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67530
  • 博文数量: 26
  • 博客积分: 1427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3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4-28 12:0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6)

文章存档

2012年(1)

2009年(25)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9-20 16:40:28

再生号 WRITTEN BY

fishicy 发布于:2009-07-12 22:08

【有部分情节透露】

韦 家辉的《再生号》于7月10日上画,今晨赶到旺角UA去看最便宜的早场,HKD 35,不过是有风险的早场因为你后面的婆婆很可能一直在睡觉鼾声震天;我超不喜欢这家电影院(除了的确是在放胶片,还没有我办公室隔壁舒坦吧,实在太 小),怪不得不少朋友强烈不推荐,不过此乃后话。对这部电影的兴趣除了对之前是“银河映像”的忠实拥趸,动因还包括S先生的强力描述,我的确也想见识多层 叙事的效果何如。





《再生号》的英文片名是“WRITTEN BY”——即“(由誰)执笔”之意,但若参照SLUMDOG MILLIONAIRE中最有名的一道选择题——. A:He cheated B:He`s lucky C:He`s a genius D:It is written, 大概不难嗅出其中的宿命色彩,IT IS DESTINY。


关于韦家辉的命运谈,我有话要说。



影 片以父亲刘青云+母亲林熙蕾+女儿MELODY+儿子OSCAR的一场车祸为始,母亲和一双儿女活下来,刘青云却不幸丧生。十年后在车祸中失明的女儿 MELODY见母亲始终无法走出这场悲剧的阴影,对林熙蕾说自己要写小说让一家人团聚——MELODY小说的假设是:父亲在车祸中幸免,眼盲,母亲和一双 儿女丧生;母不忍分离之苦、阴阳相隔,便以真身回到刘的身边,儿子OSCAR则化作一只“自来犬”随行……女儿MELODY因为做了孟婆的学徒而得以自己 的法力偷偷成全家人。同时在这个奇幻小说中,眼盲的父亲刘青云也在写一部重新书写一家人命运的小说……“再生号”则是孟婆(以及小孟婆,即学徒 MELODY)驾驶的一张电车,是送死者投胎的交通工具。在影片的中后段,MELODY和刘青云的“小说”世界与导演的叙事层叠交错,特效作得精彩,所以 大家看得也是八九分明白。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刘青云家看似是在半山去往THE PEAK的电车道旁的一座豪华公寓中的高尚中产阶级,而与送人们去山顶俯瞰香港虚幻夜景的红色电车不同,这个“再生号”是绿色的电车——这件事让我对乘电车上山浮想联翩。



和好莱坞式主旋律大圆满的作品不同的是,即便“再生号”在结尾之处还是稍微歌颂了生命诚可贵,散场之际一对老夫妻的观感可作一种参考,他们说,看来还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女主角MELODY为了点题还要在片末质问观众,大意是呐喊,究竟我们的命运是谁在书写(WRITTEN BY WHOM)??


影 片虽然名为“再生”,但是稍微动一下脑筋,就明白为了琢磨“再生”的意义角色们一定得以不同路数死上很多次,但是他们不甘心,但是他们想重新来过,却导致 新的毁灭……也只有当每一次“毁灭——重生”的小循环都无法篡改他妈的结局的时候,人们才会终于明白自己的命运是谁在书写——韦家辉告诉你,命运这玩意儿 他也不知道是谁书写,但至少不能由你自己书写;你和天斗亦是徒劳,因为破坏了阴阳界的生态/能量平衡。



这道理,拿电影里灵光乍现的孟婆的话来说,还是速速喝了这碗孟婆汤,速速去投胎,不要依恋生者。总之,让死掉的死掉,让活着的活好。我觉得从对生死意义的处理上来说,《再生号》甚至没有《我左眼见到鬼》做得好;亲情戏做足了TVB的苦大仇深。


相信不少人看过电影以后的第一层反应是,不能抵抗命运,不要成天嚎啕着“点解是我屋企?!”(刘青云和他女儿都椎胸顿足这样嘶吼);其次就是“如果老天要我们再生,我啲一定要好好做人”——OH MY GOD!


这种逻辑用来看命运多舛的香港和香港人民,我以为是一种非常微妙而危险的信号,这套信号甚至比什么“香港精神”、“发愤图强”的愚忠总动员更加令人难以抵挡,因为其单位是一个家庭。



虽然我坚持否认我被DR S的课洗了脑,但是这套逻辑是多么的新自由主义呀,当你面对什么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等等等等突如其来的厄运时,首先不要成天嚎啕着“点解是我屋企?!(即:为什么偏偏是我家遭殃?)”;其次就是“如果老天要我们再生,我啲一定要好好做人”。


从影片来看,还有重要的两点需牢记:第一,中产阶级邻居们不可靠,丫只会打听八卦,见麻烦就闪;第二,电影中的菲佣亦不能与主人同甘共苦,丫一见鬼就跑了。


不 过我不是要批判韦家辉,我宁肯相信片子现在这番主流而平庸的面孔不是他原来的想法,韦氏异想天开起来,至少要重叠很多层让死人活人都来一个交叉大碰撞才肯 罢休吧。MAINSTREAMING过后,结局草草,整个片子变成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由一个“什么他妈的都有了的”小康家庭悲情演绎的迂腐道德说,实在不是 韦氏的鬼马水准。


但是想想,如果拍成一个苦情戏,里面的家庭不是半山的富户,而是本身就凄凄惨惨的屋村家庭,不是更让人信服“是命躲不过”的真理??但是那样太锐化阶级矛盾了,让一个半山人家遭此横祸,也许穷人看得会更起劲嘛?


这个时候我不由得对我身后一直在打鼾的老婆婆肃然起敬。也许她和我一样是深信“人定胜天”的盲目革命乐观主义者。


PS:我个人非常中意影片的色彩和场景设计,大家请注意。

7.6 

(2009)

影评(108)

收藏(191)

回复(3) |收藏(0)|3925次阅读
标签: 再生号
 
2009-09-12 00:31

但是这套逻辑是多么的新自由主义呀,当你面对什么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等等等等突如其来的厄运时,首先不要成天嚎啕着“点解是我屋企?!(即:为什么偏偏是我家遭殃?)”;其次就是“如果老天要我们再生,我啲一定要好好做人”。


支持

--------------------
射手
展开

2009-09-12 21:41

片子结尾的说教色彩是没有什么说服力,多层叙事努力流向一个结局也并不能难倒观众对情节的把握,但是这个片子我觉得它的价值还是体现在对亲情的表现上。
它为我们想像了一个问题,亲人死后生者残缺的感情世界如何填补?韦家辉的想像力非常棒,他让女儿去虚构死去的爸爸如果活着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盲了。 所以,当虚构中的女儿和虚构中的爸爸两层线索交织一起的时候,情感的相似性产生了一种力量,我看到这一节的时候真的非常感动。说不上这时候是谁在虚构谁, 他们父女俩多么幸福而痛苦啊,一家人团聚了:这是想像的!
说实在的,后面的情节没必要那么复杂,片子一开始的这个构思可以做的更纯粹些。另外,刘青云能出演这样的角色多少让我对他以后的演艺事业有一种期待。

--------------------
2009-09-20 16:35

楼主很有见解啊,也比较赞同,总体感觉就是情节太假了,比小孩童话还假,完全不能和宫崎骏《千与千寻》的情节能比拟。
不过亲情的表现还是有可圏可点之处,场景和色彩确实也让人很享受,我也很喜欢,虽然我看的是网上下下来的很不清晰的那种版本。
刘和林的表演功底还是让人佩服的,就是很多地方两个人表现得很痛苦却没几乎没有眼泪看起来有点假。

--------------------
匿名

匿名

阅读(1485)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ebiyuan2009-09-20 16:43:11

感觉有点虎头蛇尾,前半段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但是后面确实没有太多创新了,正如文中所说,韦氏的宿命论说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