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71195
  • 博文数量: 79
  • 博客积分: 2513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80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10-04 18:4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9)

文章存档

2014年(1)

2010年(5)

2009年(8)

2008年(11)

2007年(41)

2006年(13)

我的朋友

分类:

2007-04-13 18:01:54

转载注:无意中找到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震撼,特别是:“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我们自身的魅力值有多高呢?”。遗憾的是找不到原始出处。


爱是一种艺术


多少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这就是到底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魏书生说:“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该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会变得不爱 。”是啊,魏书生老师说的真好。我想用爱是一种艺术来涵概我反思的结果。这种艺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到一件事的处理,小到一句话一个细节,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不成熟地把这种爱的艺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 爱是一种魅力。  作为新世纪的父母和教师,我们给予孩子的爱不再是丰厚的物质生活,而应该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食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期待。可 是我们从自身反省过吗?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我们自身的魅力值有多高呢?这个魅力值带给孩子的效应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有一句话说的不错,从孩子身上 能够看到家长的影子,从学生身上能够看到教师的影子,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孩子的穿着打扮上,我们非常容易找到家长的影子,比如一 些女孩的打扮和装饰,小男孩的名牌和运动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能播下攀比穿着打扮的种子。我们应该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用我们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孩子, 影响教育孩子。作为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魅力。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明,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 的心理上个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所以教师和家长自身的魅力又成了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可以从中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真 正的高尚。用身教来印证我们平时的言教,对孩子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人格塑造由知转向行。

二、爱是一种豁达 。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是最重要的。孩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哪里来?我认为这离不开我们家长和教师的人生态度,处世 原则。有一个孩子被妈妈从幼儿园接回家,看到孩子从衣兜里掏出一枚一元硬币,妈妈问孩子硬币从哪里来的,孩子说是幼儿园小朋友给的。这位妈妈趁机对孩子进 行了一番这样的教育:以后咱们可不能把钱给别人,给了别人就不能买好东东吃了。为了让孩子记住钱的用处和实惠,妈妈立刻带着孩子把这一元硬币去超市给孩子 买了喜欢的小吃,实现了这一元硬币的价值。试想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他能不自私,能不把金钱看得很重很重吗?孩子自私占小便宜的种子在这一刻已经 播下了。面对生活,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份豁达的爱。两个孩子春天去赏花,面对带刺的玫瑰,一个孩子充满了沮丧,原因是在他眼里每朵玫瑰都有刺,而另一个孩 子恰恰相反,他满目放光,原因是他发现在每颗刺上都有一朵漂亮的玫瑰花。同一种地方,同一种事物,两个孩子为什么如此的迥异?二者的根本差别首先在于着眼 点不同。但细想想,这不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吗?这是豁达乐观与消极悲观的区别啊,如果我们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给他播下豁达的爱,将来他能不生活在快 乐中吗?我们要笑对生活中的风和雨,用与人为善,与物为友的豁达态度来影响教育孩子。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三、爱是一种激励。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赢得别人的尊重、肯定、赞赏和鼓励。尤其各方面表现欠佳的孩子,在他们内心深处更是带着被爱,被肯定,被赞赏,被尊 重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得到满足,他们身上难以察觉的很多潜能变会奇迹般的被激发出来。教师和家长的夸赞,鼓励,可唤起孩子的自信,有时甚至成为学生人生 道路转折的契机。我读过一篇文章叫《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文章中的母亲共参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长会。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 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 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母亲做出很自豪的样子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 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第二次家长会,小学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 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母亲她流泪了,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 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第三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 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初中老师告 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 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 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 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 上。文中的这位母亲给予儿子的就是一种激励的爱,使儿子总有一种做得更好的欲望。在我新接班开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首先把这个故事推荐给了学生家长,目的 只有一个,希望家长和老师一起做好工作,寻找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机。

四、爱是一种关注 。 教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生活中的细心人,时刻关注孩子,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进行疏导,使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活泼健康成长。在我的孩子上小学时,有一次在 和她交谈中提到了与同学相处。她说她的文具常被同学碰掉,我问她碰掉了怎么办,去告老师吗?她却说自己捡拣起来啊,同学又不是故意的。还有一次,周末她和 同学一起去办板报,有一个男孩不知怎么不注意就把教室的玻璃打碎了一块。孩子们把手里的零用钱都掏出来,凑钱买好玻璃并请师傅把玻璃安好了。我故意逗她, 玻璃是那个男孩打的,你们凑的钱他还你们吗?女儿说,他又不是故意破坏公务,我们少花点零钱就是了。我对孩子的做法表示赞许。从孩子的言行中,我很欣慰, 因为我看到了孩子宽容大度,能够与同学友善相处。有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处事方法。而有些家长正是对孩子成长过程关注不够,对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采取漠视 的态度,才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常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平等对话的好朋友,要关注学生的异常情绪反映,关注学 生的行为变化,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打开心灵之锁,把问题的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工作做实做细,让学生心悦诚服。

五、爱是一种责任。  作为小学班主任,经常解决孩子之间鸡毛蒜皮之事。张三先打了李四一下,李四还手打了张三一巴掌。王五碰了赵六,赵六不服。等等,于是孩子之间闹起摩擦,有 时觉得受了委屈哭哭啼啼,事情闹到老师这里。老师听到的首先是打架的同学各自充足的理由,听起来好像每个人都有理。每当这时我都在想,为什么在缺点错误面 前我们的学生都在推卸责任,努力澄清自己呢?我从一些文章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知心姐姐卢勤《告诉孩子你真棒!》这部书中也提到孩子要勇于担当责任这个问 题。书中讲到,在国外的一所学校中,孩子从校园主动捡起一片字纸, 如果被校长看到说这不是他丢的,孩子就会受到校长的批评,而他应该这样对校长说:“对 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由此我想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太缺乏责任意识了,要教育我们的孩子有这种责任意识,首先要从我们的理念中树立起这种责任意识。 有了这种理念,才能指导我们的言行。今天我们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书育人。虽然二者之间有诸多相通之处,但理念变了,而我们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学习的方 法等都有了很多实质性的变化。让我们教师和家长从自身做起,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在头脑中树立起责任意识,敢于担当责任,做一个正直诚实敢担当的人。让孩子 明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错误面前猥琐懦弱,推卸责任。要敢做敢当,勇于改过,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作为家长和教师再也不能给孩子一份 糊涂的爱了,在对孩子施爱的过程中要多讲究一些方法,用爱的艺术给孩子一份真真正正的爱。

阅读(110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