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938893
  • 博文数量: 421
  • 博客积分: 685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36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2-18 14:2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21)

文章存档

2012年(5)

2011年(52)

2010年(83)

2009年(67)

2008年(65)

2007年(149)

分类:

2009-04-27 11:25:23





 【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直以来都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特别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某件事难道还不能从中得到快乐吗?怎么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呢?

    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终于让我对此句有了一定的感悟。

    很多人很爱打台球,本人也是,有十几年的球龄了。几天不摸杆手就发痒的厉害。自觉水平挺高,但是呢一打比赛或和社会上的人赌球,就总感觉束手束脚的,领先时放松(常被翻盘)落后时紧张(想赢怕输)完全没有平时朋友间友谊切磋时的感觉水平发挥的还不到平时的7成水准,每次打完心理总感觉很不舒服,输了也不服气。具体到每一盘的对决,总是会出现低级失误,然后输了心里总是在喊要是我认真点的话肯定不至于如此。

    但到了新一盘开始,在连续吃球时又总是无法认真超过三杆又会出现精神不够集中导致出现失误的情况,似乎精力总是无法维续一整局。也曾试过不断的提醒自己每一枪都要认真瞄准,结果没打几盘就非常的累非常的辛苦,似乎心力憔悴,本来美好的娱乐爱好变成了对精神和肉体的折磨。长久以来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克服这一魔障,技术水准也一直飘忽不定,状态好时和差时的水准至少相差两个档次。

    直到最近一段时间,在读论语,读到这样一段话:

【论语-理仁】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说的就是做事时有否尽心尽力去做的道理,心中略有感悟,于是乎在打球时,每每出杆之前,在心中默念一句:这一杆我尽心尽力了吗?

    在这一刻,心中再无杂念无 胜负之分真的做到了眼无万物唯有球存的境界,不知不觉间达到了心无旁骛的境界,即使出杆不进亦心中无悔。一念之下,低级失误居然大大减少,再与人比赛赌球 之际发挥至少比以往高上一成。每一枪同样都是非常认真的打,却再无心力憔悴的感觉,每盘结束都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无论输赢都心情舒畅之至,因为每一盘对决 都是真的投入进去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果然如此。

    阅读博主的相关文章:
〓〓台球奥义→⑧〓〓

    至此,好之者与乐之者的区别,已经呼之欲出。

    好之者,虽然喜欢/爱好,但还是存在着许多杂念,虽然同样可从中感受到乐趣,但在受到外界的压力干扰了,这些 杂念会不可避免的不断放大,直至使自己受到影响,导致从事该项活动/事件所感受到的乐趣的不断减少乃至彻底消失甚至反而会因此感到痛苦/精神上疲惫不堪。

    而乐之者则全然相反,乐之者,乃是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旁骛,他对他所乐之的事物,根本不会因外因的影响而有任何心理波动,也就是说乐之,自始至终,不论何 时何地,不论何情何景。好比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及自述:

【论语-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论语-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很明显,此二人对知识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乐之的境界,即使物质生活再简陋也不能动其分毫。

往下拉,内容更精彩!

找不到需要的信息?Google搜索,精确定位你的需求:

关于尽心尽力
    * 对于乐之者,尽心尽力...乐趣无边?
    * 对于好之者,尽心尽力可使其进一步提升,接近甚至达到乐之者的境界,比如我之于台球
    * 对于知之者,尽心尽力可让其提高事情的完成质量,比如多数人对本职工作的态度
    * 对于恶之者,却又没的选择,必须要做的,尽心尽力亦可使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所恶之事,从而提高效率减少出错的概率,比如加班却无加班费
    * 对于恶之且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尽心尽力也可督促其尽量多做,比如多数男人之于做家务




自己的感悟讲完了,还是来看看南怀瑾大师的讲解吧:

    这在教育上是一个大问题,世界上谁不想作好人做好事?都想做。有很多人知道应该怎么做,道理都懂,可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前面我也曾经提到,许多人 “ 看得破,忍不过。”比如说:算了吧!生活简单一点吧!这是看破了,但到时候却忍不过。看到不义之财,第一个念头是不要;多看一眼,眼睛就亮了;再看一眼, 眼睛就发红了。

    历史上有个故事,是说三国时的管宁与华歆,管宁是有名的高士,后来他一生不下楼。最初与他的同学华歆一起读书,两人一起挖地。管宁挖到一块黄金的时 候,视黄金如泥土一样地丢开了,看都不去多看一眼。而华歆走去多看了一眼,才不再去管它。就这样管宁和华歆绝交了,或许有人会说管宁未免太不近人情。但古 代历史记载简单,事实上他们两人同学,感情如此好,管宁已经观察华歆很久了,再加上这一件事情,他断定华歆是不安于淡泊的。果然后来华歆扶助曹丕篡汉,成 了千 古罪人,虽然文章非常好,但是他变成了反派的文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小人之儒。所以管宁当华歆地位高了,他就永远不下楼,意思是你虽然有了政治的权力,但我就不踏在你的土地上,这就是华歆看得破,忍不过的道理。   

    还有“想得到,做不来”,有许多事情我们都想得到,但做起来的时候,就硬做不来。也就是说学问、道理虽然懂得,身体力行时,却做不到。所以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对做学问必须养成习惯,一日不可无它。第一篇《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习”字就是要“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 它,喜欢虽然喜欢,并不认为是生活中的一件乐趣。以现在最流行的打太极拳来说,决没有打麻将那么受人欢迎。因为打麻将的人视此事一乐也,坐在那里快乐得 很,而打太极拳,知道对身体有利益,是知之者,天天打,是“好之者”,可是摸两下,觉得今天好累,明天再打,那就还不是“乐之者”。欲期学问的成就,进入 “乐之”的境界,就太不简单了。我们对于部下或者子女的教育,就要注意这一点,看他乐于哪一面,就在哪方面培养他。就算爱打麻将,也可以培养他,当然不是 培养他去打麻将,而是将他打麻将的心理转移到近似的正途发展。这才是师道的原则,不但对人如此,对自己修养学问也要如此

论坛原文:

以下这些博文,你可能同样感兴趣:


    
阅读(2901)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ityvigil2009-04-27 14:01:04

哈哈,感悟的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