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INUX
2006-08-10 22:48:08
版权宣告
欢迎转载 ,但有任何修改请来信告知,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作者: abelyang
version: 1.0
转载时请保持此一宣告
1.前言
目前动态 DNS 两大主流,一个是 BIND (ISC),另一个就是套接 DB 的 DNS 如 PowerDNS (或 mydns)
等,两种方式各有好坏,主要是因为 BIND 会有一些复杂性,但效果非常好,而 PowerDNS 则是很简单,
但相对的它不能承受大量查询,主要原因在于数据库上先天的限制. 本文主要为介绍 BIND 之动态
DNS 做法,而这个做法之最重要重点则在于nsupdate 这个指令及 IXFR (incremental zone transfer
request),是不同于传统的 AXFR (full zone transfer),IXFR 在做 Zone Transfer (DNS 的同步机制)
时,会以差异化的部份进行同步, 而 AXFR 则是以整个 Zone 进行同步.DDNS 主要由 RFC 2136 构成,
建议若您要对 DDNS 有一定深入的了解,可以阅读这篇 RFC 以了解更多重要的信息
(1034 1035 1995 是 2136 的基础)
本文适用于对 DNS 巳有一定了解的朋友,若是不甚清楚建议您可先参考 TWNIC 所做的讲义:
如果你想对 nsupdate + key 的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参考
或参考 isc bind 的文件有最详细的解说
本文不讨论 view 的情形,若是 view 情形您必需从 view 的 match-client 去更新或是使用不同
的 key,所以建议您多参考 isb bind 的文件,虽然辛苦些,但数据绝对是最官方最正确的
2. 必要的信息及知识
本文的范例以 Shell Script 做成,重点在于原理,采用什么工具或做法完全视您个人的能力.以下
就一些重点进行说明.
2.1 BIND 动态更新
基本上在 BIND8,BIND9 都是支持 nsupdate 的,但这里面要注意的是 BIND8 在8.3.X 后才支援
IXFR,而 BIND9 则都支持,所以若您的 Server 在 8.3.0 前的版本,那就不建议了,更何况这个以
前的版本多多少少都有许多安全性的问题.
2.1.1 nsupdate:
bind 要开 allow-update 选项,让你的程序可以来执行更新指令,allow-update 选项可以是 IP 或
key,而本文仅就 IP进行介绍,若用 Key 对有些朋友来说可能会变得稍复杂些了
# named.conf
# 其它略
zone "dyndns.twnic.tw" {
type master;
file "dyndns.twnic.tw";
allow-update {127.0.0.1;}; # 开放 127.0.0.1 进行动态更新
allow-transfer { slave_ip;127.0.0.1;}; # slave 主机,可能一部或多部,若无请写 none
};
以上是开放让 127.0.0.1 进行动态更新,动态更新有其指令,详细您可看看 nsupdate man page
(man nsupdate),以下仅以最常用的进行说明:
#nsupdate
[root@eai1 dyndns]# nsupdate
> server 127.0.0.1
> zone dyndns.twnic.tw
> update delete user1.dyndns.twnic.tw A 211.72.210.249
> update add user1.dyndns.twnic.tw A 211.72.210.251
ttl 'A': not a valid number # 这个例子是错误示范,加一笔记录要有 TTL 值
> update add user1.dyndns.twnic.tw 60 A 211.72.210.251
> show
Outgoing update query:
;; ->>HEADER<<- opcode: UPDATE, status: NOERROR, id: 0
;; flags: ; ZONE: 0, PREREQ: 0, UPDATE: 0, ADDITIONAL: 0
;; UPDATE SECTION:
user1.dyndns.twnic.tw. 0 NONE A 211.72.210.249
user1.dyndns.twnic.tw. 60 IN A 211.72.210.251
> send
> quit
server 指向某一台 NameServer 进行 update 操作
zone 修改某个 zone file
update delete 进行 update 的 delete 动作,这个指令格式是
update delete FQDN TYPE RDATA,如果有多笔相同的 A
记录或不同的 MX 记录要删除某一笔需将 RDATA 补上,
若没有 RDATA 则表示这个 FQDN 的这个 TYPE 都要删除
(TYPE 即是 A,MX,PTR,SOA,NS..等,RDATA 就是 TYPE 后
接的东西,如 A 的 RDATA 是 IP 而 MX 的 RDATA 是 优
先权 FQDN)
update add 进行记录的增加,操作如同 delete, 但是一定要有
TTL 值,且必需明确写出 RDATA
show 这只是操作后要显示进行了那些 update 指令
send 这个代表要把整个 update 指令送给 server,操作 update
时数据不是马上送出的,所以 update 可以很多行,最后
nsupdate 看到 send 时,才会将整个所有 update 送出,
而 update 使用 port 53/udp 若送出的数据量 (DNS packet)
大于 512 bytes,则会 truncate 而改使用 53/tcp,这是您
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只要您有 send, 则 SOA 记录的 serial
会自动加1,以期让 slave 来进行同步,所以过多的 send 可
能造成过多的 traffic
2.1.2 zone file 及日志文件
如果您进行了 nsupdate 的操作,则原来 directory 所指的目录将会产生一些日志文件,这个日志文件即为
zone_name.jnl (directory 习惯上都设在 /var/named , 您自己必要注意 named 程序要有写入的权限,
chroot 状况等)
# 显示 dyndns.twnic.tw zone file 内容
[root@eai1 named]# cat /var/named/dyndns.twnic.tw
$TTL 86400 ; 1 day
@ IN SOA twnic.net.tw. snw.twnic.net.tw. (
2006073267 ; serial
7200 ; refresh (2 hours)
1800 ; retry (30 minutes)
2419000 ; expire (3 weeks 6 days 23 hours 56 minutes 40 seconds)
300 ; minimum (5 minutes)
)
NS ns2.dyndns.twnic.tw.
NS eai1.twnic.tw.
ns2 A 203.73.24.204
; 如果别人在查询时,我们有这个记录则响应这个记录的 IP,若没有这个记录代表
; 这个网站没有上线,所以此时我们可以建立一笔 wildcard 记录,指向自己的说
; 明网站,以供 user 识别这个网站没有上线,而这笔 wildcard 的记录 TTL 时间
; 不能太长,以免别的 DNS Cache 了这资料
* 0 A 211.72.210.251
# 目录里的东西
[root@eai1 named]# ls -la /var/named/
总计 128
drwxr-xr-x 2 named named 4096 7月 27 09:25 .
drwxr-xr-x 20 root root 4096 3月 13 16:50 ..
-rw-r--r-- 1 named named 451 7月 27 09:25 dyndns.twnic.tw
-rw-r--r-- 1 named named 104177 7月 27 10:01 dyndns.twnic.tw.jnl
-rw-r--r-- 1 named named 195 7月 4 2001 localhost.zone
-rw-r--r-- 1 named named 2851 10月 17 2003 named.ca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 .jnl 的产生,这个 .jnl 档是不能随便删除,因为它等于是 dyndns.twnic.tw 的补
充数据,而这些补充资料在 DNS reload/restart 时, named 还会在把它读进来,所以动态更新后的数据,
并不会随着 dns 重启后而消失,如果你想让现在整个 zone 文件出现所有的记录,那可以 rndc stop 来停止
dns, 此时 named 会把 .jnl数据写入原来的 zone file,不过这种方式一般来说较不建议,因为我们的 zone
file 只要存一个样版 (template),其它的东西都是临时性的. 而若你想知道现在整个 zone 的内容,在可
以做 zone transfer 的主机上(如上例为 slave_ip及 127.0.0.1), 以 dig 指令来执行 axfr:
[root@eai1 dyndns]# dig @127.0.0.1 dyndns.twnic.tw axfr
; <<>> DiG 9.3.0 <<>> @127.0.0.1 dyndns.twnic.tw axfr
;; global options: printcmd
dyndns.twnic.tw. 86400 IN SOA twnic.net.tw. snw.twnic.net.tw. 2006073528 7200 1800 2419000 300
dyndns.twnic.tw. 86400 IN NS ns2.dyndns.twnic.tw.
dyndns.twnic.tw. 86400 IN NS eai1.twnic.tw.
*.dyndns.twnic.tw. 0 IN A 211.72.210.251
ns2.dyndns.twnic.tw. 86400 IN A 203.73.24.204
user1.dyndns.twnic.tw. 60 IN A 211.72.210.248
user1.dyndns.twnic.tw. 60 IN MX 10 user1.dyndns.twnic.tw.
# 以下略
...
2.设定 NameServer 仅进行差异化的同步
Master/Slave 要进行 zone file 的同步,而 ddns server 若只有一部是可以不用考虑这些问题的,但是若有两
部以上的 DNS Server, 就需要考虑到同步的进行方式,若 zone file 的总数据量小,采用什么同步方式是无所
谓的,但若数据量多,或是经常处在变动状况,那差异化的同步就会显得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所有的 DNS 在短时
间内全部同步完成,BIND 支持 IXFR 后,其预设即是采用 IXFR, 若没有 IXFR (update) 时,则采用 AXFR,所以不
需要对 IXFR 进行额外设定,但为使大家了解其参数,本处还是举例来进行说明,好让大家能够更了解
# master DNS's named.conf
key "rndc-key" {
algorithm hmac-md5;
secret "HpXtFRFdLaRPFjpZokIwusyezyyRNjxhcafCfmktWNyGkDFzHAXlpTZQtVLc";
};
controls {
inet 127.0.0.1 port 953
allow { 127.0.0.1; } keys { "rndc-key"; };
};
options {
directory "/var/named";
pid-file "/var/run/named/named.pid";
allow-transfer { none; };
provide-ixfr yes; # 提供 slave 主机以 IXFR 同步,default yes
request-ixfr yes; # slave 以 IXFR 向 master 进行同步,default yes
recursion no; # 不允许递归查询
};
zone "0.0.127.in-addr.arpa" {
type master;
file "named.local";
};
zone "." {
type hint;
file "named.ca";
};
zone "dyndns.twnic.tw" {
type master;
file "dyndns.twnic.tw";
max-journal-size 500k; # 设定日志文件大小
allow-transfer { 203.73.24.204;127.0.0.1;}; # 可做 ixfr/axfr 的来源 IP,必需写上 slave,
# 127.0.0.1 是方使我们自己查看 zone file 现况
also-notify {203.73.24.205;211.72.210.251}; # 额外的同步主机,这可能是 hot site 备份主机
allow-update { 127.0.0.1;}; # 允许动态更新的来源
};
上述的东西相信只要对 BIND DNS 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较不常出现的项目我都加上了的批注以利
大家了解,而 slave 的设法都同于 master, 只有在 zone 的部份稍有不同:
# slave DNS's named.conf
# 其它设定皆同上,只有 zone ...稍有不同,同于一般的 slave zone,不需要再开 allow-update (default none)
zone "dyndns.twnic.tw" {
type slave;
masters {211.72.210.249;};
file "dyndns.twnic.tw";
allow-transfer { none;};
};
所以从上述我们可以知道 DDNS for Master/Slave 您只要对 master 进行 update,每次的 update 送出 (send)
会使该zone 的序号加一,只要 zone 有更新 , dns 会送出 notify 讯息给所有的 NS 主机(NS 记录上所列的名称
服务器),及可能的 also-notify 对象,使 slave 主机知道要进行同步,同步时优先采用 IXFR,若 master 不支持
IXFR 则改使用 AXFR,以达到即使更新,及时同步的效果
此外,有些做 DDNS 的公司可能对 IXFR 不了解,而是把所有的 zone type 都设成了 MASTER,然后对这些 NameServer
进行 nsupdate , 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的,不过中间若漏了一步或那一台少做了一件事,那两边的资料就会不一致,导致
可能同一个名称会有不同的解析结果 (例如 gnway.net 做法)
--------------------------------------------------------------------------------
abel 回复于:2006-07-28 14:52:21
3. DDNS 的前端及后台控制范例
说是范例主要是让大家参考原理,并没有必要一定都用我的方式,只要前面讲的东西您可以了解,程控的部份
仅是末节,以下仅列出我所用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3.1 MYSQL table
主要由三个表构成,分别为 RR (Resource Record), RR_LOG (旧资料,建议您依状况适当保存),USER (user 认证)
CREATE TABLE RR (
SN 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NAME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FQDN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TTL int(5) NOT NULL default '60',
TYPE varchar(10) NOT NULL default '',
RDATA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CREATE_TIME timestamp(14) NOT NULL,
PRIMARY KEY (SN),
KEY USERNAME (USERNAME),
KEY FQDN (FQDN),
KEY TTL (TTL),
KEY TYPE (TYPE),
KEY CREATE_TIME (CREATE_TIME)
) TYPE=MyISAM;
--
-- Table structure for table 'RR_LOG'
--
CREATE TABLE RR_LOG (
SN int(20) NOT NULL default '0',
USERNAME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FQDN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TTL int(5) NOT NULL default '60',
TYPE varchar(10) NOT NULL default '',
RDATA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CREATE_TIME varchar(14)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SN),
KEY USERNAME (USERNAME),
KEY FQDN (FQDN),
KEY CREATE_TIME (CREATE_TIME)
) TYPE=MyISAM;
--
-- Table structure for table 'USER'
--
CREATE TABLE USER (
SN 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NAME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PASSWD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EMAIL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MEMO varchar(255) NOT NULL default '',
PRIMARY KEY (SN),
UNIQUE KEY USERNAME (USERNAME)
) TYPE=MyISAM;
3.2 dyndns.cfg 设定档
这个设定文件主要为了给 CGI 程序及产生 nsupdate 的程序 (dyndns-cron.sh) 所使用,透过 eval 方式来执行,
以取得共同的变量
# mysql host/db/user/password
DBHOST=localhost
DBNAME=dyndns
DBUSER=UserName
DBPASS=Your_Passwd
MYSQL="mysql $DBNAME -h $DBHOST -u $DBUSER -p$DBPASS"
# dyndns domain
DOMAIN=dyndns.twnic.tw
# Master IP
DYNDNS_MASTER=127.0.0.1
# nsupdate command file
CMD_FILE=/tmp/nsupdate.cmd
# update freqency
UPD_FREQ=15
# RR valid time (seconds),default 20 mins
RR_ALIVE=1200
3.3 dyndns.cgi CGI 程序
这个 CGI 主要用于接收 USER 端来的信息,验证通过后即为把 USERNAME.DOMAIN 数据,A/MX 及对应 IP 存入
Table RR 中,此外这个 CGI 以 shell script 做成,可以于多数人的环境执行 (chmod 755 及目录的 CGI 执
行权限 ExecCGI 莫忘)
#!/bin/sh
echo -ne "Content-Type: text/html\n\n"
if [ -n "$QUERY_STRING" ];then
# 取得 QUERY_STRING,以下这个作法是危险的,因为没有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就 eval
# 我的用意只在于说明作法
eval `echo "$QUERY_STRING" | sed "s/&/;/g"`
# 读取设定文件,这个路径您需要自行调整
eval `cat /home/abelyang/dyndns/dyndns.cfg `
sql0="select 1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LOGIN' and PASSWD='$PASSWD'"
res=`echo $sql0 | $MYSQL `
# 如果 USER 密码正确, ${#res} 应为2,不对则为 0
if [ ${#res} -lt 1 ];then
echo "Login Failure"
else
# 取得 IP, 需判断有 Proxy 存在,但是不考虑 Proxy 后是 NAT 情形
IP=${HTTP_X_FORWARDED_FOR:-$REMOTE_ADDR}
FQDN="$LOGIN.$DOMAIN"
# 删除上一次的登入
sql1="delete from RR where USERNAME='$LOGIN'"
# 预设的动态更新项目为 A/MX
sql2="insert into RR(USERNAME,FQDN,TYPE,RDATA) values('$LOGIN','$FQDN','A','$IP')"
sql3="insert into RR(USERNAME,FQDN,TYPE,RDATA) values('$LOGIN','$FQDN','MX','10 $FQDN')"
echo $sql1 | $MYSQL
echo $sql2 | $MYSQL
echo $sql3 | $MYSQL
echo $LOGIN login success @$IP
fi
else
# 以下只是网页的部份,我没有做 DDNS 申请,这个部份我想只要懂网页的朋友应该都会才是
cat <
EOF
fi
3.4 dyndns-cron.sh 定时产生 nsupdate
这只程序主要进行读取 Table RR , 并产生 nsupdate 所需要的指令格式后执行 nsupdate, 程序预设
每15秒执行一次(参数如上 dyndns.cfg 中的 UPD_FREQ 更新频率),您可以拿掉 while [ 1 ] 的循环,
改用 crontab 方式来跑,不过这样就较不容易控制一分钟以内的更新频率了,最后,这个程序会把 SOA
的序号改成更新时间,这个时间是 UTC 的秒数(意即 1970/1/1 至今秒数, date +%s 可得),由 SOA 的
序号就可以知道最后的 update 时间,这个原理和 .com 的verisign 或是 dyndns 中的 dyndns.org/
noip.com 是相同的.
另外,根据 RR_VALID 参数,若 USER 的登录时间 小于 现在时间-RR_VALID (秒数),则该 Record 视同
离线,所以我们需要进行 delete 动作
#!/bin/sh
while [ 1 ]
do
# 您必需调整路径,放在 while loop 里是要让修改了设定档即可生效,若不要可放在 while 之外
eval `cat /home/abelyang/dyndns/dyndns.cfg`
cat <
server $DYNDNS_MASTER
zone $DOMAIN
EOF
# 取得最后一次的更新时间, 多减一秒是为了预防程序的 delay
last=`date -d "-$UPD_FREQ seconds -3 seconds" "+%Y%m%d%H%M%S"`
now=`date "+%Y%m%d%H%M%S"`
# 取得这段时间内有上来更新的 USER,这个部份不检查 IP 不变动情形
# 主要因为 nsupdate 巳执行很快,而且 named 它自己会检查重复更新的东西
echo "select FQDN,TTL,TYPE,RDATA from RR where CREATE_TIME between $last and $now" | $MYSQL| grep -v 'RDATA' | while read FQDN TTL TYPE RDATA RDATA2
do
# 组出更新指令,主要为一个删除,一个增加
echo "update delete $FQDN $TYPE $RDATA $RDATA2" >>$CMD_FILE
echo "update add $FQDN $TTL $TYPE $RDATA $RDATA2" >>$CMD_FILE
done
# 超过 RR_ALIVE (20分钟) 未有 login 数据则清除 DNS 记录
last=`date -d "-$RR_ALIVE seconds" "+%Y%m%d%H%M%S"`
# 备份旧的数据,并清除过时数据 (看你自己要不要备份了)
# echo "insert into RR_LOG select * from RR where CREATE_TIME<$last"|$MYSQL
# echo "delete from RR where CREATE_TIME < $last" |$MYSQL
# 取得过期 (RR_ALIVE) 而未登录的列表进行删除动作,因为我们用了 wildcard (*),所以若别人连时
# 将会被指到 wildcard 所指的 IP 上,而您可这个 Web Server 上做一些文章,例如 Offline 说明等
echo "select USERNAME,FQDN,TYPE,RDATA from RR where CREATE_TIME - $last < 0 order by USERNAME" | $MYSQL | grep -v 'USERNAME' | while read USERNAME FQDN TYPE RDATA RDATA2
do
echo "; delete $FQDN $TYPE $RDATA $RDATA2" >>$CMD_FILE
echo "update delete $FQDN $TYPE $RDATA $RDATA2" >>$CMD_FILE
done
# 自定更新 SOA, 主要是为了让序号字段为现在时间 (UTC)
echo "update delete $DOMAIN SOA" >>$CMD_FILE
echo "update add $DOMAIN 600 SOA ns1.dyndns.twnic.tw abelyang.eai1.twnic.tw $(date +%s) 900 60 604800 60" >>$CMD_FILE
echo "send" >>$CMD_FILE
# 执行 nsupdate 指令
nsupdate $CMD_FILE
# echo "process ok"
sleep $UPD_FREQ
done
3.5 登入及更新方法
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后,我们就可以测试:
wget "" -O /tmp/dyndns-login-status 2>/dev/null
在最多等待15秒(我的默认值)的情况下,就可以更新到 DNS 中了
3.6 其它数据
其它数据如 named.conf , dyndns.twnic.tw zone file 您都可以在前面的说明里找到,我于下面 link
放了一份所有的数据供大家参考,较不用费事 copy & paste ,但不保证下面 link 永远有效 (其中的
.tgz 即有所有档案的 tarball)
4. DDNS 再探讨
如前言所言, DDNS 可以使用数据库来用 (意即我的范例中可以少掉 dyndns-cron.sh 那只),不过数据库
因其先天的状况,更据我的测试(PowerDNS),在 5 万资 Record 的情况下,只能到达每秒 1000 次的查询,
而且此时尚不考虑同时有 update/delete/insert 等情形,主要因为受限于先天 DB 的 select 速度所致
,当然您可以透过微调或细部处理让这个数字变成1500 或 2000, 但都永不如 BIND 随便都可以透过每秒
6000 次查询,当然用 DB 直接来做一定是可以且更简单的,不过安全性及抗压性 PowerDNS 是随时都会有
当掉的风险,至于用 BIND 倒是没有看过,主要是因为这种 Server 肯定是不递归(recursion no). 所以
著名的 DDNS 厂商都是用 BIND 而不用 DB 方式,因其抗压性不足而致风险过高.
此外,若我们看 dyndns.org/noip.com 的做法,可以知道他们也是用 BIND 来做,你可以查询其 SOA 的序
号即可以知道他每60秒更新一次,若是使用 DB 来做是没有必要顾虑序号问题的 (DB 有 DB 同步方法,用
SOA 序号无关),此外您更可以查看 .com 的 Verisign,他们的做法也是像 BIND 一样,而其以每15秒更新
频率在进行,所以若您使用 .com 的域名,变更DNS 大概只要15秒就可以同步到所有的 .com NameServer,
而不是过去的2天 (因为过去是 AXFR,现在是 IXFR),虽然Verigisn 仍不降低 NS 记录的 TTL 值 (二天),
但至少不会发生像过去最多会4天 .com 的 DNS 数据 Cache 才会过期的情况 (二天的更新频率+二天的
快取时间)
# 检查 .com 的 NameServer (d.gtld-servers.net) SOA 信息来验证
[root@eai1 example]# for i in `seq 1 1000`;do dig +short @d.gtld-servers.net com soa;sleep 1;done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08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08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08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 这里变更了, serial 即时间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23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38 1800 900 604800 900 # 变更序号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38 1800 900 604800 900
a.gtld-servers.net. nstld.verisign-grs.com. 1153990738 1800 900 604800 900
5. 结语
我所写的 script 都是以简单的角度来出发,以供大家参考,至于用户及域名管理这个有待想要用的人自行
开发,用 shell script 有利于多数人阅读及了解原理,细节的东西唯有您自己做了后才更能体会.
对多数的公司来说使用 DDNS 是没有意义的,除了 Registy (.com/cn/tw/jp/hk...),或是以 DDNS 做为营
运的公司,而 DDNS其实是不难的,但是网络上较缺乏这方面的介绍文章,所以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东西
的细节, 以利想要研究的朋友能初窥门径. 有任何意见都非常欢迎大家多多交流
注:
此外,有些做 DDNS 的公司可能对 IXFR 不了解,而是把所有的 zone type 都设成了 MASTER,然后对这些
NameServer进行 nsupdate , 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的,不过中间若漏了一步或那一台少做了一件事,那两边
的数据就会不一致,导致可能同一个名称会有不同的解析结果 (例如 gnway.net 做法,我猜测),而像 dyndns.org
/noip.com 和花生壳(vicp.net,oray.net) 等的做法是一样的(也就是和本文所提的做法一样). 而有些
公司则使用 PowerDNS/Mydnl..等套接 DB 的 DNS ,虽然可用,而且方式更简单,但是这些 DDNS 服务肯定
无法负荷大量的查询,因为每次的 dns 查询会在其内产生 N 次的 Select 指令,数据库处理 select 的
速度肯定是比不上 dns flooding 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