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它背后藏有多好的原则, std::remove 的行为都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这个算法的设计根本是对"最小惊讶原则"的背离, 调用这个方法之后, 原始的元素个数竟然不变. 如果仅有一个被删除元素且是最后一个元素, 则整个容器的表现看上去根本没受任何影响, 如下:
vector vec;
double_pair dp ;
dp = make_pair(1.1, 3.2) ; vec.push_back(dp);
dp = make_pair(2.1, 4.2) ; vec.push_back(dp);
dp = make_pair(3.1, 5.2) ; vec.push_back(dp);
dp = make_pair(4.1, 6.2) ; vec.push_back(dp);
dp = make_pair(5.1, 7.2) ; vec.push_back(dp);
remove(vec.begin(), vec.end(), make_pair(5.1, 7.2) );
vector::const_iterator it ;
for(it = vec.begin(); it != vec.end(); ++it)
{
cout << it->first << ", " << it->second << endl;
}
事实上, 它的工作方式是把那些不被删除的元素都向前copy, 这样就把原来要被删除的元素给"覆盖"了, 要真正删除元素, 需要用它返回的iterator, 然后使用元素本身的erase方法.
把后面的元素向前移动时, 如果有copy ctor, 会调用, 但remove调用期间本身不会调用被覆盖元素的dtor.
直到对容器本身调用erase方法时, 才会真正减少元素个数, 此时会调用被删除元素的dtor, 但注意, 此时该元素的内容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内容了, 我严重怀疑, 真有dtor的类要放入vector中时是否合适.
阅读(4420)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