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57959
  • 博文数量: 49
  • 博客积分: 140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7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11 00:57
文章存档

2010年(5)

2009年(11)

2008年(3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WINDOWS

2008-12-10 11:32:55

“人民币不仅可以大幅升值,还应该可以大幅贬值”。值得强调的是,这个观点就是建立在“中国完全可以用有管理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去破坏欧美、甚至‘欧美日’三边金融政策协调”之判断上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放风“不排除人民贬值”,其核心要义在于做如此“宣示”:在应对这场极可能从欧美扩散到全球之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不保证”一定会象97亚洲金融风暴中所表现的那样“无条件”地承担“稳定责任”。
这也就是说,由于中国外汇处于管制状态、且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欧美”资本循合法渠道、无法直接冲击中国金融体系,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欧美”想象97年时那样,通过冲击中国周边国家(比如韩国)、或者地区(比如中国香港)的方式、去间接冲击中国金融、并转嫁危机的话,中国将进行主动反击,而不是一味被动承受。
在我们看来,如果某个国家,或者某个阵营,试图凭借手中的金融霸权,就自信可以“乱中取利”、且自信局面是相对可控的话,恐怕也是建立在中国“一定会负责任”的假设上的。
因此,对付那种“欲乱中取利”的最好办法,就是“时刻准备着”添加某些“重大变量”,不妨到时将“金融局势”搞得更乱一些,反正中国金融部门持有的金融衍生产品很小。这点与俄罗斯相比都要主动,更不要说与“欧美日”的金融相比了。
我们假设欧盟未来几个月仍然坚持“西方主导”的原则,假设“欧美”未来几个月计划利用自己是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相对中国等南方经济体有“发钞权”的优势,假设“欧美”央行未来几个月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继续大幅降息,并通过向各自金融体系大量注资的方式,向全球经济“超常规”投放美元、或者欧元的“流动性”,作为为欧美金融危机争取时间,并向“南方经济”转嫁危机、同时向中国等南方经济体施加长久压力之战略手段的话,那么,这些“低成本”的美元、或者欧元“流动性”一定会大量流入资本项已经开放的东亚国家或者地区,从而引起流入国或者地区金融体系的急剧动荡,具体表现在汇率上,很可能造成东亚国家或地区的汇率一会急剧升值、一会又急剧贬值的现象,从而严重破坏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凭借资本管制、及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能力将“流动性”挡在国门之外,但由于中国与东亚经济的巨大关联性,尽管有“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中国经济也一定会受到更为重大的冲击、从而象97年金融风暴时那样,被迫为欧美资本买单。
为了避免这种被动情况的出现,在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可以视情况需要,或者伺机“放风”准备将人民币贬值,或者将人民币大幅贬值付诸实施,只要能达到让市场形成人民币必将贬值的心理预期就行。
由于东盟经济受中国经济影响甚大,有些产品与中国竞争激烈,有些产品又依赖中国市场,因此相关国家货币受人民币汇率影响甚深。一旦人民币汇率形成必将贬值的市场预期,那么,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这些国家的货币也必将贬值,且将形成“将跟随人民币贬值而贬值”的心理预期,
    在中国、及东亚国家货币必将贬值的心理预期下,中国可能实现三个目的:
第一,欧美即便达成了金融政策协调,向全球超常规放出“低成本”美元、欧元流动性,恐怕也很难在“可赚取稳定收益”的驱动下、涌向东亚国家或地区,制造相关国家或地区汇率、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并间接冲击中国经济。
第二,在做到“第一条”的基础上,与东亚货币大幅贬值的相对应的,是欧美货币的大幅升值,而东亚地区又是“欧美经济体”的主要市场,这又势必导致欧美经济的出口成本急剧增加,相互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本就处于“互殴状态”欧元与美元,在金融层面的协调也就会困难得多。
第三,在中国“放风”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警告下,在未来几个月内,如果“欧美”出于自己的私利、既为了延缓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爆发、也为了向“南方经济体”转嫁金融危机,依然向全球经济“超常规”抛出美元、或欧元流动性,那么,只要做到了“第一条”,这些“超常规”抛出的美元或欧元流动性、就极可能滞留在“欧美”自己的经济体内,再在“第二条”的副作用下,“欧美”央行就可能因“流动性”失控而要面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并导致金融危机的全面失控。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在北京亮出“不排除人民币贬值”这张“重牌”的情况下,不论是为了向中国等南方国家施加压力、还是为了向南方经济体转嫁金融危机,“欧美”继续通过大幅降息、向全球经济“超常规”抛出欧元、美元流动性的“后路”已经被截断,如果欧美一定要那样做,最后较量下来,其将承担的金融后果,可能要比现在就放弃金融霸权、与中国等南方国家构建一个金融新秩序所造成的“损失”要严重得多。

链接:
【法国《论坛报》12月2日文章】:中国贬值人民币挑战西方
  中国想让人民币贬值以刺激经济增长并重振外贸:这是法国外贸银行研究部主任、中国问题专家帕特里克•阿蒂斯上周末在接受法国BFM电台采访时爆冷门提出的看法。多年来西方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币值过低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阿蒂斯的言论出人意料。
  然而,昨天早晨中国外汇市场发生的一幕却让人相信了这一挑衅性的观点。人民币大幅贬值,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跌幅,汇率降为1美元兑6.8848元人民币,为5个月以来的最低点。而中国央行曾经屈服于国际压力,在2005年中期到2008年中期的3年间让人民币升值25%以上。
  北京上周通过降息,采取了十年来最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于数周前采取减税措施,加大预算,推出经济重振计划。在此之后,北京可能决定利用汇率武器来使中国经济摆脱困境。
  中国市场的参与者不难想到这一点。
  他们已经注意到中国央行并未通过国有银行来直接或间接干预汇市,以阻止昨天的人民币贬值。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中国准备像许多亚洲邻国一样,让人民币兑美元贬值。
  人民币到底会贬值到什么程度,将取决于西方的反应。西方认为这种政策绝对是“致命的”,这是AB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安托万•布吕内在评论此事时所用的词。西方要想走出现代史上最严重的这场危机,恰恰需要人民币再次大幅升值。
  安托万•布吕内认为中国此举也是在试探奥巴马。奥巴马在竞选期间曾经认为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与人民币被操纵有关。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3日报道】题:人民币贬值引发贸易战?(记者约翰•奥瑟兹)
  多年来,恐惧一直围绕美国,希望则聚集于中国。现在,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改变。过去几周里,少量数据引起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极大担忧。
  此前,许多人希望中国经济与美国和欧洲是“脱钩”的,但这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紧随美欧经济,呈下滑趋势。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现在想要人民币再次贬值?这是符合逻辑的。此前的升值除了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还可能加深了出口商本已面临的各种困难。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出于政治目的。
  因此,中国的汇率变动将引发担忧,即中国正准备发动一场贸易战争。这种观点是有争议的,但在当前这种环境下,它已提供足够理由让恐惧更紧密地笼罩市场。
阅读(1255) | 评论(0) | 转发(1)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