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1224
  • 博文数量: 77
  • 博客积分: 4000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7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4-09 16:4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09年(2)

2007年(8)

2006年(67)

我的朋友

分类:

2006-06-23 11:02:14

   1.西湖龙井: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产地:杭州西湖

  品质特征: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龙井茶区位于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赞美诗句。龙井茶加工方法独特运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2.都匀毛尖: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香味,心旷神怡攻关灵。

  产地:贵州都匀市

  品质特征:中叶种茶树生长在海拔1030米年平均气温15.5度。茶叶中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含量极为丰富。外形能与碧螺春媲美绿润毫毛显露紧细卷曲,内质与信阳毛尖并论熟板栗香滋味鲜浓回甘。



  3.开化龙顶:滋味醇鲜甘爽,叶底嫩匀成朵。

  产地:浙江

  品质特征:产于浙江开化县,为中国名茶的新秀。龙顶产区与安徽、江西产茶区毗邻,山水相依,那里处处有山,山山有茶,千峰万壑,层峦叠翠,兰花遍地,构成茶树生长的优越环境。开化龙顶外形紧直苗绣白毫披露,色泽翠绿,香气鲜嫩清幽,滋味醇鲜甘爽,叶底嫩匀成朵。





  4.碧螺春:白云翻滚,雪花飞舞

  产地:苏州吴县东、西山

  品质特征: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区,茶园与果树融为一体,茶与芬芳吐蜜的果木混载交错种植,花香果香陶冶碧螺春,使它具有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可谓:“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碧螺春外形纤细茸毛披覆卷曲呈螺银绿隐翠,品饮时先将80-90oC水茶置于玻璃杯中再投放茶叶,茶立即沉底,瞬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观其形春染杯底绿满晶宫,饮其味幽香清雅味醇。洞庭(山)碧螺春茶以其“形美、色艳、香高、味醇“而闻名中外,并多次获奖。




  5.黄山毛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

  产地:安徽黄山

  品质特征:黄山毛峰为历史名茶。明代《茶疏》中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黄山毛峰产于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拔700-800米的山中,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甲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黄山毛峰自然品质风格的形成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泽嫩绿金黄油润,香气清鲜高长,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6.竹叶青:不留人工痕迹的天然尤物

  产地:四川峨眉山

  品质特征:巴蜀产茶于秦前而兴于汉后,茶树生长在海拔800- 1200米终年云雾缭绕的山中,1964年陈毅副总理品尝后逐以“竹叶青“命名,1985年荣获第二十四届世界食品博览会金质奖。竹叶青外形扁平秀丽两头尖嫩绿鲜润,形似片片竹叶,内质清香馥郁纯嫩鲜爽回甘,汤清叶绿。




  7.莲峰翠芽:屡获金奖,载誉上市。

  产地:福建

  品质特征:产于福建海拔800米以上的古田山、太姥山等地,以每年春季第一轮福鼎大毫的顶芽为原料,采用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其茶单芽芽头肥壮翠绿披毫,香气清高鲜嫩爽,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匀齐嫩绿明亮。




  8.六安瓜片:将军故乡,好茶圣地。

  产地:安徽六安、金寨县

  品质特征:出产六安瓜片的安徽六安、金寨县是50名将军的故乡,英杰倍出。六安瓜片工艺独特,长期沿袭传统的手工生产,生产技术和品质风格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除去芽头和茶梗,只加工叶片。独特的采制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六安瓜片的独特风格。外形单片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不带芽梗,形似瓜子色泽翠绿起霜油润,香气高长,汤色翠绿,滋味鲜醇回甘。在我国名茶中独树一帜。




  9.信阳毛尖:中原名茶,名声远播

  产地:河南信阳

  品质特征:河南省名茶区在我国茶区的北缘,茶叶中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芳香物质等等内含物丰富。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气高鲜有熟板栗香,滋味鲜醇厚,饮后回味生津,叶底嫩绿匀整。早在1915年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





  10.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开彩,一年可采制春、夏、暑、秋四季。茶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产量最多,约占年产量的40- 45%;秋茶香气最浓,俗称“秋香”,产量约占15-20%。鲜叶采摘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展开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并注意做到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片,不带鱼叶和老梗。还应注意不同生产地带及不同采摘时间的茶叶不能混杂。
  
  铁观音干茶条索肥壮,圆结,重实,翠绿,乌润。





铁观音茶梗:拿得起放得下,一刀两断。





泡开的铁观音茶叶着色翠绿,兰花香味起。





铁观音茶汤金黄,清澈。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 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 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一、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 道”的体认。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不同,中国茶道 “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别强烈,表现味茶人们在品茶时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宿醒来破厌觥 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 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对着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样的茶能在诗 人心中永久留香,而万里清风则送诗人梦游华胥国,并羽化成仙,神游蓬莱三山,可视为人化自然的极至。茶人也只有达到人化自然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为自己的品格,才能从茶壶水沸声中听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体的自然,才 能彻悟茶道、天道、人道。

   二、自然化的人 “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 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中国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

  在中国茶道中,自然人化不仅表现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环境的人化 ,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对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中国茶道中的道家理念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 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 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 “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 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 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五、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毫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阅读(122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