;
595
596 #ifdef CONFIG_SMP
==================== kernel/sched.c 612 657 ====================
612 #endif /* CONFIG_SMP */
613
614 kstat.context_swtch++;
615 /*
616 * there are 3 processes which are affected by a context switch:
617 *
618 * prev == .... ==> (last => next)
620 * It's the 'much more previous' 'prev' that is on next's stack,
621 * but prev is set to (the just run) 'last' process by switch_to().
622 * This might sound slightly confusing but makes tons of sense.
623 */
624 prepare_to_switch();
625 {
626 struct mm_struct *mm = next->mm;
627 struct mm_struct *oldmm = prev->active_mm;
628 if (!mm) {
629 if (next>active_mm) BUG();
630 next>active_mm = oldmm;
631 atomic_inc(&oldmm>mm_count);
632 enter_lazy_tlb(oldmm, next, this_cpu);
633 } else {
634 if (next>active_mm != mm) BUG();
635 switch_mm(oldmm, mm, next, this_cpu);
636 }
637
638 if (!prev>mm) {
639 prev>active_mm = NULL;
640 mmdrop(oldmm);
641 }
642 }
643
644 /*
645 * This just switches the register state and the
646 * stack.
647 */
648 switch_to(prev, next, prev);
649 __schedule_tail(prev);
650
651 same_process:
652 reacquire_kernel_lock(current);
653 if (current>need_resched)
654 goto need_resched_back;
655
656 return;
跳过对SMP结构的条件编译部分。
首先,如果挑选出来的进程next就是当前进程prev,就不用切换,直接跳转到same_process处就返回了。这里的reacquire_kernel_lock()对于i386单CPU结构而言是空语句。前面已经把当前进程的need_resched清0,如果现在又成了非0,则一定是发生了中断并且情况有了变化,所以转回need_resched_back再调度一次。
否则,如果挑选出来的进程next与当前进程prev不同,那就要切换了。对于i386单CPU结构而言,prepare_to_switch()也是空语句。而649行的__schedule_tail()则只是将当前进程prev的task_struct结构中的policy字段里的SCHED_YIELD标志位清成0。所以实际上只剩下了两件事:对用户虚存空间的处理;进程的切换switch_to()。
实验:
第二部分:如何在sched.c 中实现算法?
首先,确定何时进行算法的计算过程。是在schedule()中选择下一运行进程之前?
选择下一运行进程时?选择下一运行进程之后?还是直接修改goodness()函数以确定下一运
行进程呢?
在以上提到的各个位置都可以添加代码实现我们的算法,但是考虑到schedule()函数是被
频繁调用的一个函数,它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了系统的吞吐量,因此我们所添加的代码段
应该是被调用的频率越小越好。
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之下,我们发现有一段代码只有在CPU的时间段(epoch)全部耗尽的时候才去调用,而在此时刻可以根据一些信息调度进程,达到给每个用户平均分配CPU时间的效果。在schedule()函数选择了一个进程之后,它将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计算进程的counter 值,这个过程只有在运行队列中所有进程的都用完了时间片时才被调用。在这段代码中加入我们的算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阅读(181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