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的生活水平,相对于战乱中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赶上了60年的自然灾害、文革与下岗的父母,不知道要幸福多少。然后,这也是生存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
刚刚看到一则关于北京某出租车司机过劳死的消息,让我觉得本不温暖的春天更加寒冷一些了。从前以为,过劳死只存在于广告、IT这类行业,程序员尤甚,周围早几年工作的人,身体并不都是很好的。而“年轻时拿命换钱,老了拿钱买命”已经成了一些人口中无奈地自嘲,但这话细想起来真的让人不寒而栗,难道以后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吗?
我并不了解出租车司机的生活,但是看我周围的人,我也无法欺骗自己。看今年毕业的校友找工作,所里的硕士师兄们还都不错,可是看着招聘会现场的一些照片,看着网上一些本科生贬值的讨论,我不禁怀疑自己的未来与父母将来的生活。我当初也找过工作,但并未去挤招聘会,因为我觉得那样的场面反而没有太多好的机会。然而不断地有媒体报道,有单位800RMB月薪招大学毕业生,北大某学生毕业后卖糖葫芦为生...当然,除去炒作的成分,我也确实看到了悲哀。十年寒窗,且不说父母培养孩子要付出多少辛苦,算算投入了多少学费...义务教育又做了多久的摆设...加之现在某些人宣扬的“教育产业化”,仅一个学生读大学四年就得有四五万吧。指望出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是很多毕业生找到了什么样的工作?仅算经济帐,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
不要指责大学毕业生没有能力,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当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并不以培养生存能力为目的的时候,是教育的悲哀,不是学生的责任。不要指责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从小学到高中都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几乎忘记某一天要如何面对真实的社会。更不要试图指责大学生们懒惰、娇气,我不认为那么多能读十几年的书应对无数次考试的人会有多难以培养出一点毅力与奋斗的精神。
不过我记得看到过一句话,“社会不会等待你成熟”,是的。所以,毕业后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至少他们中的大多数,要学习的第一课就是这个社会与校园生活的差异。社会是现实的,人都是要谋生的,当生存要用“谋”来修饰的时候,其艰难也可见一斑。记得和一位刚工作的师兄开玩笑说,嗯,你的工作已经很好了,虽然一月的薪水不足以在北京买一平方米的房子。也有师兄教导过我,对于工作,重要的还是兴趣。我当然不会把薪水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可是我越来越多的发现,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同样的工作条件下,我自然会考虑薪水问题的。上大学以来,我觉得自己变得俗了,曾经放在案头的诗词消失了,上研究生以来,我觉得自己堕落了,甚至是用打魔兽来kill time。
夜深人静时,我也会自问,曾经的理想还有希望实现吗? "When I was very yong, I wanted to be a scientist"...那稚嫩的童音是否能够穿透这时间的厚度,还是我早已经忘却了那时的单纯。这么多年来,成长已经让我改变得太多,放弃太多......而我清楚,将来的路还长,我生活在一个国家人才过剩的时代,过剩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要去做屠夫或者卖糖葫芦的地步, 我生活在一个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激烈到一些人不吃不喝工作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买房子的地步......这些想法也许有些偏激了,但至少这类现象是存在且不应该被忽视的,不是吗?江湖之远,庙堂之高,不都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江湖与庙堂吗?也许我无法先天下之忧而忧,也无法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将来的我们,会拥有亦或是创造什么样的未来呢?
阅读(1575) | 评论(6)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