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云平台架构师,专注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向:云、Linux内核、AI、MES/ERP/CRM/OA、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ML、微服务。
分类: 架构设计与优化
2013-05-07 17:55:35
云计算的概念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http://hiyachen.blog.chinaunix.net,
公有云:
公有云对于大型银行来说,主营业务的进入还需要解决安全、信任、技术的成熟。对于主营金融业务、还需要大的公司(譬如IBM、不能是亚马逊、不能是阿里)提出一个好的方案,在一些相对比较大的金融机构上测试、运行、稳定运行相当一段时间。逐步获得金融大鄂们信任后才可能应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大的软件公司,基于利益和各方面原因,大家都有足够的耐心。
公有云适用于新的公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可以用来尝试的。这一点金融机构做不到。
对于比较急迫的想应用云的金融机构。还是从外围业务开始吧,做好中长期规划。不是急得事。
对于私有云,挑战是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过了几年的IT应用大集中的"运动",金融用户和很多政府用户都只有少数集中的数据中心。这种模式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旦灾难来临,比如楼倒、断电,给应用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虽然这些用户都采用了灾备,但灾备的概念是非此即彼的。而云的概念是平时每个数据中心都会承担一定的任务,一旦某个数据出现中心问题的时候,会把这个数据中心的任务分摊到其他数据中心完成。这种云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可靠性,但对技术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在大集中时代,用户往往通过购买巨大的机器、巨大的盘阵来保证高可用性。这种方法,每样设备都很关键,导致IT投资高,管理相对简单。而云模式的内部使用,可能面对的是上千台机器,而每台机器都不那么重要。但是当这些不重要的机器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的负载可以被无缝地切换到别的节点上。云模式和大集中模式在技术上可谓是截然不同的方向。私有云模式下,对IT技术和管理的要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大集中模式是通过对硬件和软件的投资降低了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
这就是一个课题:金融机构以数据中心的方式建立一个私有云。私有云的观点、硬件集群方式、先进的虚拟化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数据中心。单节点的耦合性接近于零。就像hadoop的小象一样,首先承认异常是存在的;在某些条件下,会很频繁。就像承认数据不可能一致、不可能实时同步。即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同步是有条件的(欢迎探讨hiyachen.cublog.cn)。这样就能知道,阿里云的运维应该有几个人。
我的知识就像这篇文章一样杂而凌乱。我在清华听过多次的讲座、参加讨论。和信息产业部的工程师探讨过软件开发平台的理念。去过无数家公司倾听回答上来和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本身长期外企的经历。有感于国内外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