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39739
  • 博文数量: 2110
  • 博客积分: 1886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44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05 18:2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110)

文章存档

2011年(139)

2010年(1971)

我的朋友

分类: 项目管理

2010-10-28 12:47:08

1、用例覆盖程度

  毫无疑问,这一点应该是最重要的,无需多说,覆盖率最大化是一套测试用例的最重要评价标准,如果漏测就杯具了。

  2、用例是否已经达到工作量最小化

  在满足用例覆盖程度最大化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小执行用例所需要的工作量。这些方面的方法有不少,如条件覆盖,分支覆盖,正交覆盖等方法。面对不同的测试对象,也有不同的方法来保证:对于网页背后的php逻辑,可以通过在网页上测试后,用一些工具比如xdebug来统计代码覆盖率;对于向外提供接口的server,采用的方式就是分析在外面暴露的接口设计用例,大致的通过接口参数来估计一下分支判断的情况。

  3、用例的分类以及描述是否足够清晰

  用例的分类,在这里是指相同类型的用例是否放在一起了。例如:接口类的用例,参数的取值范围是1-3,但是现在却传入4;数据类用例,状态机现在位于状态2,却要求状态跳转到无法到达的4;逻辑类用例,正常功能的产出等。将相同类型的用例放在一起,有助于理清思路,清楚了解用例设计是否完备。

  用例的描述,是指描述的清晰程度是否能够形成文档。例如上面参数取值范围的例子,用例这样写:“传入错误的值”或者“传入非1-3的值”,明显没有写成“传入值4”有效。这与写程序一样,总是写闭区间的范围而不是开区间。

  4、用例是否表明了测试目的

  写明用例的测试目的,对文档的易于理解性和工作交接的好处不言而喻,现代软件工程不可能只有一个人在做事情,项目于人员的变动也是难免的。在过程中留下足够的信息,可以在后续工作提高很多效率。

  5、测试用例的易于维护性

  如果被测对象有所升级,测试用例的说明或者脚本是不是容易维护呢?例如在有状态机的情况下,测试用例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即需要一定的执行顺序),这样被依赖的用例修改后,后端不需要同步根据修改。而如果用例之间没有相互依赖关系(如用例是自己造的数据,不是依赖于前端的产出),可能一旦有变化,就需要修改这两个。当然,这两种情况不能绝对的说哪种好,是需要看实际使用时候的情况进行取舍的。不过,通过一些系统性的工具支持,也会出现一种做法绝对性的好于另外一种的情况,情况很多,做法也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阅读(28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