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6221
  • 博文数量: 10
  • 博客积分: 374
  • 博客等级: 一等列兵
  • 技术积分: 9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7-04 09: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

文章存档

2012年(3)

2011年(4)

2009年(2)

2008年(1)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SQLite/嵌入式数据库

2012-07-06 13:59:43

API
从功能的角度来区分,SQLite的API可分为两类:核心API的扩充API。核心API由所有完成基本数据库操作的函数构成,包括:连接数据库、执行SQL和遍历结果集。它还包括一些功能函数,用来完成字符串格式化、操作控制、调试和错误处理等任务。扩充API提供不同的方法来扩展SQLite,它使你能够创建自定义的SQL扩展,并与SQLite本身的SQL相集成。
SQLite版本3的新特性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SQLite版本3的新特色:
一、首先,SQLite的API被彻底重新设计了,并具有了许多新特性。由第二版的15个函数增加到88个函数。这些函数包括支持UTF-8和UTF-16编码的功能函数。SQLite3有一个更方便的查询模式,使查询的预处理更容易并且支持新的参数绑定方法。SQLite3还增加了用户定义的排序序列、CHECK约束、64位的键值和新的查询优化。
二、在后端大大地改进了并发性能。加锁子系统引进了一种新的锁升级模型,解决了第二版中的写进程饿死的问题。这种模型保证写进程按照先来先服务的算法得到排它锁(Exclusive Lock)。甚至,写进程通过把结果写入临时缓冲区(Temporary Buffer),可以在得到排它锁之前就开始工作。这对于写要求较高的应用,性能可提高400%。
三、SQLite 3包含一个改进了的B-tree模型。现在对库表使用B+tree,大大提高查询效率,存储大数据字段更有效,并可以从磁盘上删除不用了的字段。其结果是数据库文件的体积减小了25–35%并改善了全面性能。B+tree将在第9章介绍。
四、SQLite 3最重要的改变是它的存储模型。由第二版只支持文本模型,扩展到支持5种本地数据类型,如第4章所介绍的,还增强了弱类型和类型亲和性的概念。每种类型都被优化,以得到更高的查询性能并战用更少的存储空间。例如,整数和浮点数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而不再是以ASCII形式存储,这样,就不必再对WHERE子句中的值进行转换(像第2版那样)。弱类型使你能够在定义一个字段时选择是否预声明类型。亲和性确定一个值存储于字段的格式——基于值的表示法和列的亲和性。类型亲和性与弱类型紧密关联——列的亲和性由其类型的声明确定。
在很多方面,SQLite 3是一个与SQLite 2完全不同的数据库,并且提供了很多在适应性、特色和性能方面的改进。
主要的数据结构
在第1章你看到了很多SQLite组件——分词器、分析器和虚拟机等等。但是从程序员的角度,最需要知道的是:connection、statements、B-tree和pager。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5-1所示。这些对象构成了编写优秀代码所必须知道的3个首要内容:API、事务和锁。


从技术上来说,B-tree和pager不是API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却在事务和锁上起着关键作用。这里只介绍关联的内容,详细内容将在“事务”一节介绍。
连接(Connection)和语句(Statement)
连接(Connection)和语句(Statement)是执行SQL命令涉及的两个主要数据结构,几乎所有通过API进行的操作都要用到它们。连接代表在一个独立的事务环境下的一个单独的数据库连接。每个语句都和一个连接关联,通常表示一个编译过的SQL语句。在内部,它以VDBE字节码表示。语句包括执行一个命令所需要一切,包括保存VDBE程序执行状态所需的资源,指向硬盘记录的B-tree游标,以及参数等等。
B-tree和Pager
一个连接可以有多个database对象——一个主数据库和附加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对象有一个B-tree对象,一个B-tree有一个pager对象(这里的对象不是面向对象的“对象”,只是为了说清楚问题)。
语句最终都是通过连接的B-tree和pager从数据库读或者写数据,通过B-tree的游标(cursor)遍历存储在页(page)中的记录。在游标访问页之前,页必须从磁盘加载到内存,而这就是pager的任务。任何时候,如果B-tree需要页,它都会请求pager从磁盘读取数据,pager把页加载到页缓冲区(page cache)。之后,B-tree和与之关联的游标就可以访问位于页中的记录了。
如果游标改变了页,为了防止事务回滚,pager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保存原来的页。总的来说,pager负责读写数据库,管理内存缓存和页,以及管理事务、锁和崩溃恢复(这些在“事务”一节会详细介绍)。
总之,关于连接和事务,你必须知道两件事:(1)对数据库的任何操作,一个连接存在于一个事务之下。(2)一个连接绝不会同时存在于多个事务之下。无论何时,一个连接在对数据库做任何操作时,都总是在恰好一个事务之下,不会多,也不会少。
核心API
核心API主要与执行SQL命令有关。有两种方法执行SQL语句:预编译查询和封装查询。预编译查询由三个阶段构成:准备(preparation)、执行(execution)和定案(finalization)。其实封闭装查询只是对预编译查询的三个过程进行了包装而已,最终也会转化为预编译查询来执行。
连接的生命周期(The Connection Lifecycle)
和大多数据库连接相同,其生命周期由三个阶段构成:
1. 连接数据库(Connect to the database)。
2. 处理事务(Perform transactions):如你所知,任何命令都在事务下执行。默认情况下,事务自动提交,也就是每一个SQL语句都在一个独立的事务下运行。当然也可以通过使用BEGIN..COMMIT手动提交事务。
3. 断开连接(Disconnect from the database):关闭数据库文件。还要关闭所有附加的数据库文件。
在查询的处理过程中还包括其它一些行为,如处理错误、“忙”句柄和schema改变等,所有这些都将在utility functions一节中介绍。

连接数据库(Connect to the database):
连接数据库不只是打开一个文件。每个SQLite数据库都存储在单独的操作系统文件中——数据库与文件一一对应。连接、打开数据库的C API为sqlite3_open(),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系统调用,来打开一个文件,它的实现位于main.c文件中。
SQLite还可以创建内存数据库。如果你使用:memory:或一个空字符串做数据库名,数据库将在RAM中创建。内存数据库将只能被创建它的连接所存取,不能与其它连接共享。另外,内存数据库只能存活于连接期间,一旦连接关闭,数据库就将从内存中被删除。
当连接一个位于磁盘上的数据库时,如果数据库文件存在,则打开该文件;如果不存在,SQLite会假定你想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在这种情况下,SQLite不会立即在磁盘上创建一个文件,只有当你向数据库写入数据时才会创建文件,比如:创建表、视图或者其它数据库对象。如果你打开一个数据库,不做任何事,然后关闭它,SQLite会创建一个文件,但只是一个长度为0的空文件而已。
另外一个不立即创建新文件的原因是,一些数据库的参数,比如:编码,页大小等,只能在数据库创建之前设置。默认情况下,页大小为1024字节,但是你可以选择512-32768字节之间为 2幂数的数字。有些时候,较大的页能更有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你可以使用page_size pragma来设置数据库页大小。
字符编码是数据库的另一个永久设置。你可以使用encoding pragma来设置字符编码,其值可以是UTF-8、UTF-16、UTF-16le (little endian)和UTF-16be (big endian)。
执行预处理查询
前面提到,预处理查询(Prepared Query)是SQLite执行所有SQL命令的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步聚:
(1) 准备(preparation):
分词器(tokenizer) 、分析器(parser)和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把SQL语句编译成VDBE字节码,编译器会创建一个语句句柄(sqlite3_stmt),它包括字节码以及其它执行命令和遍历结果集所需的全部资源。相应的C API为sqlite3_prepare(),位于prepare.c文件中。
(2) 执行(execution):
虚拟机执行字节码,执行过程是一个步进(stepwise)的过程,每一步(step)由sqlite3_step()启动,并由VDBE执行一段字节码。当第一次调用sqlite3_step()时,一般会获得一种锁,锁的种类由命令要做什么(读或写)决定。对于SELECT语句,每次调用sqlite3_step()使用语句句柄的游标移到结果集的下一行。对于结果集中的每一行,它返回SQLITE_ROW,当到达结果末尾时,返回SQLITE_DONE。对于其它SQL语句(INSERT、UPDATE、DELETE等),第一次调用sqlite3_step()就导致VDBE执行整个命令。
(3) 定案(finalization):
VDBE关闭语句,释放资源。相应的C API为sqlite3_finalize(),它导致VDBE结束程序运行并关闭语句句柄。如果事务是由人工控制开始的,它必须由人工控制进行提交或回卷,否则sqlite3_finalize()会返回一个错误。当sqlite3_finalize()执行成功,所有与语句对象关联的资源都将被释放。在自动提交模式下,还会释放关联的数据库锁。
每一步(preparation、execution和finalization)都关联于语句句柄的一种状态(prepared、active和finalized)。Pepared表示所有资源都已分配,语句已经可以执行,但还没有执行。现在还没有申请锁,一直到调用sqlite3_step()时才会申请锁。Active状态开始于对sqlite3_step()的调用,此时语句正在被执行并拥有某种锁。Finalized意味着语句已经被关闭且所有相关资源已经被释放。通过图5-2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该过程:


下面代码例示了在SQLite上执行一个query的一般过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sqlite3.h"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sqlite3.lib")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rc,i,ncols;
sqlite3 *db;
sqlite3_stmt *stmt;
char *sql;
const char*tail;
//打开数据
rc=sqlite3_open("foods.db",&db);
if(rc){
fprintf(stderr,"Can'topendatabase:%sn",sqlite3_errmsg(db));
sqlite3_close(db);
exit(1);
}

sql="select * from episodes";
//预处理
rc=sqlite3_prepare(db,sql,(int)strlen(sql),&stmt,&tail);
if(rc!=SQLITE_OK){
fprintf(stderr,"SQLerror:%sn",sqlite3_errmsg(db));
}

rc=sqlite3_step(stmt);
ncols=sqlite3_column_count(stmt);
while(rc==SQLITE_ROW){
for(i=0;ifprintf(stderr,"'%s'",sqlite3_column_text(stmt,i));
}
fprintf(stderr,"\n");
rc=sqlite3_step(stmt);
}
//释放statement
sqlite3_finalize(stmt);
//关闭数据库
sqlite3_close(db);

printf("\n");
return(0);
}
空注:
上述代码在VC6++下调试通过,其步骤为:
将上述代码做成一个.cpp文件并为它创建工作空间。
将sqlite3.def和sqlite3.dll文件复制到工作空间所在目录。(这两个文件可由sqlitedll-3_6_18.zip文件解压而得)
进入DOS命令行状态,进入工作空间所在目录,执行如下3条命令:
PATH = D:\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9.0\VC\bin;%PATH%
PATH = D:\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9.0\Common7\IDE;%PATH%
LIB /DEF:sqlite3.def /machine:IX86
注:上述命令用于制作.lib文件,用于项目的链接。如果PATH已经设好,前两条命令可能不需要执行;如果执行,可能需要根据VC的安装情况有所改动。

临时存储器:
临时存储器是查询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SQLite有时需要存储命令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结果——如结果集由ORDER BY子句指定需要排序,或进行多表交叉查询时。中间结果存储在临时存储器中。临时存储器或者在内存,或者在文件中。
使用参数化的SQL
SQL语句可以包含参数。参数是SQL命令中的占位符,它们的值会在编译之后提供(称为“绑定”)。下面是带参数的SQL示例语句:
INSERT INTO foods (id, name) VALUES (?,?);
INSERT INTO episodes (id, name) (:id, :name);
上述语句表现了参数的两种绑定方式:按位置和按名称。第1条命令采用了位置参数,第2条命令采用了名称参数。
Positional parameters are defin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question mark in the statement. The first question mark has position 1, the second 2, and so on. Named parameters use actual variable names, which are prefixed with a colon. When sqlite3_prepare() compiles a statement with parameters, it allocates placeholders for the parameters in the resulting statement handle. It then expects values to be provided for these parameters before the statement is
executed. 如果你没有为参数绑定值,在语句执行时,SQLite 默认为各参数赋NULL值。
使用参数绑定的好处是你可以多次执行相同的语句而不必重新编译它们。You just reset the statement, bind a new set of values, and reexecute. This is where resetting rather than finalizing a statement comes in handy: it avoids the overhead of SQL compilation. By resetting a statement, you are reusing the compiled SQL code. You completely avoid the tokenizing, parsing, and code generation overhead. Resetting a statement is implemented in the API by the sqlite3_reset() function.
使用参数的另一个好处是:SQLite可以对你绑定到参数的字符串值做一定的处理。例如,有一个参数值'Kenny's Chicken',参数绑定过程会自动地将其转化为'Kenny''s Chicken'。下面的伪代码说明了绑定参数的基本方法:
db = open('foods.db')
stmt = db.prepare('INSERT INTO episodes (id, name) VALUES (:id, :name)')

stmt.bind('id', '1')
stmt.bind('name', 'Soup Nazi')
stmt.step()

# Reset and use again
stmt.reset()
stmt.bind('id', '2')
stmt.bind('name', 'The Junior Mint')

# Done
stmt.finalize()

db.close()
执行封装的Query
如前文所述,有两个很有用的函数可以封装查询的预编译过程,允许你在单一的函数调用中执行SQL命令。一个函数是sqlite3_exec(),特别适合执行不需要返回数据的查询。另一个是sqlite3_get_table(),返回一个表格化的结果集。In many language extensions you will see analogs to both functions. Most extensions refer to the first method simply as exec(), and the second as just get_table().
sqlite3_get_table()的函数名起得不太合适,听起来好象是要返回一个表的全部数据。其实它的命名只是表示将会返回一个表格化的结果集。

db = open('foods.db')
table = db.get_table("SELECT * FROM episodes LIMIT 10")

for i=0; i < table.rows; i++
  for j=0; j < table.cols; j++
    print table[i][j]
  end
end

db.close()
错误处理
前面的例子都是极度简化了的,只关注查询的执行。而在实际情况下,你总得关注出错的可能性。你前面所看到的几乎每个函数在某些情况下都可能引发错误。通常你需要对错误代码SQLITE_ERROR、SQLITE_BUSY和SQLITE_SCHEMA进行处理。SQLITE_BUSY在当前连接不能够获得一个锁时触发,SQLITE_SCHEMA在语句的编译与执行之间schema发生了改变时触发。“忙”状态将在本章的事务一节中介绍。Schema错误将在第6章介绍。
很多语言扩展难于处理schema错误。有些透明地报告处于忙状态,有些直接返回实际的错误代码。无论如何,如果你遇到了schema错误,表示有其它的连接在你的读与写之间改变了数据库,你的语句已不再合法。你需要重新编译语句,以便能够重新执行它。Schema错误只会发生在对prepare()的调用和第1次对step()的调用之间。如果你的第1次step()调用成功,那你就不必再担心在后面调用step()时会引发schema错误了,因为你的连接已经锁住了数据库,其它的连接不可能在此期间修改数据库。
对于一般性错误,API提供了sqlite3_errcode()来获取最后一次调用API函数时的返回码。你可以使用sqlite3_errmsg()函数得到更具体的错误信息,该函数提供了对最后错误的文字描述,大多数语言扩展都支持这个函数。
有了这个观念,前面例子中的每个调用都可以用类似下面的代码来检查错误:
# Check and report errors
if db.errcode() != SQLITE_OK
  print db.errmsg(stmt)
end
一般情况下,错误处理并不困难。处理错误的方法由你确切地想要做什么决定。
格式化SQL语句
另一个方便的函数是sqlite3_mprintf(),它是标准C库函数sprintf()的一个变体。它有很独特的替换符,特别方便对SQL进行处理。它的替换符是%q和%Q。%q的工作原理像%s,从参数列表中取得一个以NULL结束的字符串。它会将单引号反斜杠都双写,使你更容易防范SQL注入式攻击(参本节下文的“SQL注入式攻击”一段)。例如:
char* before = "Hey, at least %q no pig-man.";
char* after = sqlite3_mprintf(before, "\he's\");
上述程序执行后after的值为'Hey, at least \\he''s\\ no pig-man'。The single quote in he’s is doubled along with the backslashes around it, making it acceptable as a string literal in a SQL statement. The %Q formatting does everything %qdoes, but it additionally encloses the resulting string in single quotes. Furthermore, if the argument for %Q is a NULL pointer (in C), it produces the string NULL without single quotes.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the sqlite3_mprintf() documentation in the C API reference in Appendix B.

SQL注入式攻击: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依赖用户的输入来构造SQL语句,那么它将很容易受到SQL注入攻击。如果你没有精心地过滤用户输入,有人可能会输入别有用心的内容,注入到你的SQL中,并在其后面构成一个新的SQL语句。例如,你的程序用用户输入来填充下面SQL语句:
SELECT * FROM foods WHERE name='%s';
如果无论用户输入什么都直接来替换%s,如果用户对你的数据库有一定了解,他可以输入如下内容:
nothing' LIMIT 0; SELECT name FROM sqlite_master WHERE name='%
将用户输入替换进原有的SQL语句之后,变成了两个新的语句:
SELECT * FROM foods WHERE name='nothing' LIMIT 0; SELECT name FROM
sqlite_master WHERE name='%';
第1个语句什么都不返回,但第2个将返回表中所有的记录。Granted, the odds of this happening require quite a bit of knowledge on the attacker’s part, but it is nevertheless possible. Some major (commercial) web applications have been known to keep SQL statements embedded in their JavaScript, which can provide plenty of hints about the database being used. In the previous example, all a malicious user has to do now is insert DROP TABLE statements for every table found in sqlite_master and you could find yourself fumbling through backups.
操作控制
API中包含几个命令来监视、控制,或者说限制数据库操作。SQLite使用过滤(或称回叫)函数来完成此功能,你可以注册它们由特定的事件来调用。有3个“hook”函数:sqlite3_commit_hook(),它监视事务的提交;sqlite3_rollback_hook(),它监视事务的回卷;sqlite3_update_hook(),它监视INSERT、UPDATE和DELETE操作。这些函数在运行时被调用——即当命令执行时被调用。Each hook allows you to register a callback function on a connection-by-connection basis, and lets you provide some kind of application-specific data to be passed to the callback as well. The general use of operational control functions is as follows:

def commit_hook(cnx)
log('Attempted commit on connection %x', cnx)
return -1
end
db = open('foods.db')
db.set_commit_hook(rollback_hook, cnx)
db.exec("BEGIN; DELETE from episodes; ROLLBACK")
db.close()
使用线程
SQLite有几个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的函数。在3.3.1版中,SQLite引入了一种称为共享缓冲区模式的独特的操作模式,就是为多线程的内嵌式服务器设计的。这个模式提供了一种用单线程来处理多连接的方法,可以共享相同的页缓冲区,从而降低了整个服务器的内存需求。这个模式包括多个函数来管理内存和服务器。详见第6章“共享缓冲区模式”一节。
扩充API
SQLite的扩充API用来支持用户定义的函数、聚合和排序法。用户定义函数是一个SQL函数,它对应于你用C语言或其它语言实现的函数的句柄。使用C API时,这些句柄用C/C++实现。
用户定义的扩展必须注册到一个由连接到连接的基础(connection-by-connection basis)之上,存储在程序内存中。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存储在数据库中(就像大型数据库的存储过程一样),而是存储在你的程序中。
创建用户自定义函数
实现一个用户自定义的函数分为两步。首先,写句柄。句柄实现一些你想通过SQL完成的功能。然后,注册句柄,为它提供SQL名称、参数的数量和一个指向句柄的指针。
例如,你想创建一个叫做hello_newman()的SQL函数,它返回文本'Hello Jerry'。在SQLite C API中,先创建一个C函数来实现此功能,如:
void hello_newman(sqlite3_context* ctx, int nargs, sqlite3_value** values)
{
    /* Create Newman's reply */
    const char *msg = "Hello Jerry";
    /* Set the return value. Have sqlite clean up msg w/ sqlite_free(). */
    sqlite3_result_text(ctx, msg, strlen(msg), sqlite3_free);
}
不了解C和C API也没关系。这个句柄仅返回'Hello Jerry'。下面是实际使用它。使用sqlite3_create_function()函数注册这个句柄:
    sqlite3_create_function(db, "hello_newman", 0, hello_newman);
第1个参数(db)是数据库连接。第2个参数是函数的名称,这个名称将出现在SQL中。第3个参数表示这个函数有0个参数(如果该参数值为-1,表示该函数接受可变数量的参数)。最后一个参数是C函数hello_newman()的指针,当SQL函数被调用时,通过这个指针来调用实际的函数。
一旦进行了注册,SQLite就知道了当遇到SQL函数调用hello_newman()时,它需要调用C函数hello_newman()来得到结果。现在,你可以在程序中执行SELECT hello_newman()语句,它将返回单行单列的文本'Hello Jerry'。
如前所述,很多语言扩展允许用各自的语言来实现用户自定义的函数。例如,Java、Perl等。不同的语言扩展用不同的方法注册函数,有些使用其本身语言的函数来完成此项工作,例如,在Ruby中使用block—one。
创建用户自定义聚合
所谓聚合函数,就是那些在结果集中应用于全部记录,并从中计算一些聚合值的函数。SUM()、COUNT()和AVG()都是SQLite标准聚合函数的例子。
创建用户自定义聚合需要三步:注册聚合、实现步进函数(对结果集中的每条记录调用)、实现定案函数(在所有记录处理完后调用)。在定案函数中计算最终的聚合值,并做一些必要的清理工作。
创建用户自定义排序法
阅读(1055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