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6080
  • 博文数量: 83
  • 博客积分: 2010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86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4-10 20:53
个人简介

静是从容,淡是境界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3)

分类: LINUX

2007-04-07 23:54:12

   Ubuntu确实是很不错的发行版,众多的新特性支持,最好的的硬件支持,良好的笔记本安装支持,不错的社区资源,这些都是ubuntu得以流行的原因。
   我在使用Ubuntu中,感觉ubuntu没有debian那样认真负责,常有些小错误,但这却带来了网上众多的讨论解决方法的帖子,Ubuntu的源似乎没有debian那样的稳定。ubuntu默认的安全性也不够好,因此我常想回到Debian去,不过Debian的速度太慢,慢到让人等不及。
   Slackware是最早的Linux发行版,虽然一直是一个人在维护,不过仍有很多人支持并使用它,在国外更是如此,这得益于Slackware的朴素,朴素到了让新手对它充满了疑惑,甚至担心安装它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些都是对Slackware的误解。
   最新的Slackware 11发布了,我下载到它的DVD,刻录了两张盘,一张备用,一张手边用,到处带着安装它:-) 这是我的习惯,好东西总得有个备份。Slackware 11和我几年前安装的版本没什么区别,仍是那边简单,虽然没有真正的图形界面而是文本图形,但这也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在配置不可预见的低的情况下,它是最可能安装的Linux发行版。同样因为这一点,在需要安装到具备X-window,提供一定易用性的要求下,Slackware在安装上是最快的(与Debian、Ubuntu和RedHat9相比)。
   Slackware对新的内核支持的不错,在我安装2.6.18内核源码时,它特别提示说这是一份未经任何修改的原汗原味的核心源码,呵呵。在安装Slackware的包的过程中,时常见到这些小提示,呵呵,感觉不错。在系统安装好后,第一次进入系统后,收到两份邮件,一份是Slackware作者的编写的Slackware基本使用指南,简单够用,一份是建议上网或者是发邮件去登记Linux使用者计数项目的邮件。
   查看/etc/目录是熟悉每个发行版的必备功课,又会到了简单可靠的BSD风格的init体系,而其他发行版大多采用了SysV体系的引导脚本结构。
   进入系统后,我做的一些必备的基础配置:
   1、我的dlink-530tx网卡,驱动光盘上的for linux驱动源码只支持2.4.x内核编译,我在2.6下未编译成功,只好用slackware自带的via-rhine模块驱动,修改了inet1.conf,运行inet1激活。
   2、安装ppp和pppoe包,pppoe包是依赖ppp包的,运行pppoe-setup设置好,将pppoe-start加入rc.local启动脚本中,每次开机后就可以上网了。
   3、我安装时没选择安装KDE这样的耗资源又太多自有的软件,我喜欢的只是些尽量经典的软件,同功能的软件尽量不安装。安装Xfce桌面管理器。
   4、下载安装fcitx最新的预编译版本,在xinitrc中加入fcitx命令,保证进入X后可以输入中文。
   5、下载安装最新的firefox 2.0.0.3和必备插件扩展,slackware自带的是mozilla firefox 1.5,太低了。
   6、安装mplayer、vym、OpenOffice等软件。
   7、找linux游戏玩…… (linux是有大型网游的,而且还不错,忘记叫啥名字了)
阅读(105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