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云是中国电信倾力打造的云服务品牌,致力于成为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云主机、CDN、云电脑、大数据及AI等全线产品和场景化解决方案。
分类: 云计算
2022-06-28 17:31:11
当前,互联网发展正处于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节点,Web3.0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和机遇,但风险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Web3.0 的核心理念是将数据的所有权归还给用户,允许用户控制自己的数据,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互操作性。
Web3.0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方案,可以应用于网络生态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虚拟主机、存储、域名系统、应用程序和搜索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区块链在改变传统的数据存储方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运行在分布式系统上的哈希链表。哈希链表,就是在一个区块的开头部分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以此起到类似链表指针的“定位”作用,基于哈希计算的不可逆性与防碰撞性,区块链上的数据极难被某一特定组织篡改。
近年来,区块链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承载应用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有六大问题亟待解决。
能源问题
区块链依靠加密技术提高安全性,就分布式网络达成共识。通常的共识协议是“计算量证明”,以比特币为例,“挖矿”要让显卡长时间满载,功耗相当高,电费开支也非常高。
国内外有不少专业矿场开在水电站等电费极其低廉的地区,而普通用户只能在家里或普通矿场挖矿,电力耗费相对较大。在一些极端案例中,甚至有居民疯狂挖矿导致小区大面积跳闸,变压器被烧毁。
硬件问题
挖矿算法本质上是很简单的散列运算,但需要庞大的工作量支撑。因此,业内普遍采用支持大规模并行运算的GPU(显卡)而非CPU来进行挖矿。
大量GPU组成的矿机成本很高,全球GPU产能有限,相当一部分被集中在矿机里,进一步推高了竞争成本。此外,还有为了挖矿而设计的芯片ASIC,专门针对比特币采用的SHA256算法而设计。
因此,就挖矿而言,ASIC矿机芯片在算力上有绝对的优势。但ASIC设计周期很长且仅能被用于挖矿,业界认为这种“恶性竞争”是对资源的浪费。
技术门槛问题
区块链是分布式、加密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集合。要理解区块链,就要理解其背后的加密和分布式原理。反之,就无法看到其收益点,也很难说服用户和投资者参与到区块链生态中来。
跨链问题
区块链是一个技术概念,而不是一个协议。不同共识下延伸出的不同区块链之间,以及同一区块链共识修改产生的硬分叉之间,理论上是无法交互的,要形成生态只能在一个链下进行,但这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宗旨,因此业界需要跨链技术。
跨链技术可以帮助Web3.0的开发者和用户在区块链的可信保障下创造价值流通。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多链并存的格局预计将一直存在。
不同区块链生态的Web3.0用户有进行交互的需求,跨链技术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此,我们需要更加底层的协议。
安全性问题
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fication,DID)是互联网上的一个地址,DID 文件包含相关信息以实现用例,如签到、数据加密、通信等。加密证明,如数字签名,允许实体证明对这些标识符的控制。
DID 可被看做Web3.0中的身份中心。由于用户控制着 DID 的中枢,他们可以决定何时、与谁以及在什么条件下透露他们的数字身份要素。
围绕 DID 与区块链技术,已有许多项目建成 DID 生态系统,DID 作为Web3.0的基础设施之一,安全性至关重要。事实上,很多关于区块链的安全风险,都跟 DID 信息泄露有关。对此,我们需要更加安全的存储方式。
效率问题
尽管区块链有去中心化、隐私性强、共识可自然进化等优势,但效率却并不高。比特币规定每十分钟生成一个新区块,每个区块最多可打包四千多份交易。这导致一次比特币交易需要至少等待一个小时才能确认成功。以太坊规定每十五秒生成一个新区块,虽然效率有所提高,但仍远远低于主流互联网应用需求。
另外更多的新区块带来了更多的分叉与手续费,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问题。如果为了提升区块链效率而不断提升新区块的产生速度,那么用户就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分叉(同时出现的区块),并用更多的交易费用补偿这些分叉,这使用户面临更严峻的网络拥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