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什么是内建函数
内建函数,顾名思义,就是编译器内部实现的函数。这些函数跟关键字一样,可以直接使用,无须像标准库函数那样,要 #include 对应的头文件才能使用。
内建函数的函数命名,通常以 __builtin 开头。这些函数主要在编译器内部使用,主要是为编译器服务的。内建函数的主要用途如下。
-
用来处理变长参数列表;
-
用来处理程序运行异常;
-
程序的编译优化、性能优化;
-
查看函数运行中的底层信息、堆栈信息等;
-
C 标准库函数的内建版本。
因为内建函数是编译器内部定义,主要由编译器相关的工具和程序调用,所以这些函数并没有文档说明,而且变动而频繁。对于程序开发者来说,不建议使用这些函数。
但有些函数,对于我们了解程序运行的底层信息、编译优化很有帮助,而且在 Linux 内核中也经常使用这些函数,所以还是很有必要去了解 Linux 内核中常用的一些内建函数。
11.2 常用内建函数
__builtin_return_address(LEVEL)
这个函数用来返回当前函数或调用者的返回地址。函数的参数 LEVEl 表示函数调用链中的不同层次的函数,各个值代表的意义如下。
-
0:返回当前函数的返回地址;
-
1:返回当前函数调用者的返回地址;
-
2:返回当前函数调用者的调用者的返回地址;
-
……
我们接下来写一个测试程序。
-
void f(void)
-
{
-
int *p;
-
p = __builtin_return_address(0);
-
printf("f return address: %p\n",p);
-
p = __builtin_return_address(1);;
-
printf("func return address: %p\n",p);
-
p = __builtin_return_address(2);;
-
printf("main return address: %p\n",p);
-
printf("\n");
-
}
-
void func(void)
-
{
-
int *p;
-
p = __builtin_return_address(0);
-
printf("func return address: %p\n",p);
-
p = __builtin_return_address(1);;
-
printf("main return address: %p\n",p);
-
printf("\n");
-
f();
-
}
-
-
int main(void)
-
{
-
int *p;
-
p = __builtin_return_address(0);
-
printf("main return address: %p\n",p);
-
printf("\n");
-
func();
-
printf("goodbye!\n");
-
return 0;
-
}
C 语言函数在调用过程中,会将当前函数的返回地址、寄存器等现场信息保存在堆栈中,然后才会跳到被调用函数中去执行。当被调用函数执行结束后,根据保存在堆栈中的返回地址,就可以直接返回到原来的函数中继续执行。
在这个程序中,main() 函数调用 func() 函数,在 main() 函数跳转到 func() 函数执行之前,会将程序正在运行的当前语句的下一条语句(如下代码所示)的地址保存到堆栈中,然后才去执行 func(); 这条语句,跳到 func() 函数去执行。func() 执行完毕后,如何返回到 main() 函数呢?很简单,将保存到堆栈中的返回地址赋值给 PC 指针,就可以直接返回到 main() 函数,继续往下执行了。
每一层函数调用,都会将当前函数的下一条指令地址,即返回地址压入堆栈保存。各层函数调用就构成 了一个函数调用链。在各层函数内部,我们使用内建函数就可以打印这个调用链上各个函数的返回地址。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下。
-
main return address:0040124B
-
-
func return address:004013C3
-
main return address:0040124B
-
-
f return address:00401385
-
func return address:004013C3
-
main return address:0040124B
__builtin_frame_address(LEVEL)
在函数调用过程中,还有一个“栈帧”的概念。函数每调用一次,都会将当前函数的现场(返回地址、寄存器等)保存在栈中,每一层函数调用都会将各自的现场信息都保存在各自的栈中。这个栈也就是当前函数的栈帧,每一个栈帧有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表示当前函数的堆栈信息。多层函数调用就会有多个栈帧,每个栈帧里会保存上一层栈帧的起始地址,这样各个栈帧就形成了一个调用链。很多调试器、GDB、包括我们的这个内建函数,其实都是通过回溯函数栈帧调用链来获取函数底层的各种信息的。比如,返回地址 i、调用关系等。在 ARM 系统中,使用 FP 和 SP 这两个寄存器,分别指向当前函数栈帧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当函数继续调用或者返回,这两个寄存器的值也会发生变化,总是指向当前函数栈帧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
我们可以通过内建函数 __builtinframeaddress(LEVEL),查看函数的栈帧地址。
-
0:查看当前函数的栈帧地址
-
1:查看当前函数调用者的栈帧地址
-
……
写一个程序,打印当前函数的栈帧地址。
-
void func(void)
-
{
-
int *p;
-
p = __builtin_frame_address(0);
-
printf("func frame:%p\n",p);
-
p = __builtin_frame_address(1);
-
printf("main frame:%p\n",p);
-
}
-
-
int main(void)
-
{
-
int *p;
-
p = __builtin_frame_address(0);
-
printf("main frame:%p\n",p);
-
printf("\n");
-
func();
-
return 0;
-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
-
main frame:0028FF48
-
-
func frame:0028FF28
-
main frame:0028FF48
11.3 C 标准库的内建函数
在 GNU C 编译器内部,实现了一些和 C 标准库函数类似的内建函数。这些函数跟 C 标准库函数功能相似,函数名也相同,只是在前面加了一个前缀 __builtin。如果你不想使用 C 库函数,也可以加个前缀,直接使用对应的内建函数。
常见的标准库函数如下:
-
内存相关的函数:memcpy 、memset、memcmp
-
数学函数:log、cos、abs、exp
-
字符串处理函数:strcat、strcmp、strcpy、strlen
-
打印函数:printf、scanf、putchar、puts
接下来我们写个小程序,使用与 C 标准库对应的内建函数。
-
int main(void)
-
{
-
char a[100];
-
__builtin_memcpy(a,"hello world!",20);
-
__builtin_puts(a);
-
-
return 0;
-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
-
hello
通过运行结果我们看到,使用与 C 标准库对应的内建函数,同样也能实现字符串的复制和打印,实现 C 标准库函数的功能。
11.4 内建函数:__builtin_constant_p(n)
编译器内部还有一些内建函数,主要用来编译优化、性能优化,如 __builtinconstantp(n) 函数。该函数主要用来判断参数 n 在编译时是否为常量,是常量的话,函数返回1;否则函数返回0。该函数常用于宏定义中,用于编译优化。一个宏定义,根据宏的参数是常量还是变量,可能实现的方法不一样。在内核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宏。
-
#define _dma_cache_sync(addr, sz, dir) \
-
do { \
-
if (__builtin_constant_p(dir)) \
-
__inline_dma_cache_sync(addr, sz, dir); \
-
else \
-
__arc_dma_cache_sync(addr, sz, dir); \
-
} \
-
while (0);
很多计算或者操作在参数为常数时可能有更优化的实现,在这个宏定义中,我们实现了两个版本。根据参数是否为常数,我们可以灵活选用不同的版本。
11.5 内建函数:__builtin_expect(exp,c)
内建函数 __builtin_expect 也常常用来编译优化。这个函数有两个参数,返回值就是其中一个参数,仍是 exp。这个函数的意义主要就是告诉编译器:参数 exp 的值为 c 的可能性很大。然后编译器可能就会根据这个提示信息,做一些分支预测上的代码优化。
参数 c 跟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无关,无论 c 为何值,函数的返回值都是 exp。
-
int main(void)
-
{
-
int a;
-
a = __builtin_expect(3,1);
-
printf("a = %d\n",a);
-
-
a = __builtin_expect(3,10);
-
printf("a = %d\n",a);
-
-
a = __builtin_expect(3,100);
-
printf("a = %d\n",a);
-
return 0;
-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
-
a = 3
-
a = 3
-
a = 3
这个函数的主要用途就是编译器的分支预测优化。现代 CPU 内部,都有 cache 这个缓存器件。CPU 的运行速度很高,而外部 RAM 的速度相对来说就低了不少,所以当 CPU 从内存 RAM 读写数据时就会有一定的性能瓶颈。为了提高程序执行效率,CPU 都会通过 cache 这个 CPU 内部缓冲区来缓存一定的指令或数据。CPU 读写内存 RAM 中的数据时,会先到 cache 里面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找到的话就直接进行读写;找不到的话,cache 会重新缓存一部分内存数据进来。CPU 读写 cache 的速度远远大于内存 RAM,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那 cache 如何缓存内存数据呢?简单来说,就是依据空间相近原则。比如 CPU 正在执行一条指令,那么下一个指令周期,CPU 就会大概率执行当前指令的下一条指令。如果此时 cache 将下面几条指令都缓存到 cache 里面,下一个指令周期 CPU 就可以直接到 cache 里取指、翻译、执行,从而使运算效率大大提高。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意外。比如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函数调用、if 分支、goto 跳转等程序结构,会跳到其它地址执行,那么缓存到 cache 中的指令就不是 CPU 要获取的指令。此时,我们就说 cache 没有命中,cache 会重新缓存正确的指令代码给 CPU 读取,这就是 cache 工作的基本流程。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我们在编写程序时,遇到 if/switch 这种选择分支的程序结构,可以将大概率发生的分支写在前面,这样程序运行时,因为大概率发生,所以大部分时间就不需要跳转,程序就相当于一个顺序结构,从而提高 cache 的命中率。内核中已经实现一些相关的宏,如 likely 和 unlikely,用来提醒程序员优化程序。
11.6 内核中的 likely 和 unlikely
Linux 内核中,使用 __builtin_expect 内建函数,定义了两个宏。
-
#define 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1)
-
#define un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0)
这两个宏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诉编译器:某一个分支发生的概率很高,或者说很低,基本不可能发生。编译器就根据这个提示信息,就会去做一些分值预测的编译优化。在这两个宏定义有一个细节,就是对宏的参数 x 做两次取非操作,这是为了将参数 x 转换为布尔类型,然后与 1 和 0 作比较,告诉编译器 x 为真或为假的可能性很高。
我们接下来举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下,使用这两个宏后,编译器在分支预测上的一些编译变化。
-
//expect.c
-
int main(void)
-
{
-
int a;
-
scanf("%d",&a);
-
if( a==0)
-
{
-
printf("%d",1);
-
printf("%d",2);
-
printf("\n");
-
}
-
else
-
{
-
printf("%d",5);
-
printf("%d",6);
-
printf("\n");
-
}
-
return 0;
-
}
在这个程序中,根据我们输入变量 a 的值,程序会执行不同的分支代码。我们接着对这个程序反汇编,生成对应的汇编代码。
-
$ arm-linux-gnueabi-gcc expect.c
-
$ arm-linux-gnueabi-objdump -D a.out
-
00010558 <main>:
-
10558: e92d4800 push {fp, lr}
-
1055c: e28db004 add fp, sp, #4
-
10560: e24dd008 sub sp, sp, #8
-
10564: e59f308c ldr r3, [pc, #140]
-
10568: e5933000 ldr r3, [r3]
-
1056c: e50b3008 str r3, [fp, #-8]
-
10570: e24b300c sub r3, fp, #12
-
10574: e1a01003 mov r1, r3
-
10578: e59f007c ldr r0, [pc, #124]
-
1057c: ebffffa5 bl 10418 <__isoc99_scanf@plt>
-
10580: e51b300c ldr r3, [fp, #-12]
-
10584: e3530000 cmp r3, #0
-
10588: 1a000008 bne 105b0 <main+0x58>
-
1058c: e3a01001 mov r1, #1
-
10590: e59f0068 ldr r0, [pc, #104]
-
10594: ebffff90 bl 103dc <printf@plt>
-
10598: e3a01002 mov r1, #2
-
1059c: e59f005c ldr r0, [pc, #92]
-
105a0: ebffff8d bl 103dc <printf@plt>
-
105a4: e3a0000a mov r0, #10
-
105a8: ebffff97 bl 1040c <putchar@plt>
-
105ac: ea000007 b 105d0 <main+0x78>
-
105b0: e3a01005 mov r1, #5
-
105b4: e59f0044 ldr r0, [pc, #68]
-
105b8: ebffff87 bl 103dc <printf@plt>
-
105bc: e3a01006 mov r1, #6
-
105c0: e59f0038 ldr r0, [pc, #56]
-
105c4: ebffff84 bl 103dc <printf@plt>
观察 main 函数的反汇编代码,我们看到:汇编代码的结构就是基于我们的 if/else 分支先后顺序,依次生成对应的汇编代码(看 10588:bne 105b0 跳转)。我们接着改一下代码,使用 unlikely 修饰 if 分支,告诉编译器,这个 if 分支小概率发生,或者说不可能发生。
-
//expect.c
-
int main(void)
-
{
-
int a;
-
scanf("%d",&a);
-
if( unlikely(a==0) )
-
{
-
printf("%d",1);
-
printf("%d",2);
-
printf("\n");
-
}
-
else
-
{
-
printf("%d",5);
-
printf("%d",6);
-
printf("\n");
-
}
-
return 0;
-
}
对这个程序添加 -O2 优化参数编译,并对生成的可执行文件 a.out 反汇编。
-
$ arm-linux-gnueabi-gcc -O2 expect.c
-
$ arm-linux-gnueabi-objdump -D a.out
-
00010438 <main>:
-
10438: e92d4010 push {r4, lr}
-
1043c: e59f4080 ldr r4, [pc, #128]
-
10440: e24dd008 sub sp, sp, #8
-
10444: e5943000 ldr r3, [r4]
-
10448: e1a0100d mov r1, sp
-
1044c: e59f0074 ldr r0, [pc, #116]
-
10450: e58d3004 str r3, [sp, #4]
-
10454: ebfffff1 bl 10420 <__isoc99_scanf@plt>
-
10458: e59d3000 ldr r3, [sp]
-
1045c: e3530000 cmp r3, #0
-
10460: 0a000010 beq 104a8 <main+0x70>
-
10464: e3a02005 mov r2, #5
-
10468: e59f105c ldr r1, [pc, #92]
-
1046c: e3a00001 mov r0, #1
-
10470: ebffffe7 bl 10414 <__printf_chk@plt>
-
10474: e3a02006 mov r2, #6
-
10478: e59f104c ldr r1, [pc, #76]
-
1047c: e3a00001 mov r0, #1
-
10480: ebffffe3 bl 10414 <__printf_chk@plt>
-
10484: e3a0000a mov r0, #10
-
10488: ebffffde bl 10408 <putchar@plt>
-
1048c: e59d2004 ldr r2, [sp, #4]
-
10490: e5943000 ldr r3, [r4]
-
10494: e3a00000 mov r0, #0
-
10498: e1520003 cmp r2, r3
-
1049c: 1a000007 bne 104c0 <main+0x88>
-
104a0: e28dd008 add sp, sp, #8
-
104a4: e8bd8010 pop {r4, pc}
-
104a8: e3a02001 mov r2, #1
-
104ac: e59f1018 ldr r1, [pc, #24]
-
104b0: e1a00002 mov r0, r2
-
104b4: ebffffd6 bl 10414 <__printf_chk@plt>
-
104b8: e3a02002 mov r2, #2
-
104bc: eaffffed b 10478 <main+0x40>
我们对 if 分支条件表达式使用 unlikely 修饰,告诉编译器这个分支小概率发生。在编译器开启优化编译条件下,通过生成的反汇编代码(10460:beq 104a8),我们可以看到,编译器将小概率发生的 if 分支汇编代码放在了后面,将 else 分支的汇编代码放在了前面,这样就确保了程序在执行时,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跳转,直接按顺序执行下面大概率发生的分支代码。
在 Linux 内核中,你会发现很多地方使用 likely 和 unlikely 宏修饰,此时你应该知道它们的用途了吧。
更多嵌入式技术教程,可关注 QQ群/微信公众号:宅学部落
本教程根据《C语言嵌入式Linux高级编程》改编
电子版本教程下载地址:
阅读(275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