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39743
  • 博文数量: 2110
  • 博客积分: 1886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44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05 18:2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110)

文章存档

2011年(139)

2010年(1971)

我的朋友

分类: Java

2010-10-28 13:55:34

Java 5.0开始,Java提供了访问共享对象的新机制:ReentrantLock。它实现了Lock接口:

  public interface Lock {

  void lock();

  void lockInterruptibly() throws InterrupttedException;

  boolean tryLock();

  boolean tryLock(long timeout, TimeUnit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void unlock();

  Condition newCondition();

  }

  ReentrantLock提供了与synchronized相同的互斥和内存可见性的保证。获得ReentrantLock的锁与进入synchronized块有着相同的内存语义,释放ReentrantLock锁与退出synchronized块有相同的内存语义。

  那么为什么要创建与内存锁如此相似的机制呢?内存锁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工作,但是有些功能上存在着局限:

  1)不能中断那些正在等待获取锁的进程,并且在请求锁失败的情况下,必须无限等待;

  2)内部锁必须在获取它们的代码块中被释放;这很好的简化了代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更灵活的加锁机制提供了更好的活跃度和性能。

  使用ReentrantLock的一般形式为: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lock.lock();

  try {

  //更新对象的状态

  //捕获异常,必要时恢复到原来的不变约束

  } finally {

  lock.unlock();        //锁必须在finally块中释放

  }

  《Java并发编程实践》一书给出了使用ReentrantLock的最佳时机:

  当你需要以下高级特性时,才应该使用:可定时的、可轮询的与可中断的锁获取操作,公平队列,或者非块结构的锁。否则,请使用synchronized。

阅读(29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