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9098
  • 博文数量: 197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9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9-12-16 12:1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7)

文章存档

2024年(10)

2020年(171)

2019年(16)

我的朋友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20-03-21 14:07:32

  文铅笔道,记者  希言
  “3 月 2 日,专注于工业机器人 AI 智能化方案研发的“梅卡曼德机器人”宣布获得过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
  3 月 9 日,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与销售企业“擎朗智能”宣布获得 2 亿元B轮融资,由源码资本领投;
  3 月 11 日,无人车初创公司“新石器”获近 2 亿人民币A 轮融资,理想汽车成为第二大股东。
  ……
  10 天之内,机器人相关领域获得多笔大额融资。在资本寒冬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这样的场面一扫一直以来行业内外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各种非议。
  在这样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整个机器人市场被迅速催化,既为疫情贡献力量,也受到投资圈的空前追捧。
  比如,被网友戏称为“消毒神器”的钛米消毒机器人,产品供应曾一度吃紧,连样机都投放到了一线;工业机器人研发商卡诺普,今年 3 月的订单达到历史单月最高;无人配送车企业行深智能的新产品刚运行不久就有一帮客户询问细节,客户咨询率增长超过 500%;新松机器人与拓野机器人在这个时期进行口罩机或口罩生产线的布局。
  这场疫情,虽然机器人行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让创业者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还帮助创业者们进行了一次无声的市场教育,很多细分领域都因为新的需求拉动了业务的转型或者升级。
  机器人成了“防疫明星”
  “您好!为了您健康,请测体温!您有没有发热乏力等症状?请您伸手过来消毒。”
  “您所订购的商品已顺利抵达目的地,请凭验证码提取商品。”
  ……
  疫情期间,各种提供无接触服务的机器人产品都火了。对于机器人企业而言,2020 年的开年,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
  作为一家聚焦智慧医疗场景的企业,钛米机器人在发现旗下的消毒机器人在武汉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次明显上升后,公司就向武汉协和医院询问,是否需要加派更多的消毒机器人。
  到了 1 月 18 日,创始人潘晶接到医院打来的紧急电话,对方希望增加钛米机器人来协助医院进行消毒。
  因为已经快过节了,各种物流公司都已经陆续停工,公司只好自己临时安排人手将机器人拉到武汉。
  钛米的机器人到达武汉后,随行的还有公司两名工程师,负责机器人的现场部署。随后,机器人开始跑场地建地图,工程师会将地图与业务场景(各个科室的位置)进行结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机器人根据场景使用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借助消毒机器人7*24 小时工作,医院的消毒效率大大提升。当时,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脑垂体瘤患者,由于当时病人没有新冠肺炎症状,导致 1 名医生、13 名护士感染,整个 18 楼将近 30 个手术室被迫关闭。消毒机器人仅用 3 天就帮助医院恢复了楼层使用,这些工作在过去要花两周才能完成。
  忙碌的成果是明显的,目前,钛米约有 350 台机器在全国 130 多家医院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春节期间,钛米机器人需求量迅速上升,受供应链部分零部件厂商复工时间影响,产品供应曾一度吃紧,连样机都投放到了一线。
  疫情下,包括钛米机器人在内的多家智能机器人企业订单增长迅猛,但是这种情况放在往年却是不太现实的。
  一位机器人行业创业者在接受铅笔道采访时表示,虽然成了疫情期间的“明星产品”,然而在过去几年,无论是消杀机器人,还是更广义上的医疗机器人,都一直处于研发或小规模试用阶段,市场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但是因为疫情的到来,机器人行业提前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他认为,“甚至在短期内,由于医药领域自动化需求暴增,即便医疗机器人市场处于初期阶段,也很有可能受到投资圈的追捧。”
  金浦投资业务董事江厚佳也表示,医疗市场接受一款新产品,从技术研发到教育市场,再到最后的销售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如今市场需求倒逼产品落地,也会助力产品走向标准化。
  他认为,疫情之后在某些特殊的医用场景下用机器人逐渐替代人力,来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以及人力成本将被市场广泛接受,甚至有望成为医疗机构的标配。
  “用工荒”为工业机器人提速
  除了与疫情直接相关的医疗类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也享受到了疫情带来的红利。
  在此次疫情中,一些近年积极开展自动化改造的制造企业普遍取得较好复工复产效果。并且,这种带有实证意义的示范以及疫情下用工缺口放大的现实,正调动起更多企业变革生产方式的积极性。
  制造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制造业“机器代人”将进入加速期。在此背景下,近年蓬勃发展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再迎机遇。
  “再也不用给老板们科普自动化的好处了,他们也少了很多犹豫,减少了很多教育市场的麻烦工作。”一位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创始人如是说。
  成立于 2012 年的卡诺普,是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其机器人产品以服务焊接、冲压、搬运等工业细分领域的中小规模制造商客户为主。据了解,公司 2019 年销售机器人 1500 台,总收入达到 1.2 亿(其中控制器 3000 万)。
  值得注意的是,卡诺普还于近期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据创始人李良军介绍,本轮融资正好在疫情爆发之前完成,所以并未受到影响。
  对于公司业务而言,卡诺普受到疫情最大的影响就在于下游客户方面。据李良军表示,由于复工程度要求不一,所以整个需求的链条没打通,公司的出口端受到影响,少做了大概 20 天的业务。
  但是,公司订单却不减反升。“2 月份通常是行业淡季,并且我们实际上只开展了 10 天工作。但是即便如此,这几天的业务量也已经达到了去年最高峰时期的 50%。并且从 3 月份我们接到订单情况来看,到这个月底的话可以达到历史级的新高,应该可以突破 200 台。”
  在李良军看来,疫情在短期内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例如产品交付环节。因为上下游客户复工受到影响,所以导致一些产品无法正常进行交付。但如果从长期来看,疫情的发生对行业的发展会有一些促进作用。在这期间,企业方觉得机器人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更适合于生产,会有一定程度“反弹”现象出现。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复工复产面临严重的“用工荒”问题,研调机构 Gartner 预计疫情不确定性将使工厂劳动力下降至少 20%,各地政府、工厂纷纷上演“抢人”大战——无论是劳动力,还是机器人大军。
  有机器人研发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短期看,有效缓解用工荒的机器人必然成为各类流水线争夺的“香饽饽”;长远看,智造机器人行业或将迎来跨越式的增长。
  新需求爆发:咨询客户增 500%
  疫情会提高大家对机器人的认知以及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已经有业内人士作出判断:2020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会有小幅增长,在个别细分领域有望会有新的需求拉动。
  对于很多机器人企业而言,疫情期间不仅在稳步发展,还有的企业已经抓住时机主动求变。
  疫情期间,最大的需求就是口罩等医疗防疫用品。由于成为紧俏物资,不少企业跨界生产口罩,带动了口罩机的热销。一些机器人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始转产口罩机。
  主营智能装备制造的新松机器人就对外表示,新松机器人从事口罩机研发工作以来,已接到近百套订单。
  另外一家工业机器人企业拓野机器人,其强项是做工厂的自动化集成及改造。疫情期间,为了抓住市场机会,公司也决定做口罩自动化生产线。
  隔行如隔山,对于拓野来讲,攻克口罩自动化生产线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比如要了解口的结构,并且所有辅料都要找得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拓野机器人内部分成了两个组,第一技术组就解决设计的问题,公司大概召集了十个工程师进行生产线研发和设计,第二就是专门成立了一个辅料采购组,就口罩生产的所有材料进行采购,基本上是在全国到处找到资源,找物料供应商。
  比预想中完成得更快,从大年初六开始成立应急小组开始,仅仅两天时间,拓野机器人的工程师就完成了生产线的设计图纸,并紧锣密鼓地进行生产设备的装配和调试,在几个通宵后,拓野机器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口罩生产线便投入了使用。
  据拓野机器人的一位负责人杨安明表示,目前公司的口罩生产线已经步入了正轨,同时,公司也响应了深圳市中小企业局的号召,积极地投入了转产口罩的大军,以解决当下政府和百姓的紧迫需求,现在一条自动化口罩生产线大概能够替代 20 个工作人员。
  此外,他们设计的口罩自动化生产线也将通过政府渠道输出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企业。
  对于服务型机器人相关企业而言,疫情也让它们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
  复工后第一天,行深智能的创始人安向京差点遭遇吃不上饭的尴尬局面:外卖进不来,园区食堂为了安全起见设立测温与消毒的通道,但也因为这样,导致用餐、取餐效率大幅下降。
  “去取盒饭这件事都变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因为要求进食堂前要测体温,拿了之后要拿回公司吃,这就变得很麻烦。因此我们有了通过机器人为企业送餐的想法。”安向京表示。
  行深智能的明星产品就是智能派送机器人,虽然以往聚焦与快递物流领域,但是在逻辑上,送餐与送快递并无差别。
  安向京将送餐业务的想法抛出后,与园区一拍即合,于是就立刻进行产品的改造。
  为避免车辆原有的屏幕输入验证码取件方式造成交叉感染,团队开发了新的人机交互方式,用户只需扫描车身二维码,然后在自己的手机上输入验证码,柜门自动打开,无需手触。
  此外,为确保送达过程中饭菜不会冰凉,行深智能将原本用于快递配送的大货箱改造为大格口柜子,采用保温箱,并在大格口柜内加装紫外线灯杀菌消毒。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是行深智能完成改造的时间只有 22 小时。“我们需要把柜子改掉,把控制结构改掉,把软件也改掉,然后紧接着我们连夜开始测试,原本做好了熬夜的准备,没想到测试到晚上 10 点左右就完成了,第 2 天上午就就用上了。”
  无人送餐车在园区运行不久,行深智能接到了来自多家园区、餐饮集团和医院的订单,目前正在推进中。据安向京透露,疫情爆发后,咨询他们公司产品的人较往常增长超过 500%。
  除了拓野与行深智能之外,疫期转型与业务探索的机器人企业还有很多。事实上,疫情带来的行业洗牌虽然充满挑战,但对于存活下来的机器人企业来说,也可能是一次新的机会。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阅读(26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