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3037
  • 博文数量: 61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6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21-07-26 09: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1)

文章存档

2022年(2)

2021年(59)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21-10-29 16:10:22

数据库是计算机基础三大软件其中之一,相比于操作系统这类更容易收到关注的表面软件,数据库就像是被埋藏在深海里看不见的冰山,虽然存在但很少有人为之侧目。数据库又叫做数据管理系统,是处理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储存在一起,能够让多个用户共享、尽可能减小冗余度的数据集合,一个数据库可以由多个数据表空间(Tablespace)构成,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资料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量也实现着爆发式的增长,以往传统式的数据库明显跟不上互联网的巨大爆发量,再加上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云数据库成为新趋势。对此,摩杜云推出了云数据库RDS MySQL,凭借低性能、高成本、高可用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和尾随者。

数据库上云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云数据库会分成两种,一种是“构建云”的,另一种是“基于云构建”的。真正的云化需要在架构设计、开发方式、部署维护等各个阶段和方面都基于云的特点重新设计,从而建设全新的云化的数据库,即云原生数据库。


你的数据库“云原生”了吗?

云原生(CloudNative)是一个组合词,Cloud+Native。Cloud表示应用程序位于云中,而不是传统的数据中心;Native表示应用程序从设计之初即考虑到云的环境,原生为云而设计,在云上以最佳姿势运行,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分布式优势。

云原生数据库就是在云原生架构上的数据库,我们可以拿它和传统式的数据库系统做一个对比。同样都是需要存储与计算,当数据量过大的时候,数据库就需要进行扩容,传统扩容过程非常漫长,而业务高峰过后缩容也很痛苦,往往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很难应对业务层需要的快速变化能力,这是传统架构非常大的弊端之一。

相比之下,云原生数据库是用虚拟化的技术将资源池化,这就是云原生的核心逻辑,让原来的一个个独立的数据,合并成一个看不见的云池。比如在云原生的计算存储分离架构下,业务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的对计算、存储进行快速的扩缩容等操作。云原生数据库的核心是存储与计算分离,同时还必须具备高性能、高可扩展、一致性、符合标准、容错、易于管理和多云支持等特性。例如需要10个节点花费10分钟时间完成的一个查询,在使用100个节点处理的情况下只需要花费1分钟。

作为一个云平台,云原生数据库以PaaS的形式进行分发,也经常被称作DBaaS(数据库及服务),随着云原生数据和海量计算的重要性不断增高,人们重视通过部署这种服务为企业提供增强的可靠性和可伸缩性。想想每天所需要使用的应用程序数量,从微信这样的即时消息应用到诸如AE之类高度专业化应用,都需要安全登录功能、用户配置文件、自定义功能、内容交付等等,这些正是云原生数据库可以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场景。


数据库的未来:云原生+分布式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Gartner指出,云计算将主导数据库市场的未来,到2022年,75%的数据库将被部署或迁移至云平台,只有25%的数据库会在本地运行。随着企业业务更加数字化、智能化,企业面临的数据存储量将会更加巨大,面临着更多突发状况带来的挑战,想要降本增效,更好的进行数据智能决策,数据库就需要全面进入云原生+分布式的时代。

分布式数据库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数据库组成,这些数据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面向用户的单个数据库。实际上他们分布在各个数据中心,通过中央服务器进行通信。云原生数据库基于Shared Everything + Shared Storage 的存储计算分离架构实现资源池化高效管理。而分布式,就是用Shared Nothing的架构,实现数据水平分片、水平扩展。两者结合在一起,其实质是将三者的特性完美结合。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强调:“随着云原生应用深入企业各个业务场景,云原生正在走向分布式,跨云跨地域统一协同治理,保证一致应用体验等新的需求日渐突出。”据IDC预测,2025年,三分之二的企业将会每天都发布软件版本,通过敏捷的开发能力来实现创新与交付,以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在这样的商业趋势下,业务与企业运维就需要依托于云原生所提供的数据库,实现智能升级价值,充分释放云计算红利。

阅读(46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