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914395
  • 博文数量: 1956
  • 博客积分: 1064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379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22 09:38
个人简介

HI,movno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56)

文章存档

2022年(1)

2021年(8)

2020年(2)

2019年(12)

2018年(2)

2016年(2)

2015年(1)

2014年(2)

2013年(19)

2012年(8)

2011年(41)

2010年(388)

2009年(122)

2008年(385)

2007年(259)

2006年(704)

我的朋友

分类:

2006-03-25 12:05:16

四个老板的感慨:我们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中国就业形势面临一个最严峻的危机,大学生就业市场寒流暗涌。在各类人才招聘会上以及各网站上挂着的招聘通告栏里,近80%%的职位只针对有工作经验者,而求职者中却有60%%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有的用人单位旗帜鲜明——“应届生免谈!”应届毕业生到底怎么了?用人单位招不到优秀学生可以选择不招,可大学生毕业了不能不就业。大学生被抛弃?本文为大学生一线招聘人员的口述实录,点评大学生就业失败个案,力图揭示“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这一社会热点现象的因由……

【寻道篇】

  口述人:马先生

  职业背景:出版社社办刊物负责人

  个人感言:一个跳板

  4个应届毕业生中惟一的男生小杰是学新闻传播的,新闻敏感度和写作文笔都相当有潜力,日常为人也较实在。在试用期里,他做事很勤恳,看得出是真心在学习,渴望提高。交待给他的工作任务,他总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业务上他也逐渐熟练起来,没有造成什么失误。对于这样的员工,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说真的,我还真为自己的眼光得意过。我想,这样的毕业生应该好好培养,要为杂志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但试用期满合同签好没过多久,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很有礼貌地说想和我汇报一件事。他先回顾了来到杂志社以来学到的不少东西,得到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接着话锋一转,说考虑到这里的工作不太适合他,所以打算换一家单位。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有些突兀。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类事情,想不出来会有这么一出。头些天我还在为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喜,是我对应届毕业生收用的惟一成果,怎么也没料到他会主动离职。

  几个月下来,我们费心费力的招聘在应届毕业生这一块全军覆没了。这会儿再怎么挽留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他的心已经不在这儿了。我只能说对他的选择表示理解。最后我让他写一个书面的辞职函,他说已经写好了。他是有备而来,我似冷水泼头。

  按照社里的聘用合同规定,辞职者应提前一个月递交书面辞呈,按理此后的一个月他还应该在这里上班,他也做好了这个准备。但考虑到他找到一份满意的报社工作不容易,我很体谅他,所以让他把下期要发的稿件发完,就可以走了。

  后来听报社的朋友说,他在那里兼职已几个月了,但一直进不去;后来经过努力,加上表现出色,报社领导终于把他接收下来。我明白了,我这里对他来说就是一块踏脚石、一个跳板、一个短暂的过渡。他的离开虽然对工作并没有大的冲击,但是作为用人者,我心里总是酸酸的。

  再后来,我和一个朋友说到这个问题,他用很惊奇的口气对我说:“你真是落伍了,由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成为一些高校指导学生就业的主导思想,目前采取‘先就业后择业’方式的毕业生占了应届毕业生的80%以上。有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就业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占10%,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至于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现在的毕业生,一切都为自己考虑,哪还有什么信义观念,哪像以前你们那时候?时代不一样了。”一席话说得当时我在惊异之余竟无言以对。

  要说我不论办杂志还是自己写东西,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也不少,可我总没能和自己的身边发生的事联系起来。以我们的年纪在社会思潮也是属于被推着走的了,看着领跑者的背影我心里不踏实,而他们跑得欢着呢!是啊,时代是不一样了。

 【塑身篇】

  口述人:郭先生


  职业背景:房产置换公司总经理

  个人感言:孤家寡人

  我有一个多年的老朋友,一般难得托我什么事。去年他突然热心了一把,一定要给我介绍个大学生来。

  第二天,那孩子来报到了。挺高的个头,人看着也挺精神的,名叫晓东。问了一下他的基本情况,他说的跟朋友介绍的差不多。我问他在大学里有没有打过工。他说家里父母让他以学习为主,钱给得很充裕,不需要他去打工。看起来这是个有些娇生惯养的主。

  我问完了他的情况,让他谈谈自己对新工作有些什么想法。他扫了一眼我的办公室和外面的员工办公室问我:“郭总,你这里就这么点大啊?不是说贵公司是业内很有名的公司吗?”口气明显带着些顾虑和不满。

  听到这话我有些不舒服,不过考虑到毕竟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这样的虚荣心,也还是耐心地跟他解释说这里是总部,只有老总、财务、行政和大宗房产等部门人员,其他人遍布在全市十几个门市里呢。只要他肯认真干,摸清这行里的门道,再加上肯动脑筋,将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听了这话,晓东大概是有些明白了。于是我让他到人事部小姚那里报到。不一会儿,晓东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找我,连门都没敲就冲了进来,气哼哼地问:“郭总,为什么人事部让我做行政,工资只有1200!不是说工资有3000多吗?”

  他这么没礼貌,我很有些不高兴。但考虑到老朋友的面子,他也还是第一天来,我又跟他解释半天:“别看我们是中小型公司,但是分配机制比大公司灵活得多。只要你勤奋努力,收入不会比那些大公司差。像我们现在的一线业务人员拿几千块钱的工资是常事,做得好一个月上万的也不少嘛。只不过一线业务员采用的是基本工资加提成的计酬方式。他们的基本工资是很少的,一个月只有500元底薪;其他的都是靠提成奖金,工作业绩越好提成越高,拿得肯定就多些。员工拿得多,说明他卖得也多,帮公司赚得也多啊。这不是皆大欢喜吗?你刚来,又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直接让你做一线,搞不好一个客户都拉不到,每个月只能领到基本工资,到时候你岂不是会意见更大?完全替你考虑,人事部才会安排你从行政做起。一来,行政的工作可以帮助你尽快熟悉各方面的情况;二来,工作相对轻松、稳定,基本工资也比较高。如果你自己能力强,在熟悉行业情况后,再去做业务也是可以的嘛!考虑到你的情况特殊一点,工资标准已经定得很高了。一般的行政人员工资只有800到1000元,也没有见谁来向我反映说定得不合理。”

  听到我这样说,他想了半天,才勉勉强强回人事部去办理员工登记。其实,他不知道,我安排他做行政还有层意思,就是想把他留在我身边工作,这样能够直接看到他真实的表现——谁知这孩子的表现跟朋友当初说的相差得实在太远。

  行政一般负责比较琐碎的事务,要求人员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同时能够在各部门之间起到协调作用。按道理讲,这些要求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这晓东说是计算机很好,还应聘过IT行业,可让他制作一个简单一点的规范表格都说不会,更别提编辑文件了。让他做点事情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一有空就打游戏。

  这还不算,最可气的是他根本瞧不起别的同事,也不跟别人交流,自以为是,别人跟他打招呼他也爱理不理的,要么说起话来就特扎人。那天中午休息时间,大家一起聊天,同事白小姐嚷嚷着要减肥。大家通常的礼貌是说:“你又不胖。”晓东却上下打量了她一通,道:“对啊,你太胖了,有几斤啊?”白小姐霎时满脸通红,狠狠白了他一眼:“关你什么事啦!”办公室有一辆车,供大家出外办事时用。当然是否载你,要看司机高兴——司机都有点臭脾气,得捧着。晓东哪里懂这些,上班没几天,就吩咐:“下午我要出去一趟,我要用车。”完全用对“下人”的口气下命令。还用问吗?车当然是没有空的。渐渐地他在办公室里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谁都不想理他。他倒也不在乎,反正可以打游戏消磨时间。他就没想想,一个行政人员,所有同事都不买你的账了,你还怎么开展工作?
 【觅才篇】

  口述人:谢小姐


  职业背景:珠宝公司行政与人力资源总监

  个人感言:狂得可以

  小周是学设计的,来我们公司应聘时也是刚从学校毕业。当时她想参加当年的一个国际性的大溪地黑珍珠首饰设计大赛,她看了前几年的获奖作品,认为自己能做得比那些获奖作品更好。

  首饰设计得相当漂亮!我们老总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请会计做出经费预算,价格还算比较合适。老总就答应了她,条件是得让陈师傅跟她一起制作,遇到问题要她多请教。

  谁知小周把人给得罪了。有一天陈师傅下来看,发现她首饰的一个部位的设计有问题,看着是好,却根本做不出来,就好心提醒,让她改改。小周没吭声。陈师傅刚一转身她就说什么陈师傅不过是个工头而已,懂什么叫艺术啊。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话,刚好陈师傅回来拿东西给听见了,当时脸就绿了。

  我听到这些,也有点窝火,连我们老总对陈师傅都礼让三分,非常尊重。她有什么资格对陈师傅无礼?别看陈师傅只是个工人出身,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人家可是业内的一等一人才!把他请到了厂里担任我们的总工艺师,拿那么高的薪酬,靠的可是几十年的经验和手艺。一个刚出学校的小姑娘居然敢这么说他,也真狂得可以了!

  我找到小周的时候,发现她正在处理的就是当初陈师傅给她圈出来说是有毛病的地方。这小姑娘一用力,不但把手里正在镶的一颗黑珍珠敲碎了,还把工具台上的另外一颗也挂花了,两颗一起报废。

  小周当时有点发愣,我也吓了一跳。这两颗珠子可好几万块钱呢,这么一下就坏了,真是可惜!

  第二天,我再次来到厂里。小周坐在沙发上哭,询问了李姐,才知道原委:小周昨天赌气,想凭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于是不顾公司的规定,悄悄把所有的材料带回了家。结果熬了一夜没解决问题不说,今早来上班时还在公交车上把东西给丢了。李姐粗估下来,里面的东西大约要值四五十万元呢!

  小周这个祸真是闯大了!

  最后还是会计部李姐提出了个法子:给小周签长期合同,每个月从她薪酬里扣一定的数额来偿还这笔债务。如果她自己有能力提前还清就更好,如果不能就一直扣,扣到偿还完本金为止,利息就算了。当时有个同事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开了句玩笑,说小周也算因祸得福,成了“终身员工”,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下岗的问题。

  好在小周还算是个有志气的姑娘,经过这次打击后成熟了很多。她在后来的工作中表现非常好,整个人变得踏实细致了,在好几次大型的国际比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已经是我们的主力设计师,在业界的口碑挺不错的。

 【务理篇】

  口述人:老冒


  职业背景:企业营销咨询专家、著名刊物专栏作家

  个人感言:斯文扫地

  斯文扫地,这就是我在招聘过程中最突出的感受。

  我就听过一次杂志社总编在工作会上的讲话,他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像读书人,缺乏基本的阅读热情。不读书不看报只上网的人能当好编辑吗?杂志社订了这么多报纸刊物,油墨清香地拿进来,再油墨清香地拿出去,没有人有兴趣去翻一翻,这么下去怎么行?让编辑部主管一定要敲打好那些年轻编辑——特别是新编辑!想凭着一点儿机灵劲儿就干好编辑记者?想什么呢?

  总编发火是有原因的:一个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女孩子,模样看上去老成持重,平时表现得虚心好问。大家对她印象都不错,所以破例让她临时顶夜班编辑,看看清样。在一篇有关台湾局势的评论稿子上,这女孩子在“连战”、“宋楚瑜”名字下打了重重的红色问号,批注“建议在有关人名下面加上注释”;又在“个中三昧谁能解”旁火气十足地重重批注“这种拗口的句子以后不要再出现”……

  值夜班的副总见到这篇被改得满天花的稿子,一开始脑门一凛:怎么?!都快发稿了,还有那么多问题?再仔细一看标注的那些话,那感觉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整个就是“我晕”,那女孩子早已下班回家了。

  这副总亲自“救火”,连忙张罗着把那篇改坏的稿子又给改回来。第二天,副总把那女孩叫到办公室一阵猛训,问她:“你不知道的人名,就能断定读者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把布什、布莱尔也加上注释?你又凭什么断定‘个中三昧’是酸文假醋?”

  那女孩不服气,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副总一句话把她顶了回去:“这不是角度问题!这有个客观标准的!”女孩又说:“这可能怪我过于谨慎了,其实这些人名我都知道……”副总当时就拍了桌子:“你还在找托词?什么‘过于谨慎’?就是你的知识准备不足!你可以不做事,但是请你不要帮倒忙!”

  “帮倒忙”一说出口,女孩子大概觉得副总侮辱了她,哭着跑了……这事被捅到社务会上,所有的人面面相觑,半晌总编才说了一句:可怕!
阅读(96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