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26
  • 博文数量: 22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3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25-03-05 10:2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25年(20)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业界

2025-03-20 18:30:36

昨天,OpenAI 宣布推出{BANNED}{BANNED}最佳佳新的高性能推理模型 o1-pro。当大家还在为 GPT-4.5 的订阅费感到肉痛时,OpenAI 用一记价格暴击刷新了大家的认知——全新推理模型 o1-pro 的 API 定价,输入每百万 token 收费 150 美元,输出每百万 token 收费 600 美元,比前代模型贵了 10 倍,更是将 DeepSeek-R1 甩出270倍价差。



与 OpenAI 其他模型相比,o1-pro 的价格高出了不止一点:



目前 o1-pro 只面向1至5层的特定开发者使用,支持视觉输入、函数调用和结构化输出,同时能够与 OpenAI 的响应和批处理API无缝协作。



网友戏谑:“和 o1-pro 聊一句‘你好’花2美分,说‘再见’得破产。”


更有国内网友调侃为“美国版 5G 笑话”:


很多人不禁想问:OpenAI 为何将将价格定得如此之高?


争议核心:价格与性能的割裂


这场定价狂欢的背后,OpenAI的叙事也充满矛盾。一边宣称o1-pro通过更多计算资源投入实现“稳定可靠响应”,甚至能解决癌症级别的复杂问题;


另一边,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o1-pro 实际表现效果并没有宣称的那么优秀:有用户实测后暴露了短板——处理数独错误频出,面对视觉谜题也是漏洞百出。


更讽刺的是,内部测试显示其数学和编程能力仅比普通版提升个位数百分点。如果性能撑不起价格,OpenAI 是否在用高端标签包装一场商业豪赌?


答案或许藏在 OpenAI 的生态布局里。从每月 200 美元订阅制到天价API,OpenAI 或许正将用户分层推向极致:普通用户用阉割版模型满足日常需求,而企业客户为“可靠性”支付奢侈溢价。这种策略与英伟达的算力逻辑不谋而合——黄仁勋昨天刚在 GTC 大会断言“五年烧掉1万亿美元”,OpenAI 便用 o1-pro 证明:这场战争的弹药,终将由开发者买单。


但市场从来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开源模型反而“更得民心”:Meta 开源 Llama 后下载量已经突破 10 亿,腾讯混元以成本减半抢占市场,高性能 DeepSeek 用白菜价收割了大批忠实用户。


开源社区甚至有人直呼“救救我们,DeepSeek”,嘲讽 OpenAI 背离 AI 普惠初心。

当技术突破被资本捆绑,普惠愿景是否会沦为泡影?高价策略或许能暂时获取高额利润,但历史早已给出答案——从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终将被开放生态的反扑吞噬。正如网友的犀利评论:“当劳斯莱斯级模型只能服务 1% 的富豪,剩下 99% 的开发者自会造出属于全民的‘特斯拉’。


技术可以昂贵,但创新不应该设限。OpenAI 的价格狂飙,或许也是倒逼行业寻找另一条路的契机。


这个价格,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阅读(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