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电脑城买了一个 PCMCIA 转 USB 2.0 的转接卡,拿回家试了还行,只是必须加上一个从 USB 口供电的线才行。XP 和 Ubuntu 7.10 都能直接认出来。
不过在买 U 盘的时候折腾了一些时间,不过也明白一些 U 盘的“猫腻”,纠正了自己一些误区。
首先说接口的问题。以前 USB 的接口有 USB 1.0、USB 1.1、USB 2.0 三种说法,这是比较明确的。USB 1.0 很少见;比较比较老一点的可能会是 USB 1.1 的(我自己历史以来的两台机器都是 USB 1.1 的 =.=),这种速度是 12Mbps,差不多就是 1.5MB/s 的速度了,尤其慢;大概 02 年开始就是 USB 2.0 占多数了,这种接口的带宽可以达到 480Mbps,提升了 40 倍。
后来所了解到的消息是,为了推广 USB,上述三种 USB 都统称为 USB 2.0 了,原来的 1.1 和 2.0 以 Full Speed 和 High Speed 区分。这里是产生问题一个地方,结果是什么都叫 USB 2.0 了,不清楚的人根本不会注意到 Full 或 High。不过好在现在接口基本都是 High Speed 的了,也就是我认为的真正的 USB 2.0。
那现在最重要的其实是 U 盘的速度,而不是接口的速度。USB Hi-Speed 是有 480Mbps,但那只是理论上的,硬盘一般都还没有超过这么高的速度。只要不是 USB 1.1 接口的限制(一般两种,U 盘本身是 USB 1.1 接口的,现在很少;另外就是电脑是 USB 1.1 接口的,我的电脑就这样 >_<),那么接口类型就不重要,这时候要看 U 盘本身能达到的速度。简单点说就是类似于普通 SD 卡和高速 SD 卡的区别。
我原以为只要是 Hi-Speed 接口的,那速度也就不会慢,我心中自以为的速度会是 10MB/s(实际上我太乐观了……)。开始看到的是台电的 8G U 盘降价的消息,于是跑去买了。回家一测试,速度居然只有 1.5MB/s 左右,一个 600M 的电影花了 6 分钟。不过我犯傻的以为以这个速度拷完整个 8G 需要四个小时,其实大概一个小时差不多了。这个速度让我简直无法相信,为了拷 8G 的内容而等这么久,是在是不值得,即便是 1G 的 10 分钟也太久了,因为我的移动硬盘大概只需要不到半分钟。当然,我排除了我的机器的 USB 1.1 的影响,因为那个转接卡毕竟作用的。
后来跑回电脑城,试了金士顿的 1G U 盘,结果速度与台电这个相差无几。最后试了一个宇瞻 8G 的,居然发现拷 600M 内容只需要不到 2 分钟。换算一下,大概这个速度是 6MB/s,相比其他两个基本是 4 倍的差距。事情到这样,我也就满足了~~至少比 1MB/s 的速度快多了~~只是心中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比台电贵不了多少,而速度却快 3 倍的宇瞻 8G 居然没有听说呢?
不过我还是上当了~~这会上网才发现,其实这个宇瞻 8G 已经降价了,而且比那个台电 8G 还便宜。哎。
当然,容量和价格就不要说了,那是首先关注的。我只想提醒一个,速度,U 盘的实际读写速度,或者说芯片的速度。当然,如果你能忍受 1.5MB/s 的速度,也无所谓了。
不过,另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是,U 盘的读写次数寿命……这个问题那就更加无从验证了。
阅读(26844) | 评论(5)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