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41218
  • 博文数量: 2110
  • 博客积分: 1886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44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05 18:2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110)

文章存档

2011年(139)

2010年(1971)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10-11-29 11:18:07

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存储虚拟化的相关内容,以下是文章的详细内容,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看此篇文章,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带来些许的收获。

EMC和IBM在网络层存储虚拟化产品上采用了完全不同地架构方式来实现。EMC的Invista采用了分离路径架构的方式。存储虚拟化软件中用于管理或控制路径的部分程序被安装在位于FC SAN之外的一台单独工作站上。

虚拟化相关的设置在这台路径管理工作站上配置,然后配置信息被加载到一台不带缓存的光纤交换机上,这台交换机被称为“数据路径控制器(data path controller),这台交换机可以是博科公司生产的AP7420或思科公司生产的MDS 9000 系列存储管理模块。

EMC公司副总裁及基础架构软件事业部总经理Doc D’Errico认为,这种“自主”的基础架构方式保留了存储系统的智能性,因为存储系统可以自身来完成相应地数据复制和优化功能。

如果我们把所有地高级功能都从存储系统中迁移出来,一起放到虚拟化应用软件中来实现的话,用户将会丧失一部分由存储系统自有的高级功能所带来的收益。

保持存储系统自身智能性的同时也避免了用户对网络层存储虚拟化技术的长期依赖性,EMC公司的D’Errico申明说 “使用Invista ,用户可以相对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网络层存储虚拟化架构。

新发布的2.0版本的Invista和之前的版本相比做出了一些改变。在之前的版本中,控制路径中的工作站服务器在物理上缺少冗余,一度被认为是Invista潜在的安全风险。Invista2.0版本加入了独立于FC SAN之外的CPC(Control Path Cluster )系统功能,所以即使在CPC服务器1宕机后,CPC服务器2可以马上实现接管。

Invista2.0 同时实现了对PowerPath负载均衡功能的支持,这样的话它可以动态实现在数据路径和后端存储多链路上的负载均衡功能。

无论是Invista还是SVC都需要在数据路径中插入一台新的设备。为了安装这台设备,存储管理员需要:停止应用程序进程,从物理上重新调整FC SAN中的连接线,然后改变FC SAN的zone设置和存储系统的LUN masking配置。从而实现成功地在数据路径中添加设备,部署网络层存储虚拟化的功能。

Invista系统中缺少缓存的设置会带来更多长期的问题。在不影响系统运行地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使延迟变得最小,但是Invista无法支持像异步复制或者是自动精简配置这样的功能,因为这些技术的实现都需要依赖缓存。

EMC计划在2008年后期,在Invista系统中加入自动精简配置功能,但是他们仍然建议客户通过另外一款产品RecoverPoint来实现不同存储系统间的异步数据复制功能。

IBM的SVC则更像一个存储系统控制器,因为在它的架构中使用了缓存技术。SVC的存储虚拟化软件安装在设置为集群系统的Linux服务器上,同步镜像数据则通过FC 端口在集群中的服务器缓存间实现。

在一个物理集群中最多可以支持到四对服务器,每对服务器都独立于其它的服务器工作。IBM近期在其SVC系统中加入了自动精简配置功能。

IBM的SVC市场经理Chris Saul建议用户在部署SVC前首先进行系统规划练习。因为IBM已经遇到过一些系统拥堵的情况,如果用户选择在现有的FC SAN中直接加入SVC设备,但是又无法把那些造成系统拥堵的设备(如磁带机)从SVC系统中剥离出来的话,就会发生拥堵。

一些情形下,SVC加入的是一个“核心→边缘”设计理念的架构,这时会对内部的交换机链路(ISL)增加极大地系统压力,从而可能会如Saul所说:“增加了ISL链路拥堵的风险。”。

阅读(34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