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540038
  • 博文数量: 867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98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7-27 14:4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67)

文章存档

2007年(6)

2006年(861)

我的朋友

分类:

2006-08-07 15:43:16

一部分 Sun基础知识
1.Sun发展简史 
(1)硬件体系的发展 
81~89年,Sun1/2/3 CISC Motorala 680x0系列。
89~94年,Sun4/60 sparc1 65 sparc1+70 sparc2Server, Sun/290/670/690 Risc sparc。
93~96年,Sparc10/20Server: 1000/2000 SuperSparc。
96~97年,Ultra1(140/170/170E/200E)Ultra2 Server、E150、E3000,UltraSparc,Sbus总线,UltraSCSI接口UPA接口 
98~99年,Ultra5 Ultra10 UltraSparc,PCI总线,IDE接口Ultra30 Ultra60Server,E250,E450 UltraSparc,PCI总线,UltraSCSI接口UPA接口。
(2)软件体系的发展 
Solaris 1.x SunOS 4.1.3(BSD)+OpenWindow 3.0 
Solaris 2.x System V 32bit 
2.5.1 SunOS 5.5.1 +OpenWindows CDE1.0.2 
2.6 SunOS5.6+CDE1.2.1+Motif1.2.6 
Solaris 2.7(7) 64 bit SunOS7+CDE1.3+Motif2.1.0 logging UFS 
2.solaris
    SUN OS即solaris是solaris操作环境(包括SUN OS、CDE、ONC+TM、open windows)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的一样,它是用来管理系统软硬件资源,并执行系统操作。
    SUN OS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Kernel、Shell、File system 。
    (1)kernel
     Kernel(内核)是中直接与计算机硬件打交道的部分,它提供可以由程序使用的各种服务,将程序与基础硬件隔离,控制系统程序和系统硬件之间的数据传递。内核的主要功能是硬件资源管理、进程调度处理、内存资源管理、文件系统的维护。程序通过大约100个系统调用与内核打交道,系统调用将请求发送给内核,内核直接与机器硬件进行交互作用。
    (2)shell
shell是系统内核与用户之间的接口,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命令翻译。当shell接收到用户键入的命令后,对这些命令进行翻译,交给kernel去执行。Solaris支持的shell主要有以下三种:
bourne shell,它是solaris操作环境默认的shell,它通常用来管理系统,它的提示符是$。
C shell是基于C语言的shell,具有以下特点:命令行历史记录、别名、作业控制等。普通的用户更喜欢C shell,它的提示符是%。
Korn shell,它是bourne shell的超集,bourne shell与Korn shell向上完全兼容。它的提示符是$。
(3)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指内管理文件信息的程序系统。在solaris系统中,文件系统指的是存储介质上有组织的文件集合。文件系统控制文件和目录中的信息以何种方式存储在硬盘或其它的存储介质中,并且控制每个用户以何种方式访问何种信息。
文件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文件。
文件是一个具有符号名字的一组相关联的元素的有序集合。文件通常放在磁盘、磁带等存储介质上。文件的范围很广,例如用户的源程序、数据表格、书信文稿、目标程序等,除了这些用户的信息外,象编译程序、编辑程序等实用程序也以文件的形式存在,就连本身也是作为文件而存在的。在soalris中文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普通文件,在权限列表中用“-”表示。
目录文件,在权限列表中用“d”表示。
字符连接,在权限列表中用“l”表示。
设备文件,在权限列表中字符设备文件用“c”表示,块设备文件用“b”表示。
.普通文件
作为一个用户,你使用的信息会作为一个普通文件来存放。普通文件可以含有如手稿或程序正文的常规ASCII字符,可以按用户的意愿进行建立、修改和删除。
.目录
目录是个含有其它文件并包含这些文件的位置和属性信息的文件。例如,一个目录包含它含有的所有文件和目录的清单,以及它们的地址、特性、文件类型(普通文件、链接、目录还是特殊文件)和其它属性。
.设备文件
特殊文件表示一个物理设备,它可以是个终端,一个通信设备,或是象磁盘驱动器这样的存储设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Solaris系统处理特殊文件的方法与处理普通文件的方法相同,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完全按读写普通文件的方法读写设备。
.链接
链接不是一种文件,而是文件的第二个名字。如果两个用户希望共享一个文件中的信息,链接提供了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使用链接,两个用户可以共享单一文件,这两个用户看起来都有该文件的拷贝,但是只是具有两个名字的一个文件存在,任一用户所进行的修改都在共用版本中进行。

二 文件管理
1.目录管理
solaris所有的子目录都创建在根目录/(root)下,和其它一样,构成了目录树。在物理上,它们可能位于一个单个的文件,或分散在几个文件系统。
(1)重要子目录
下面介绍一下几个重要的子目录。
/bin 它是/usr/bin目录的一个符号连接。它是系统命令的二进制文件的存储路径。
/dev 存储逻辑设备文件名的重要目录。该目录的内容是/devices目录中的设备文件的符号连接。
/devices 存储物理设备文件名。
/etc 存储系统配置文件和系统管理数据库。
/export 共享文件系统的默认目录,如用户家目录、应用软件、和其它的共享文件系统。
/home 用户家目录的默认目录和挂接点。
/usr 存储所有系统用户使用的程序、脚本等。
/var 存储系统中正在变化的文件,如临时文件、日志文件、状态文件。
(1)查看当前目录。
命令:pwd
# pwd
(2)改变当前目录
命令:cd
范例 : 跳到 /usr/bin/ : 
cd /usr/bin 
跳到自己的家目录: 
cd ~ 
跳到上一层目录:
cd .. 
(3)创建新目录
命令:mkdir
例:创建一个名为new的新目录。
# mkdir new
(4)删除目录
命令:rmdir或rm
例:删除一个名为new的空目录。
# rm new
或# rmdir new
删除目录及目录内所有子目录和文件,则在rm命令后加上“-r”参数:
# rm –r new
文件管理
(1)显示目录中的文件列表
命令:ls
说明 : 显示指定目录下的文件及子目录。
-a 显示所有文件及目录 (文件名或目录名开头为"."的为隐藏文件,不会列出)。 
-l 除文件名称外,将文件类型、权限、所有者、文件大小等信息详细列出。
-r 将文件以相反次序显示(原定依英文字母次序) 
-t 将文件依建立时间之先后次序列出 
-A 同 -a ,但不列出 "." (目前目录) 及 ".." (父目录) 
-F 在列出的文件名称后加一符号;例如可执行文件则加 "*", 目录则加 "/" 
-R 若目录下有子目录,则子目录中的文件好按顺序列出。
例: 
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以s开头的文件,越新的文件排的越靠后:
ls -ltr s* 
将/bin 目录下所有子目录及文件的详细信息列出:
ls -lR /bin 
列出目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及子目录;目录于名称后加 "/", 可执行文件于名称后加 "*":
ls AF
(2)浏览文件内容
命令:more
说明:分屏显示文本文件内容。类似cat ,不过会以一页一页的显示方便使用者逐页阅读,按空格键(space)向下翻页,按b键就会往回滚一页,还有搜寻字串的功能(与 vi 相似)。
参数:
-num 一次显示的行数 
-d 提示使用者,在画面下方显示 [Press space to continue, q to quit.] ,如果使用者按错键,则会显示 [Press h for instructions.] 
-l 取消遇见特殊字符 ^L(送纸字符)时会暂停的功能 
-f 计算行数时,以实际上的行数,而非自动换行过后的行数(有些单行字数太长的会被扩展为两行或两行以上) 
-p 不以卷动的方式显示每一页,而是先清除屏幕后再显示内容 
-c 跟 -p 相似,不同的是先显示内容再清除其他旧文本 
-s 当遇到有连续两行以上的空白行,就代换为一行的空白行 
-u 不显示下引号 (根据环境变数 TERM 指定的 terminal 而有所不同) 
+/ 在每个文件显示前搜寻该字串(pattern),然后从该字串之后开始显示 
+num 从第 num 行开始显示 
例:
显示文件名为test的文件中的内容:
# more test
(3)复制文件
说明:将一个文件复制为另一个文件,或将文件拷贝至指定目录。 
-a 尽可能将文件状态、权限等文本都照原样进行复制。 
-r 若源文件中含有目录名,则将目录下的文件也复制到目标目录。 
-f 若目的地已经有相同文件名的文件存在,则将原来的文件覆盖。 
范例: 
将文件 test 复制(已存在),并命名为 test1:
# cp test test1 
将/new目录及其下所有文复制到/old目录中:
# cp /new /old 
(4)删除文件
命令:rm
例:
删除当前目录下名为test的文件:
# rm test
(5)移动文件
命令:mv
参数:-i 若目标目录中已有同名文件,则先询问是否覆盖旧文件。
例:将当前目录中的test文件移至/new目录下,并重新命名为test1:
# mv test /new/test1
将文件test的文件名改为test1:
# mv test test1
(6)创建连接
命令:ln
说明 : Unix文件系统中,所谓的连接(link),也就是文件的别名。连接分为两种:硬连接(hard link)与软连接(symbolic link),硬连接的意思是一个文件可以有多个名称,而软连接的方式则是产生一个特殊的文件,该文件的内容是指向另一个文件的位置。硬连接是存在同一个文件系统中,而软连接却可以跨越不同的文件系统。
参数:
-f : 创建连接时先将同名文件删除
-d : 允许系统管理员硬连接自己的目录
-i : 在删除同名文件时先进行询问
-n : 在进行软连接时,将连接视为一般的文件
-s : 进行软连接(symbolic link)
-v : 在连接之前显示其文件名
-b : 将在连接时会被覆写或删除的文件进行备份
-S SUFFIX : 将备份的文件都加上 SUFFIX 的字尾
-V METHOD : 指定备份的方式
-help : 显示辅助说明
-version : 显示版本 
例:
将文件 yy 产生一个软连接(symbolic link)zz
# ln -s yy zz 
将文件yy 产生一个硬连接(hard link)zz:
# ln yy xx
(7)查找文件
命令:find 
说明:将文件系统内符合指定条件的文件列出来。你可以指要文件的名称、类别、时间、大小、权限等不同信息的组合,只有完全相符的才会被列出来。 
find 根据下列规则判断path 和 expression,在命令列上第一个 - ( ) , ! 之前的部份为 path,之后的是expression。如果 path 是空字串,则使用当前路径,如果 expression 是空字串,则使用 -print 为预设 expression。 
-mount, -xdev : 只检查和指定目录在同一个文件系统下的文件,避免列出其它文件系统中的文件 
-amin n : 在过去 n 分钟内被读取过 
-anewer file : 比文件 file 更晚被读取过的文件 
-atime n : 在过去 n 天被读取过的文件 
-cmin n : 在过去 n 分钟内被修改过 
-cnewer file :比文件 file 更新的文件 
-ctime n : 在过去 n 天过修改过的文件 
-empty : 空的文件
-gid n or -group name : gid 是 n 或是 group 名称是 name 
-ipath p, -path p : 路径名称符合 p 的文件,ipath 会忽略大小写 
-name name, -iname name : 文件名称符合 name 的文件。iname 会忽略大小写 
d: 目录 
c: 字型装置文件 
b: 区块装置文件 
p: 具名贮列 
f: 一般文件 
l: 符号连接 
s: socket 
-pid n : process id 是 n 的文件 
例: 
将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延伸文件名是c 的文件列出来。 
# find . -name "*.c" 
将当前目录及其下子目录中所有一般文件列出 
# find . -ftype f
将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最近 20 分钟内更新过的文件列出 
# find . -ctime -20

用户管理
  
(1)超级用户
超级用户是一个具有特权的用户,它可不受任何限制地使用全部文件和命令。超级用户的用户名为root,它的uid为0 (其实只要是uid为0的用户就是超级用户)。许多系统管理任务都必须在超级用户下完成,如安装和卸载文件系统、改变文件和目录的存取权和所有权、备份和恢复文件系统、创建设备文件以及关闭系统。
我们可以用如下办法进入超级用户:
 在其它用户状态下,用不带任何参数的su命令,并按需要键入root的口令。
 在login提示下,键入root及其口令。
在入进超级用户后,shell将给出一个特殊的提示符“#”,提醒你对系统有着至高无上的存取权。通过查询记录文件/var/adm/sulog,可以跟踪谁正在使用超级用户帐号。最好在必要时才进入超级用户,应该避免在超级用户下做一般的事情。如果某项任务需要你是超级用户,它会提示你应该进入超级用户。当你完成必要的工作后,应立即回到一般用户状态。 由于超级用户非保护的存取权限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为了增加安全性,要经常更换口令。
(2)创建新用户
系统管理员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需要访问系统的每个用户创建账号。每个用户都具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一个标志号UID,一个家目录和一个登录SHELL。并且指定用户属于哪个组。
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名都被赋予了一个UID(User Identification Number 用户标识号),这些号在0-60000之间,系统使用UID将一个用户名和对该用户的标识等同起来,建立用户时,必须保证UID唯一。GID(Group Identification Number,组标识号)遵循与UID一样的格式,范围0-60000, 每个用户至少属于一组,并且可以属于多组。

用户账号和组的登记信息存储在以下三个文件中: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
用户账号保存在/etc/passwd文件中,密码保存在/etc/shadow文件中。
在/etc/passwd文件中,每一条目定义了一个账号,它共有七部分内容。
 
 Login ID:登录ID号,ID号必须遵循三个条件:不超过八个字符;小写字符;唯一。
 Placeholder(占位符):这是表示password的部分。
 UID  :定义该系统的一个特定用户,用数字序号表示
 GID  :定义上述用户属于哪一个主要组(primary group)
 Comment(备注):通常来说是用户的全名
 Login Direcotry:称为用户的家目录,用来存放用户的个人文件的目录。
 Default shell:  默认shell。当用户登录到系统时工作的shell类型。
账号密码保存在/etc/shadow文件中。/etc/shadow文件中包含加密了的密码和密码失效信息(所谓的密码失效信息,是指密码有效期,即用户需要多长时间修改一次密码,否则密码将不再可用),该文件只能由系统管理员root读取。
在solaris系统中,密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长度为6-8个字符;
 至少包括两个字母,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小写字母;
 必须和Login ID不同;
 和上次的密码至少有三个字符不同;
 可以包括空格。
以上条件只是针对普通用户的,对超级用户root的密码无效。
每一个用户账号都要属于一个组,此组作为用户的主要组。/etc/passwd文件中位于该用户账号定义条目的GID号确定了用户主要组。一个用户还可以加入15个组,如次要组。在/etc/group文件中,可以将用户加入到定义组的条目中去,建立用户与次要组的隶属关系。

在solaris中,创建一个新用户或组有以下三种方式:
命令行方式;
Admintool工具;
图形化工具SMC(solaris management console)。
(1)命令行模式
通过命令行模式创建新用户和组,主要有以下命令:
Useradd  添加一个用户
Usermod  修改用户信息
Userdel  删除一个用户
Groupadd  添加一个组
Groupmod 修改组信息
Groupdel  删除一个组

solaris 9除了以上的命令外,又增加了两个能完成相同任务的新命令,它们是smuser和smgroup。
(2)admintool
Admintool是solaris系统中简单实用的管理工具,它可对用户、组、打印机、软件等进行安装、新建、修改和删除等操作。下面就用它来讲一下如可创建一个新的用户账号。
首先在打开admintool,即在console窗口的命令行输入admintool命令:
# admintool &
注:在命令后加上&,是让admintool进行在后台运行,也适用于其它的进程。
打开admintool,
在此窗口中列出了详细的用户信息。下面我们用它来新建一个用户。 
打开edit菜单,选择add,弹出用户添加窗口,在user identity区域,设定用户的用户名,userid和groupid等基本信息,在usrname文本框中写入将要创建的用户名,userid和groupid软件会自动分配,也可以自己指定,在login shell菜单中可选择用户登录时默认的shell。account security区域主要对用户密码进行设置,包括密码创建方式、有效期、修改时间限制等内容。home directory 区域内设置了用户的家目录,可自行创建,也可使用默认路径。
将用户基本信息写好后,然后设置用户密码。
打开password菜单,选中normal paddword选项,出现密码设置对话框。
设置好密码后,点OK按纽,返回user add窗口。
将所有信息填写好以后点OK,返回admintool主窗口。
这时已经看到刚才新添加的用户zhangjl了。
(3)SMC

系统启动与关闭

关闭系统有几种情况,系统可以彻底关闭,或转入一个中等等级以便完成诸如备份之类的维护工作。
(1)系统启动 
启动和关闭系统是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启动(或引导)系统是指的一部分被装入内存并开始初始化自身。由于系统必须“由自身的自举来将自己提起”所以称为引导或自举。
打开电源后,服务器启动至OK状态。在OK状态下,输入boot命令后,系统开始引导。系统引导后,挂接/(root)文件系统并开始重要的系统处理(如init,sendmail等)。然后用户登录。由/sbin/init进程启动一系列shell脚本,完成以下任务:
1. 设定系统的宿主名。
2. 执行文件系统检查程序(fsck)。
3. 启动守护程序和网络服务。
一旦脚本执行完毕,系统处在等级3。有时系统管理员必须修改启动shell脚本以便开始新增加的服务。
(2)系统运行等级 
运行级别是系统的状态,规定了用户可用的服务和资源,它用字母或数字来表示。在Solaris环境中有8个系统运行等级:
运行等级0 
该等级关闭(shutdown)系统至PROM等级,所以此等级对于关电源是安全的。
运行等级1 
该等级系统运行在单用户模式,用户能够访问所有的可用的文件系统。
运行等级2
此级别系统支持多用户操作。多个用户可以访问系统。除了与网络文件系统服务器和一些其它的网络资源服务器相关的守护进程外,所有的系统守护进程都在系统中运行。
运行等级3
运行等级3也就是完全多用户模式.这是系统的缺省运行等级,也是系统的缺省状态所有系统处理均被执行,文件资源可用挂接,用户可用注册。
运行等级4
此级别未使用。
运行等级s,S 
运行等级S是单用户模式,是一个特殊的运行等级.正在执行,但是所有用户均被注销,大多数系统处理如打印、邮件等都没有执行。只有一个用户,即超级用户向系统注册。运行等级S对执行备份是很方便的,因为没有用户注册,所以所有数据都是稳定的. 系统由shutdown命令带入运行等级s,S. 
运行等级5 
关闭系统,与shutdown功能一样。
运行等级6 
用于关闭(halt)系统至等级0并重新引导至等级3,即重启系统。

调用who -r命令可以当前系统的运行等级。
$ who -r 
$ run-level 3 Feb 6 15:46 3 2 S 
在此例中,系统在缺省等级3。其他域内容表示:Feb 6 15:46 最后一次运行等级改变的日期和时间。3是当前运行等级。2是最后一次再引导后在此运行等级的次数。S 前一运行等级。
(2)关闭系统
Sun工作站设计为大部分时间是工作时间,但也有必须关闭系统的时候。如完成备份等系统维护工作,需要将系统改变到S等级。这一系统等级的变化仍被认为是关闭。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系统需要关闭:
(1) 改变一个系统的配置,如增加或删除某个磁带机或CD-ROM机。
(2) 改变系统硬件配置,如增加或去除一个CPU板子。
(3) 从极端情况的恢复,假如一个挂起的工作站对所有的恢复工作都不反应,可能就必须关掉电源重新开始。
关闭系统的方式根据关闭的原因而各不相同。执行关闭有的是为了转至执行等级S,有的是要停止并关闭设备的电源。关闭系系统有以下几种方法:
(1) shutdown –gtime –ilevel –y
g后面所根的参数表示系统关闭的延时的时间,i后面的参数是批将系统更改到哪个运行级别,y是遇到系统提示时,选yes。如下:
shutdown –g0 –i5 –y
将系统立即关闭至电源关闭。
(2) init 5
关闭系统和电源。
(3) init 0
关闭系统至OK状态。
(4) halt
立即关闭系统,进入OK状态。既不提通知正在登录的用户,也没有给用户提供延长时间。
(5) STOP+A 
(6) 直接关闭电源。
紧急情况下,按Stop+A , 如Stop+A不起作用,则将设备电源关闭。这是极端情况,这两种方法不是干净的关闭,是突然关闭的,仅在紧急情况使用。

硬盘管理

(一)硬盘和文件资源
硬盘和CD-ROM设备使用块设备接口,硬盘设备文件存储在/dev目录下。字符设备文件存于rdsk子目录下,块设备文件存在dsk子目录下。
在Solaris系统中用设备名来代表磁盘。磁盘设备名是类似cntndn格式的一系列字母和数字,比如我们看到的c0t0d0。设备名中的字母(c,t,d)都是一样的,但n代表的数字表示特定的磁盘或者系统。例如c0t0d0表示0号控制器,0号磁盘,0号LUN,这通常指代系统中的第一个硬盘,往往也是系统的启动磁盘(boot disk)。
sun使用下列命名方式定义逻辑设备名:
/dev/[r]dsk/cntndnsn 
例子: 
/dev/dsk/c0t3d0s0 
c:逻辑控制器号(逻辑控制器) 
t:物理总线目标号  
d:磁盘或逻辑单元号(LUN)  
s:分区号 
cn:n指磁盘控制器。当SUN系统搜集安装在系统中的磁盘控制器信息时,它给每个磁盘控制器一个数值,数值取决于系统监测控制器的先后顺序。第一个被检测到的控制器分配的数值是0,第二个控制器是1,依次类推。对IDE系统来说,第一个IDE通道为0,第二个(如果存在的话)通道为1。 
tn:n指磁盘的目标号。这个数字有时候被称为SCSI标识符,磁盘控制器上的每一个磁盘都有一个唯一的目标号。控制器通过这个目标号可以对每个磁盘独立寻址。对IDE磁盘而言,主盘的目标号是0,从盘的目标号是1。 
dn:n指磁盘的逻辑单元号(LUN)。在有些磁盘阵列中,LUN被用来区分系统中的各个磁盘。一个阵列可以用一个目标号来表示一组磁盘,然后用LUN来表示这个磁盘组中的单个磁盘。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SCSI磁盘阵列和光盘转换设备中。对单个磁盘或IDE磁盘,这个数字总是设定为0。 
sn:n指磁盘上的分区号。它和磁盘的分区对应。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Solaris下,一个磁盘包含8个分区,标记为0-7”,因为这里n的数值只能是0——7。 
以上的内容,就可以详细说明出c0t0d0s0的含义了。
dmesg命令 
dmesg命令用实例名和物理名来标识连到系统上的设备。dmesg命令也显示系统诊断信息、版本号、物理内存的大小以及其他信息。
例子:
下面的输出信息是从前面的dmesg例子的输出信息中提取出来的,标识着连到系统上的硬盘设备。
对每个硬盘设备,输出三行信息,分别表示:
1. 硬盘的实例名。
2. 硬盘的物理设备名。
3. 硬盘的市场名和硬盘的外形信息特征。
硬盘的逻辑设备名是对硬盘的物理设备名的符号连接。硬盘的实例名是对物理设备命名的内核的缩写,Solaris命令不用此来表示硬盘。
向一块硬盘写入数据之前,首先需要将其分区和格式化,这个过程一般可以分为3个步骤: 
1. 物理格式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低级格式化(Low-Level Formatting,LLF); 
2. 分区; 
3. 逻辑格式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级格式化(High-Level Formatting,HLF)
低级格式化的时候,硬盘被分成若干个磁道,这些磁道又被分成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填充了随机数据。几乎所有的硬盘在出厂前都已经被低级格式化过,所以,用户只要对硬盘进行下面两个步骤(分区和逻辑格式化)就可以了。 
(二)硬盘分区 
分区会将硬盘分成几个部分,成为分区或者是分片。“分片”是“分区”的另一种说法。每个分区/分片由若干个柱面组成。绝大多数下,Solaris中的一个硬盘分区对应一个文件系统。一个分区不能包含多个文件系统;同样,一个文件系统也不能跨越多个分区。Solaris中,对硬盘进行分区,就是使用format命令。
solaris利用在设备目录下的字符设备文件和块设备文件对硬盘进行访问。然而,硬盘不是由用户直接访问的,是通过分区对它进行访问的,分区由设备目录下的设备文件来表示。
分区是管理数据的一个方便的方法。重要的系统文件和程序可以存在一个分区,而用户产生的文件放在另一个分区。它保持不同类型的数据在不同的分区。这使系统管理员能灵活地利用数据或使用不同的备份机制。因为用户的数据每天都发生变化,系统管理员应每天作备份。而重要的系统数据不是经常变化,也就不需经常做备份。
由Sun提供的硬盘分区可多达8个,用1-7标识。
分区2表示整个硬盘。
分区5表示/opt文件系统,此文件系统用来存贮那些未随一起提供的软件。
分区6 是/usr分区,此文件系统包含那些只能在某些类型的系统上运行的文件(如SPARC executables)和一些能在所有系统类型上运行的文件(如联机手册放在/usr/share目录下)。
分区7的文件系统称为/export/home,这是挂接用户主目录的挂接点。
硬盘分区通过在/dev目录下的逻辑设备文件加以访问.如/dev/dsk/c0t0d0s0表示在第一个硬盘上的第一分区。
format实用程序 
format程序是一个硬盘维护工具,由系统管理员使用,其类似于DOS中的fdisk命令,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 重新格式化硬盘。
• 改变分区大小。
• 修理和分析硬盘扇区。
硬盘分区信息可以通过format命令查看,例如,显示出来的信息如下: 
# format 
Searching for disks...done 

AVAILABLE DISK SELECTIONS: 
       0. c0t0d0  
          /pci@1f,4000/scsi@3/sd@0,0 

系统信息中0. c0t0d0 /pci@1f,4000/scsi@3/sd@0,0的含义很简单,0. c0t0d0就代表只装了一个硬盘,代表的是这个硬盘的大小和柱面信息,/pci@1f,4000/scsi@3/sd@0,0所代表的,就是这个硬盘的实际物理地址。这些信息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一般都只需要看看format命令抓出来的硬盘数量,是不是我们装在系统上的数量。

Specify disk (enter its number): 0 
selecting c0t0d0 
[disk formatted] 
Warning: Current Disk has mounted partitions. 

FORMAT MENU: 
        disk       - select a disk 
        type       - select (define) a disk type 
        partition  - select (define) a partition table 
        current    - describe the current disk 
        format     - format and analyze the disk 
        repair     - repair a defective sector 
        label      - write label to the disk 
        analyze    - surface analysis 
        defect     - defect list management 
        backup     - search for backup labels 
        verify     - read and display labels 
        save       - save new disk/partition definitions 
        inquiry    - show vendor, product and revision 
        volname    - set 8-character volume name 
        !     - execute , then return 
        quit 
下面是format主要的几个子命令的作用:
part 标识分区号0-7。
tag 显示分区标签,分区标签用于标识该分区所用的目的(root,usr,home,交换区). 
flag 显示分区标志,用以标识访问权限. 
cylinders 显示起始和终止的柱面号. 
size 按一定方式,以Mbytes或Gbytes为单位显示分区大小. 
blocks 按柱面数、磁头数和扇区数来标识分区的大小.

format> p 

PARTITION MENU: 
        0      - change `0' partition 
        1      - change `1' partition 
        2      - change `2' partition 
        3      - change `3' partition 
        4      - change `4' partition 
        5      - change `5' partition 
        6      - change `6' partition 
        7      - change `7' partition 
        select - select a predefined table 
        modify - modify a predefined partition table 
        name   - name the current table 
        print  - display the current table 
        label  - write partition map and label to the disk 
        ! - execute , then return 
        quit 
partition> 

(三)创建文件系统
创建文件系统由newfs命令来完成。 
命令格式:newfs raw-device ,它等同于DOS的format命令。
例子:newfs /dev/rdsk/c0t1d0s0 
3.fsck 修复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fsck raw-device 等同于DOS的chkdsk命令 
例子:fsck /dev/rdsk/c0t1d0s0
(四)挂接文件资源 
1.mount 文件系统挂接 
本地或远程文件资源被接到根文件层次,看起来就象是一个单一的文件系统.这个 
连接操作称为“挂接”,利用mount命令完成 文件资源挂接到根文件层次的目录 
称为挂接点.在调用挂接命令前,挂接点必须存在. 
命令格式: 
mount file_name mount_point 
没有选项的mount命令显示当前已挂接的文件资源. 
例子: 
# mount /dev/dsk/c0t3d0s0 /export/home 
监视文件系统 
2.df 显示文件系统所占用的硬盘空间 
df -k命令按Kbytes显示可用硬盘空间的总量和已用的硬盘空间. 
各域的含义为: 
Filesystem 被挂接的文件系统. 
Kbytes 按Kbyte计算的文件系统大小. 
Used 已用的数量(Kbytes). 
Avail 可用的数量(Kbytes). 
Capacity 已用的百分比. 
Mounted on 挂接点. 
注意:大约10%的硬盘空间为文件系统保留,在df -k命令的输出中没有反映这一点. 
3.umount 摘下文件资源 
从本地系统上摘下文件资源,超级用户可使用umount命令. 
命令格式: 
# umount mount_point 
如果在被挂接的文件资源目录里有活动,则文件资源不可摘下.在摘下前cd 
至/ 目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要不加区别地将系统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文件 
系统摘下. 
(四) 自动挂接文件资源 
/etc/vfstab文件 
系统引导时读/etc/vfstab文件以自动挂接文件资源.该文件包含本地和远程文件 
资源的登记项. 
各域的含义: 
Device-to-mount 标识NFS服务器和文件系统,或被挂接的本地文件系统. 
Device-to-fsck 标识用于执行fsck的本地原始设备. 
Mount point 挂接点路径. 
FS-type 文件系统类型,通常是ufs用于本地文件系统,nfs用于远程文件系统. 
Fsck-pass 此域中的数字是fsck经过文件系统检查的顺序,相重的数字表示检查并行进行. 
Mount-at-boot 决定文件系统是否在系统引导时被自动挂接. 
Mount-options 定义挂接选项,如读/写访问. 
域中的-表示无选项. 
/dev/[r]dsk/cwtxdysz用于本地ufs文件系统.w,s,y,z分别表示控制器、目标、设备、片.一旦系统建立,手工在单机系统的/etc/vfstab文件中加入远程文件资源登记项. 

vi操作入门
vi、celvis(cvi) 是在工作站上被广为使用的中英文编辑软件。对初学者而言,常因其特殊的使用方法,而不得其门而入;对已经在使用 vi 的使用者来说,也常见因对 vi 的不熟悉或不够了解,而无法发挥出 vi 强大的编辑能力。

(1)进入vi 
直接执行 vi即可: 
%vi test 
此刻屏幕上会出现 vi 的编辑视窗,同时 vi 会将文件复制一份至内存的缓冲区 (buffer)。 vi会保留磁盘中文件不变,而先对缓冲区的文件作编辑,编辑完成后,使用者可决定是否要取代原来旧有的文件。 

(2)离开vi 
若在输入模式下,则先按键盘的ESC键进入命令模式,而后选用下列命令离开vi。
:q! 离开vi,并放弃刚在缓冲区内编辑的内容。
:wq 将缓冲区内的文本写入磁盘中,并离开vi。
:ZZ 同wq。 
:x 同wq。 
:w 将缓冲区内的文本写入磁盘中,但并不离开vi。 
:q 离开vi,若文件被修改过,则会被要求确认是否放弃修改的内容。
此命令可与:w 配合使用。

(3)vi的操作模式 
vi 提供两种操作模式:输入模式(insert mode)和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当使用者进入 vi 后,即处在命令模式下,此刻键入之任何字符皆被视为命令。在此模式下可进行删除、修改等动作。若要输入文本,则需进入输入模式。 
①输入模式 
进入输入模式 
a (append) 由光标之后加入文本。 
A 由该行之末加入文本。 
i (insert) 由光标之前加入文本。 
I 由该行之首加入文本。 
o (open) 新增一行於该行之下供输入文本之用。 
O 新增一行于该行之上供输入文本之用。 
离开输入模式 
按ESC键即可结束输入模式。 
②命令模式 
光标之移动 
h 向左移一个字符。 
j 向上移一个字符。 
k 向下移一个字符。 
l 向右移一个字符。 
0 移至该行之首 
$ 移至该行之末。 
^ 移至该行的第一个字符处。 
H 移至视窗的第一列。 
M 移至视窗的中间那列。 
L 移至视窗的最后一列。 
G 移至该文件的最后一列。 
+ 移至下一列的第一个字符处。 
- 移至上一列的第一个字符处。 
( 移至该句之首。 
) 移至该句之末。 
{ 移至该段落之首。 
} 移至该段落之末。 
nG 移至该文件的第 n 列。 
n+ 移至光标所在位置之后的第 n 列。 
n- 移至光标所在位置之前的第 n 列。 
 会显示该行之行号、文件名称、文件中最末行之行号、光标所在行号占总行号之百分比。 
视窗的移动 
 视窗往下卷一页。 
 视窗往上卷一页。 
 视窗往下卷半页。 
 视窗往上卷半页。 
 视窗往下卷一行。 
 视窗往上卷一行。 
删除、复制及修改命令介绍 
d(delete)、c(change)和y(yank)这一类的命令在 vi 中的命令格式为: 
Operator + Scope = command 
d 删除命令。删除文本,但会将删除文本复制到内存缓冲区。 
y 将文本复制到缓冲区。 
p 放置(put)命令,与 d 和 y 配合使用。可将最后delete或yank的文本放置于光标所在位置之行列下。 
c 修改(change)命令,类似delete与insert的组合。删除一个字符、句子等文本,并插入新建文本。 

e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该字串的最后一个字符。 
w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下一个字串的第一个字符。 
b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前一个字串的第一个字符。 
$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0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该行的第一个字符。 
)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下一个句子的第一个字符。 
(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该句子的第一个字符。 
{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该段落的最后一个字符。 
} 由光标所在位置至该段落的第一个字符。 
dd 删除整行。 
D 以行为单位,删除光标后之所有字符。 
cc 修改整行的内容。 
yy yank整行,使光标所在该行复制到内存缓冲区。 
 移动与复制 
利用 delete 及 put 命令可完成文本搬移之目的。 
利用 yank 及 put 命令可完成文本复制之目的。 
yank 和 delete 可将指定的文本复制到内存缓冲区,而由 put 命令可将缓冲区内的文本复制到屏幕上。 
例: 
(1)删除一行
 .在该行执行 dd 
.光标移至目的地 
.执行 p 
(2)复制一行
 .在该行执行 yy 
.光标移至目的地 
.执行 p 
命令重复 
在命令模式中,可在命令前面加入一数字 n,则此命令动作会重复执行 n 次。 
例: 
删除10行 .10dd 
复制10行 .10yy 

 取消前一动作(Undo) 
即恢复到执行上一命令前的内容。 
u 恢复最后一个命令之前的结果。 
U 恢复光标该行之所有改变。 

网络管理

(1)设置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 
1. /etc/hostname.interface 
/etc/hostname.interface 文件给网卡进行命名,Interface是网卡的型号,有le、hme等。le是十兆网卡,hme为百兆网卡等等。后面跟一个数字,第一个十兆网卡为le0,第二个为le1;第二个百兆网卡为hme0,第二个为hme1等等。文件的内容是这块网卡的名字,如Sunrise、Sunny。 
#more /etc/hostname.le0 
Sunrise 
# more /etc/hostname.hme0 
Sunny 
2. /etc/hosts文件 
/etc/hosts文件将网卡名与IP地址进行了映射,与/etc/hostname.interface 协同工作,配置本机网卡地址的IP地址。
# more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loghost 
172.16.255.1 Sunrise 
172.18.255.1 Sunny 
系统名不是主机名,主机名是唯一的,要更改主机名,用命令:hostname。 
有了/etc/hostname.interface和/etc/hosts两个文件,系统就知道如何配置网卡了,如第一个百兆网卡的名字是Sunny,其对应的地址是172.18.255.1。 
3. /etc/netmasks文件 
将网络的IP地址与网络地址联系一起,划分子网。如果是处于标准网段,则不需要配置 
标准网段: 
A类网:0-127(127用于本地地址) 掩码:255..0.0.0 
B类网:128-191 掩码:255.255.0.0 
C类网:192-223 掩码:255.255.255.0 
D类网:224-254(用于多址广播) 

要配一个B类地址:172.16.255.1掩码为:255.255.255.0,则在/etc/netmasks文件中写:
172.16.255.0  255.255.255.0 
4. ifconfig命令 
检测网络端口状态 
#ifconfig -a 
配置网络端口地址 
#ifconfig le0 172.16.255.1 netmask 255.255.255.0 
配置网络端口状态 
#ifconfig le0 up/down 
配置网络端口是否可用 
#ifconfig le0 plumb/unplumb 
5. ping命令 
检测网络状态 
测试网络速度 
(2)路由和网关 
1. /etc/defaulrouter文件 
/etc/defaulrouter文件配置系统的缺省路由,防止不必要的路由进程,适用于只有一个路由器通向其它网段的网络。系统安装时并没有该文件,是用户自己创建的。文件内容是缺省路由的地址。
#cat /etc/defaultrouter 
172.16.255.254 
优点: 
占用资源少,只有一条路由条目。 
(3)DNS客户端的设置 
1. /etc/resolv.conf文件 
记录DNS服务器的地址和域名 
关键字: 
domainname 
nameserver 
# more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72.16.255.3 
domainname sunrise.com.cn 

2. /etc/nsswitch.conf文件 

记录主机名的搜索顺序等信息 
# more /etc/nsswitch.conf 

# /etc/nsswitch.dns: 

# An example file that could be copied over to /etc/nsswitch.conf; it uses 
# DNS for hosts lookups, otherwise it does not use any other naming service. 

# "hosts:" and "services:" in this file are used only if the 
# /etc/netconfig file has a "-" for nametoaddr_libs of "inet" transports. 

passwd: files 
group: files 
# You must also set up the /etc/resolv.conf file for DNS name 
# server lookup. See resolv.conf(4). 
hosts: files dns 
ipnodes: files 
… 
… 

将这个文件的hosts记录配置成hosts: files dns

 alfee 回复于:2005-05-23 15:49:52
够用了,不过再补点Sun搞的售前资料做开场白:

Sun Solaris介绍:

Solaris 是Sun开发的企业级,运行在Sun SPARC平台,也有Solaris x86系统,可运行在Intel和AMD x86平台上。

Sun有完整的Solaris产品线,SPARC和x86平台的Solaris、业界最主要的高安全性Trusted Solaris,全部包括在Sun的UNIX许可协议的产品包中。这就使Solaris成为客户的安全选择。

Solaris 10为Sun 最新发布的,超过600个新特点

Sun版本发展:

1971第一个 Unix 版本发布
1982 Sun选择UNIX用于其第一款工作站
1983 SunOS 1.0发布
1984 Sun发明NFS技术
1985 SunOS 2.0支持NFS技术
1988 SunOS 4.0支持其第一个SPARC处理器和使用虚拟内存技术
1992 Solaris 2发布,基于UNIX SVR4,并支持其第一款多处理器工作站
1992 Solaris 2.1 增加支持线程技术
1993 Solaris 2.2 增加支持对称多处理器技术
1995 Solaris 2.5 支持UltraSPARC工作站/服务器
1997 Solaris 2.6 支持1TB大文件
1998 Solaris 7 采用64位技术,支持Java
2000 Solaris 8 增加支持安全的企业级Web应用
2002 Solaris 9 服务提供平台,U5版支持CMT技术,并增加Sun Java 企业系统
2005 Solaris 10 虚拟化OE,增加N1 Grid Container,DTrace,ZFS等, OpenSolaris

Solaris提供更多的功能:

Dynamic System Domain动态系统域,在当时是Unix中唯一提供分区功能,使系统管理员可在一个服务器的不同分区中运行Solaris,在一个服务器的相互隔离的环境中运行多个应用,并利用DR功能,在域中继续运行Solaris软件的同时,重新配置域

Dynamic Reconfiguration(DR)动态重新配置功能,可在正在运行的情况下动态重新配置系统板,并强其在系统中安全地拆除和安装,从而将对域中运行的用户进程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Solaris Resource Manager资源管理,允许应用在线的改变和优化系统资源的使用,如处理器的内存等

Solaris Volume Manager卷管理,提供用户数据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Sun Java System Application Server和y Server,即是唯一的,在其核心中完整集成了免费的商业级J2EE应用服务器和20万用户数软件许可的目录服务器

Sun Java Enterprise System,基于业界标准,帮助企业开发部署Web应用

其它的特点:

IP Multipathing支持网络负载均衡,自动切换,自动故障恢复,并利用DR功能支持在系统运行时加入新的网卡

Live Upgrade允许系统管理员在系统运行时建立或升级环境

Hot Patching允许系统管理员安装内核补丁程序而无需立刻重启系统,极大的系统中断的时间

HTTP acceleration加入Solaris内核中,帮助改善SPARC平台上的性能

 Archive快闪归档,使用户归档系统从数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Solaris 10主要的新特点:

DTrace(Dynamic Tracing)动态跟踪
是一种实时调试和性能调优的工具,传统的Unix或Windows有一些可以提供一些系统信息,但缺乏跟踪每个用户和每个进程的能力,DTrace允许编程人员通过观察Unix用户/内核间的控制流来看其应用程序与内核间的交互活动,DTrace有简单易学的D语言,可构建自定义程序以动态跟踪系统,并对有关的任意问题提供即时简明的回答成为可能。

N1 Grid Container网格容器
是一种系统分区的功能,可在Solaris中划分多达8000个软件分区,每个分区是一个Solaris实例,有自己的CPU、内存、硬盘分区、主机名和IP地址,可独立运行应用程序,有助用户更好的利用硬件资源,提高系统利用率,同时也提供了多系统所具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ZFS文件系统
是Solaris海量文件系统,支持128位寻址空间,自动数据校验,支持文件系统快照,支持 Raid技术的镜像等功能,无需卷管理软件,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

Predictive Self-healing预测性自我修复
是一种可预测性自我修复技术,使Sun系统和服务在出现软硬件故障时得到最大可用性,此功能在Sun高端服务器上得到了支持,以后会支持x86平台。
直接运行Linux二进制程序

允许Linux的二进制程序可在Solaris x86上直接运行, 而无需更改, 无需重编译,提供异种机环境下的互操作能力。

使用Sun Java Desktop System
Solaris使用Sun Java桌面系统。

Solaris 上的开发工具:

Sun Studio 10是优化的在Solaris和Linux平台上的C++、Frotran开发环境,可在Sun UltraSPARC IV、Interl Xeon、AMD上开发32/64位的应用,

64位编译器,支持64位应用开发,包括AMD  Opteron 64,支持大文件(>4GB)
改善编译时间,加快调试,提高生产率,

使用Sun Studio 10编译比用Sun Studio 8,用户应用获得快60%的性能
支持Solaris 8, 9, 10,支持Sun JDS2,SuSE Linux ES 8 x86,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

Sun Java Studio Creator可视化开发环境,
是一个开箱即用的具有综合性的开发/调试/部署功能兼有的解决方案,它包括 Sun Java System Application Server 8 平台版软件,该软件是Sun Java 企业系统软件中的一个组件,可用作一个目标开发和部署平台。

可视化Web服务,可以很容易地访问服务导向架构。
具有可视化创建J2EE 1.3技术的兼容能力。
Web应用,可运行在支持JavaServer Pages 1.2软件的任何或应用服务器上。
直观页导向设计,可创建页面之间的可视连接,并通过简单准则定义导向案例。
阅读(66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