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24751
  • 博文数量: 116
  • 博客积分: 6078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21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4-23 10:0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6)

文章存档

2016年(1)

2015年(4)

2011年(2)

2010年(21)

2009年(88)

分类:

2009-06-03 17:07:59

节选于维基百科秦史部分

秦非子,秦國的建國君主。顓頊、伯益後裔,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又助舜訓練鳥獸,舜賜姓嬴。《史記》載,秦人先祖「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周孝王時封嬴非子於秦邑(今甘肅省清水縣東北),使復嬴氏祀,號曰秦嬴,正式建立秦國。

秦侯,公元前857-848年在位,是秦国第2位国君,其名字已经失传。 根据《史记》记载,他在位十年,史书上少有秦侯的记载,只知道他是秦非子之子,其子为秦公伯。

秦公伯,秦侯之子。在位仅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秦仲,公伯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战败而死。有子五人,其长子嬴也继位。

秦庄公,秦仲之子。周宣王六年(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其子嬴其即位,是为庄公。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又封秦仲次子嬴康于夏阳的梁山(陕西澄城县东北),号梁康伯,史称“西梁”。

秦襄公,周幽王时,犬戎进攻镐京(长安),犬戎与申侯袭杀幽王于郦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之。周幽王被杀后,襄公面临的抉择是拥戴天王,或者拥戴携王。秦襄公审慎时势后,转向拥载平王,并派兵护送,被封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襄公是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前766年,襄公在战地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秦襄公之子,前762年秦文公从西垂宫率700人“东猎”,经甘肃的天水、麦积山、吴砦至甘、陕交壤的陕西凤阁岭、晁峪、甘峪、硖石,次年进驻“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眉县附近),建立新都,前753年初设史官记事,前750年收编歧山的周朝遗民,领地扩展到岐山。
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年),原本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的秦文公长子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史称秦静公),不得已改立长孙(秦静公长子)嬴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前716年,秦文公卒。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林剑鸣秦史:秦本纪作宁公,误,当从秦始皇本纪作宪公),名嬴立,秦宪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陕西郿县东北)迁都平阳(陕西眉县),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荡社(陕西西安)部落。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废太子(后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秦出子,秦宪公幼子,五岁即位,在位六年,庶长秦三父等令人贼杀之,葬于西山墓区(宝鸡市北陵原),复立旧太子武公。武公是秦出子的大哥,秦武公讨三父等杀出子之罪,夷其全族。

秦武公,是秦宪公的大儿子,秦穆公的伯父,当时秦国国力强大,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秦武公葬在雍邑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

秦德公(前709年—前676年),秦宪公之子,秦出子的二哥。隔年六月,天气酷热,定炎夏为“三伏”,在位期间发展生产,迁都于雍(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为后三百年秦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秦宣公(?—前664年),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秦德公的第二个儿子。《史记》载成公元年(前663年),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未立,其弟嬴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
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秦康公(?—前609年),赢英,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晋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康公遣秦军护送晋襄公的庶弟公子姬雍回晋国继位,而晋卿赵盾奉嫡长子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秦军在山西令狐地区被赵盾的军队挡住——史称“令狐之役”,袭败秦军。晋灵公第四年,晋国攻打秦国,夺取了少梁周顷王四年(前615年),秦康公伐晋,直取羁马(今山西永济南),又企图夺取桃林、崤山,晋灵公派赵盾、郤缺、栾盾、荀林父、骈臾、胥甲等三军六卿在河曲(今风陵渡地区)击败秦军。

秦共公(?—前604年),嬴和,秦康公之子,在位五年卒。《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前577年),嬴荣,秦共公之子。据《左传·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一嬖妾无子,武子刚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嬖妾殉葬。武子死后,魏颗嫁掉嬖妾,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后来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老人,老人说,我是那位嫁人未殉葬妇人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这是“结草衔环”中结草的典故。

秦景公(前577年—前537年)名嬴石,乃秦桓公的长子,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

秦哀公,秦景公之子,无法考证其名。俞樾以为“哀”字无义,疑“襄”字之误。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继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这个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

秦悼公,在位十四年而卒。
时值秦国大乱,后来大将伍封大败秦、巴、蜀三国联军,平定秦国之乱,立秦厉共公赢利。《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记载止于悼公去世之年。据说老子李耳曾骑青牛离乡西行,过函谷关,直抵咸阳见秦悼公,并劝说君主实行德政,以道治国。

秦厉共公,秦悼公之子。在位期间,国力强大,蜀、楚、西戎义渠都曾朝贡献礼。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

秦躁公,厉共公子,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隔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晁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年有75。由于太子昭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灵公。

秦灵公,又称秦肃灵公,秦怀公之孙,未知其名。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嬴师隰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秦简公(约前428年—前400年,生年从杨宽说),名叫嬴悼,秦怀公之子。在位期间曾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史称“堑洛长城”。

秦惠公,是秦简公的儿子。做了十三年国君,在位的第十三年,秦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病死,其子秦出公继位。

秦出公(前389年—前385年)秦惠公之子,前386年,秦惠公死,出公即位,即位时才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将出公、太后沉到渭水,迎接被嬴悼放逐的嬴师隰回国都雍城。

秦献公生于秦灵公元年(公元前424年)。秦灵公死后,公子连(即秦献公)没有即成位,君位被他的叔叔秦简公抢去了。十岁的公子连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了长达约三十年的流亡生涯。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吴起连连击败秦军,完全夺取了秦国早在秦穆公时期就占有的河西地(在今天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大片土地)。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几有灭亡的危险。
秦国的困顿低落与魏国的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刺激了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连。想到秦国的衰败和自己的遭遇,公子连产生了夺回君位、实行新政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由于公子连曾经是被立为太子的秦国废君,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因而魏国给公子连的待遇很优厚。公子连一方面研究学习魏国的强国经验,一方面密切注视秦国国内的局势。
公元前385年,秦简公的孙子秦出公即位。秦出公即位时才两岁,由他的母亲主持朝政。由于出子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与秦国的公室成员产生了矛盾,秦国的内政很紧张。出子母亲为笼络人心,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了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
魏武侯决定利用秦国的内政不稳,把颠覆秦政权作为魏国冲出三国包围的突破口。尽管秦是三国中最弱的,但解决秦国不能靠战争。如果魏国攻秦,赵楚必定会趁势南北夹攻,这正中了赵楚的下怀。魏武侯决定采用一个既省力又省事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公子连送回秦国,帮助公子连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亲魏政府。而且,即使公子连夺权失败,秦国也必将陷入混乱,无暇东顾。魏武侯的这个办法可谓两全其美。
公子连让身边机智善辩之人进入秦国,联系与秦出公母亲不和的大臣,在民间散布公子连要回国实行新政的消息,用金银珠宝交接豪杰义士,暗中争取秦军的将领。秦国人对当年公子连君位被叔叔秦简公夺走的遭遇都很同情。秦简公在位期间,秦国朝政腐败,国力羸弱,丢掉了河西地,秦人对简公都很有怨言。简公的儿子惠公在位期间,秦国没有什么作为,只能自保。惠公死后,两岁的儿子出子即位,秦国更是进入到了出子母亲执政的混乱局面。秦人对秦国的这种危险状况都很担忧,希望秦国能够出现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重现当年秦穆公时的强盛。秦国许多大臣不满出子母亲重用本家亲属的做法,愿意配合公子连推翻出子母亲的统治。秦国的自耕农和地主在听说公子连要回国实行新政后,都盼著公子连的早日归来。 
在筹划了一年后,公子连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准备动身。在与魏武侯辞别的时候,公子连与魏武侯盟誓,公子连感谢三十年来魏国对自己的盛情款待,如果公子连成功地夺回君位,秦国保证在魏武侯在世的时候不与魏国为敌。这个誓言让魏武侯很不舒服。
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秦庶长菌改迎立公子连于河西。秦出公母亲知道后,命令军队去消灭公子连一伙。这支军队的将领早已被公子连收买,在路上说服了手下人,去迎接公子连。沿途闻讯而来迎接公子连的秦国百姓很多,公子连在这些人的簇拥下进入了秦国的都城雍,杀死了秦出子和他的母亲,夺回了君位,就是历史上的秦献公 ( 也就是实施商鞅变法秦孝公之父 )。
献公嬴师隰即位,迁都栎阳,励精图治,和魏国展开了二十多年恶战。石门之战一举消灭魏军六万,将魏人赶出函谷关。天子周显王派遣特使庆贺,赠以黼黻。少梁之战俘虏了魏将公叔痤。前384年,秦孝公生,前362年,献公死,年有63。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秦献公之子。即位时正值21岁,当时除秦国外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而处于西垂的秦国被中原诸侯冷落。于秦孝公即位之初就求贤招兵,广招人才,命群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秦孝公三年(前359年),他重用卫人公孙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使国势日渐强盛。
十二年(前350年),秦孝公迁都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进一步进行变法,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谥孝。

秦惠文王(前356年─前310年),又称秦惠王或秦惠文君,本名赢驷,秦孝公之子。前338年,秦孝公死,惠文王即位,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于是商鞅逃亡,被魏国赶回秦国内。商鞅于商地召集其党人,北攻郑县,惠文王派兵将商鞅生擒杀死后“五马分尸”于彤,灭商君之族。前324年,惠文王称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同年秦昭襄王生。《水经注》卷二十七引来敏《本蜀论》的记载惠文王用计灭古蜀:“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前311年,惠文王死,年有46,太子赢荡即位。

秦悼武烈王(前329年—前307年),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王、秦悼武王或秦武烈王,本名赢荡。
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公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目出血,绝膑(折断胫骨)[1],到了晚上,武王气绝而亡,年有23,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责任,将孟说五马分尸,诛灭其族。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称秦昭王,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
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与其弟争位;赵武灵王立昭襄王,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胜。前250年,昭襄王死,年有75。史书简称其为秦昭王。
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秦赵两国长平之战就是在其在位晚期发生的。手下包括有张仪、白起等,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东周。

秦孝文王(前303年─前249年)秦昭襄王之子,名柱,又称安国君。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0年)秋,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先服丧。开五尺道。孝文王元年(前249年)十月乙亥,孝文王正式即位,大赦,三日辛丑卒,享年54岁,葬寿陵,子庄襄王(子楚)立.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6年),又称秦庄王,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君主,姓嬴,本名异人,为安国君与夏姬所生。后被来自楚国的华阳夫人认为嗣子,故另赐名子楚,前249年至前246年在位。秦始皇之父。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是中国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及秦朝第一任皇帝,全称秦始皇帝,姓嬴,名政。因为在赵国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赵政。秦始皇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权专制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183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