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N是RFC3489规定的一种NAT穿透方式,它采用辅助的方法探测NAT的IP和端口。毫无疑问的,它对穿越早期的NAT起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还将继续在ANT穿透中占有一席之地。
STUN的探测过程需要有一个公网IP的STUN Server,在NAT后面的UAC(User Agent Client)必须和此Server配合,互相之间发送若干个UDP数据包。UDP包中包含有UAC需要了解的信息,比如NAT外网 IP,PORT等等。UAC通过是否得到这个UDP包和包中的数据判断自己的NAT类型。
假设有如下UAC(B),NAT(A),STUN SERVER(C),UAC的IP为IPB,NAT的IP为IPA,SERVER的IP为IPC1、IPC2。请注意,STUN 服务器C有两个IP,后面你会理解为什么需要两个IP。
STEP1:
B向C的IP1的port1端口发送一个UDP包。C收到这个包后,会把它收到包的源IP和port写到UDP包中,然后把此包通过IP1和port1发还给B。这个IP和port也就是NAT的外网IP和port,也就是说UAC在STEP1中就得到了NAT的外网IP。
如果在UAC向一个STUN服务器发送数据包后,没有收到STUN的任何回应包,那只有两种可能:1、STUN服务器不存在,或者port弄错了;2、你的NAT拒绝一切UDP包从外部向内部通过(我们公司的NAT就是)。
当B收到此UDP后,把此UDP中的IP和自己的IP做比较,如果是一样的,就说明自己是在公网。如果不一样,说明有NAT的存在,系统进行STEP2的操作。
STEP2:
B向C的IP1发送一个UDP包,请求C通过另外一个IP2和PORT(不同与SETP1的IP1)向B返回一个UDP数据包(现在知道为什么C要有两个IP了吧,呵呵)。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B收到了这个数据包,那说明什么?说明NAT来者不拒,不对数据包进行任何过滤,这也就是STUN标准中的full cone NAT。遗憾的是,full cone NAT太少了,这也意味着你能收到这个数据包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收到,那么系统进行STEP3的操作。
STEP3:
B向C的IP2的port2发送一个数据包,C收到数据包后,把它收到包的源IP和port写到UDP包中,然后通过自己的IP2和port2把此包发还给B。和step1一样,B肯定能收到这个回应UDP包。此包中的port是我们最关心的数据,下面我们来分析:
如果这个port和step1中的port一样,那么可以肯定这个NAT是个CONE NAT,否则是对称NAT。道理很简单:根据对称NAT的规则,当目的地址的IP和port有任何一个改变,那么NAT都会重新分配一个port使用,而在step3中,和step1对应,我们改变了IP和port。因此,如果是对称NAT,那这两个port肯定是不同的。
如果在你的应用中,到此步的时候PORT是不同的,恭喜你,你的STUN已经死了。如果相同,那么只剩下了restrict cone和port restrict cone。系统用step4探测是是哪一种。
STEP4:
B向C的IP2的一个端口PD发送一个数据请求包,要求C用IP2和不同于PD的port返回一个数据包给B。
我们来分析结果:如果B收到了,那也就意味着只要IP相同,即使port不同,NAT也允许UDP包通过。显然这是restrict cone NAT。如果没收到,没别的好说,port restrict NAT.
阅读(92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