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47411
  • 博文数量: 89
  • 博客积分: 2020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115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1-13 15:1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9)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1)

2009年(24)

2008年(43)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9-15 20:40:38

全球媒体关注奶粉事件   
1)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080913
标题:Infant Illnesses Force Major Chinese Baby-Formula Recall
Kidney-Stone Cases Raise Questions on Product Safety
原文链接:
在中国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的第三天,Wall Street Journal将对奶粉事件的报道聚焦在了中国的产品安全问题上。报道通过选择性的事实累积,直观地向受众展现了一幅中国产品质量安全堪忧的景象。
a.开门见山,副标题就已点明整篇报道的中心,并在导语中说明报道焦点,使受众关注点落在Chinese product safty上面。
b.紧接着描述了奶粉事件在中国的影响,并使用painful等形容词渲染报道色彩。有一名婴儿死亡则用”at least” 与Chinadaily中”so far” 一词形成对比
c.在第四段,将三鹿公司”officials didn't answer repeated calls Friday for comment on the recall”和Fonterra公司对于事件的声明” Fonterra is pushing hard to ... ”做出了对比。在比较之中显示出中国三鹿方面的回避态度,和相较之下Fonterra的积极负责态度。
d.其后援引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的报道,说明三鹿公司和中国政府有关部分早在3月就发现了奶粉遭受污染,但直到9月才将事件公之于众。中国公安部门事前不作为和事后调查78人的举动也形成了对比。
e.整篇报道除了采用了寥寥几笔新华社的报道外,并没有给中国多少发言的机会,并通过下面这段“it remains unclear why the surge in kidney stone cases wasn't detected sooner…”充分表现了对于唯一援引内容的新华社的质疑态度,包含了对中国媒体报的怀疑和中国早期不作为态度的指责.
f.最后几段大量使用西方相关权威人士的直接或间接引语,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到了一个高度,促使它的受众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此。
g.特别要提到的是这篇报道最后的Little Resource. 这一部分作为一个补充说明部分,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向受众展示了中国监管制度不完善的事实,并且质疑中国政府在事件处理中的态度和诚信度。并且通过FDA的表态再度证明了中国配方奶粉的不良声誉。

2)China Daily
日期:20080913
标题:Dairy farmers 'to blame' for poisoned milk
原文地址
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英文媒体,对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自然少不了China Daily。同样是曝光后的第三天发布的一条报道,开篇开门见山,直接表述了跟外国媒体不相同的论调。
a.立足于牛奶有毒,奶农之“过”。 三鹿事件纷纷扬扬,寻求原因,着重于解决问题,是中国媒体最想强调的。不同于外媒和港媒对食品安全的追问和担忧以及对三鹿消极态度的责难,中国官方媒体最想做的是找到祸端,一举平息风波。
b.报道中引用三鹿集团品牌管理部门主管的话,隐约为三鹿集团开脱,将主要责任放置在非法奶农身上,而非三鹿集团本身。这一点与NZ Herald一样,倾向性比较明显。
c.强调不是所有产品都是有问题的,"All products made after Aug 6 are safe,",同样可以看出言语中颇有在落难之际拉三鹿一把的意味。
d.整篇报道过于官方,由于官方态度过多,未免显得单薄许多,也值得质疑许多。
e.通篇简单的把问题归结为非法奶农的问题,并在倒数第二段使用专家意见说“The incident could lead to dairy product companies no longer accepting, or accepting less, milk from individual farmers.....”过于简单的逻辑在庞大的问题与事实面前似乎不是很站得住脚,让受众质疑问题的单纯性,进而质疑主流媒体的可信度。
如果三聚氰胺不会在奶粉中被检测到,如何保证8月6号之后产品就是安全的呢?如果我们相信三鹿负责人所说的话,那是不是说明8月6号之前就检测出奶粉受到污染了呢?如此逻辑上的矛盾让我们进一步追问,三鹿为什么不在事态严重之前预警社会和做出举措?CHINA DAILY最后用教授的话为奶制品企业指出出路,但通篇都没有将该事件上升到一个食品安全的高度,而是更侧重于向读者解释原因和解决措施。
3)News ZeaLand Herald
日期:20080912
标题:Fonterra partner recalls baby formula over chemical
原文链接:
不同于Wall Street Journal和China Daily,NZ Herald这篇报道发表于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曝光后的第二天。此篇报道很简单的基于选择性事实的基础上,痕迹较重的将帮助新西兰Fonterra公司与三鹿集团撇清界限,并使受众认为Fonterra对此事并无责任。
a.首先说明事件概况,并强调污染奶粉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与2007年中国出口的宠物食品中的物质相同。成功将注意力集中在Made in China的质量问题上面。
b.在标题中用Fonterra partner 代替了其他媒体报道中常用的Sanlu Group。
c.倾向性严重。全篇四处援引Fonterra公司发言人的直接引语,内容体现了Fonterra公司仅作为合作伙伴与三鹿公司的生产监管流程无任何关系,尽管如此Fonterra公司仍然表现出负责和关心的态度。 同时报道中说明,在Fonterra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奶粉被销往台湾。
d.报道还引用中国官方的消息和媒体的报道说明,该事件早已发生,但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再次将该责难的对象清晰的传达给受众,而使本国的企业处于一个不显著的位置。
e. 报道美国FDA的举措,“to avoid buying all infant formula imported from China”,无形中在立场上赞同美国在出现该种情况时抵制全部中国配方奶粉,而不是仅仅针对三鹿。
4)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日期:20080913
标题:78 questioned over melamine-tainted baby milk
原文链接:
与Wall Street Journal一样,《南华早报》同样是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曝光后第三天发出了以上这篇报道,此时事件已经进入公安部门调查阶段。报道通过采集多方面的信息,将政府以及民众的声音同时传递给受众,使得受众对此事件能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但是只对事实报道,没有真相的报道,对奶粉事件的处理态度和透明度产生一定的疑问
a.开篇见山,在第二段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摆上台面,没有赘余的铺垫,使受众直面这一问题。again一词表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被关注已经不是第一次,使受众心里加强了对此的认识和关注。
b.报道中有三段援引了石家庄市长的直接引语,在source的可靠性上胜人一筹,并使受众能够直接接触到官方的立场。
c.整篇报道充满了众多方面的声音,既有有着官方立场的石家庄市长的直接引语,又有愤怒的母亲质问三鹿的话语,使得整片报道内容充实,比较全面,没有偏听偏信的嫌疑。
d.经过听取多方面的声音,找出了自己怀疑的点,那就是三鹿为什么延迟发布奶粉问题,“A Xinhua report said the Sanlu Group had…It did not explain the delay.”这一段表明了对于三鹿隐瞒事实原因的怀疑。
e.整篇报道相对于Wall Street Journal 和 China Daily来说立场比较中立,没有明显的倾斜向事件中的某一方,并对事实进行了到位的阐述。
有两项事实不明,似乎没有严格的查找source的可信度,一说三鹿集团为State Owned Enterprise,但事实并非如此;二说三鹿为最大的奶粉企业,而实际上仅为第七。
 
详情请看:
阅读(76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