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自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
, 这家伙发的文章遍布OSDI,SOSP和FAST等会议,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它的链接里看看。
文章的idea很清晰,我尝试着把它说出来看看:
当前的云存储服务按照提供商对某种特别服务的“包装”的层次不同,分为两个极端:1.Thin-Cloud(薄云):只提供了一些简单但是功能强大的接口,用户可以根据这些接口,自己花费精力,用客户端去实现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文件备份(本文的焦点)。
2.Thick-Cloud(厚云):云存储提供商对某些服务已经进行了包装和整合,将一些已经做好的服务直接提供给用户去使用。
薄云的优点是:
A )可以在多个提供商之间进行比较方便的切换,例如:你自己实现的这一套文件备份系统如果在A厂商的云存储上使用的不爽了,你就可以换呗,最多把它提供的接口改一下。
B )便宜,文章中专门有对价钱的评估,由于本人孤陋寡闻,暂时不知道当前在国内有没有提供这类接口的商家。
C )透明,因为高层服务是你自己包装的,不会被“捆绑销售”。
至于厚云的优点呢,正好和薄云相反:A) 不用自己开发一套专业用途的系统,省事。
B) 服务的性能是根据厂商自己底层的存储服务器而量身定做的,因此,更加能够保持性能的可接受性。
C) 服务不会耗费用户端或者客户端的机器的资源,这和薄云相反,因为在薄云中,你必须在本地实现一些额外的功能,这些功能,是由你本地机器提供的。
本篇文章致力于在这两者之间“插一脚",并且用一个实际的系统Cumulus来论述它的这个可以”插一脚“的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可投机取巧性(后面会详谈)。利用Amonzon's EC2/S3(笔者暂时对这个东西不是很了解)提供的四个接口,作者开发出了一个本地文件备份系统Cumulus,可以把本地的文件,通过网络,上传到云端;当文件系统需要恢复时,就从云端拿回来,这四个接口是:
1)Get: 可以从服务器获得某个文件的内容。
2) Put: 从本地上传一个文件至服务器。
3) List: 在服务器上把所有原来上传的文件罗列出来。
4) Delete:在服务器上删除某个指定的文件,以节省空间,因为云存储服务器上要按照你上传空间的多少来收取费用。
Cumulus系统存在以下几个亮点:1. 把一些小文件进行合并,多个小文件合并成一个Segment(段)。这样做的原因是:
A)小文件会造成存储系统的内部碎片以及过多的元数据,引起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导致用户多出钱;
B)文件越少,在用户端和服务端传递的网络开销也就越少;
C)更有利于文件之间的去冗余(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Segment里的小文件之间可能存在多个相同的子部分,有利于缩小"这几个小文件的总大小之和",以节约空间)
D) 顺便提供了一层加密信息(因为几个小文件变成了一个文件,原来的语义信息或多或少得到了一层蒙蔽)
E)更有利于文件的增量的表示(这样想,A文件当中的一小部分得到修改后,我用另外一个文件A’来表示A文件改变的部分;如果一个Segment当中的某个小文件得到了修改,我可以很方便的把其他没有得到修改的小文件表示出来)。
2.文件快照(Snapshot)的表现形式。至于这一点,作者也只是在描述其实现的方法,没有太多吸引人的东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下文章自己看。
3.文件的增量4.无用的Segment的清理如果一个segment当中,被最近的快照使用的部分如果没有超过一个阈值a%,该segment则会成为cleaning的对象,当然,a部分还是会保留,1-a的部分会被删除,回收空间。
以上的2,3点感觉都是一篇文章凑字数的很boring的部分,估计读者和评审都不会花太多功夫去看。
至于实现部分,作者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设计实验,给人的感觉很清爽。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实验的结果就是性能比起”厚云“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价格,更加便宜,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那么和谐。
总结文章的精髓在于作者提出了在”厚云“和”薄云“之间的”做手脚“的思想,提醒了咱们天朝的子民,如果有厂商在我们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提供了一些更加便宜的”麻烦“接口,我们可以利用其接口,克服其麻烦,开发出一些脍炙人口的服务,以稍微贵一点的价格,卖给最终用户,以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至于系统,本人觉得倒是其次,感兴趣的可以去以下链接看:
作者在会议上的ppt,可以去他的
上下载。
Cumulus是开源的系统,
链接也在作者的主页上。
阅读(137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