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2964
  • 博文数量: 47
  • 博客积分: 1516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50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4-29 09:2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7)

文章存档

2009年(1)

2008年(3)

2007年(1)

2006年(36)

2005年(6)

分类:

2006-01-25 09:26:15

(一)指令集

格式: OK> 指令

1.banner 显示当前机器配置状况,CPU,内存,hostid,EtherNet

2.probe-scsi 显示内部SCSI通道所挂接设备

3.probe-scsi-all 显示所有SCSI通道及所挂接设备

4.probe-ide 显示所有IDE通道及所挂接设备(针对U10,U5)

probe-fcal-all

5.devalias 显示设备别名,如 cdrom,disk,disk0,disk1等

6.printenv 无参数,显示环境变量或

参数为环境变量名 如: printenv auto-boot?

7.setenv 设置环境变量,如: setenv auto-boot? false

8.set-default 恢复环境变量预定值 如:set-default auto-boot?

9.set-defaults 恢复所有环境变量预定值

10.boot device [option] 启动主机

device :设备别名,如:cdrom,disk,net

或直接设备名 如:Ultra60 外置CDROM

option : -r 系统重新配置

-s 启动单用户环境

11.eject [cdrom|floppy] 弹出cdrom或floppy

12.reset 复位

(二)环境变量

1.auto-boot? 预定值=true 自动启动

=false 进入PROM状态

2.diag-switch? 预定值=false 启动状态,启动设备名为boot-device

=true 诊断状态,启动设备名为diag-device

3.boot-device 预定值=disk

4.diag-device 预定值=net

5.tpe-link-test? 网络检测 =true 检测网络(一部分机器具有此变量)


六.文件系统管理

(一)硬盘和文件资源

硬盘和CD-ROM设备使用块设备接口.硬盘设备文件存储在/dev目录下.

字符设备文件存于rdsk子目录下,块设备文件存在dsk子目录下.

1. 逻辑硬盘设备命名的约定

/dev/[r]dsk/cwtxdysz

例子:

/dev/dsk/c0t3d0s0

Cn:controller number
 控制器号,标识被硬盘控制的加到系统上的逻辑顺序.

c0代表第一个硬盘控制器,c1代表第二个硬盘控制器,类推.
 
tn:target number
 目标号,是位于控制器内的地址,通常在外围设备的背面能

找到目标号.
 
Dn:disk number
 硬盘号,代表连在目标上的设备的逻辑单位号.d0代表第一

个硬盘,d1代表第二个硬盘,依次类推.对嵌入式SCSI控制器,

硬盘驱动号总是0.
 
Sn:slice or portition numer
 片或分区号,标识硬盘的分区.
 
2. dmesg命令

dmesg命令用实例名和物理名来标识连到系统上的设备.dmesg命令也显示系统

诊断信息、操作系统版本号、物理内存的大小以及其他信息.

例子:

下面的输出信息是从前面的dmesg例子的输出信息中提取出来的,标识着连到系统上

的硬盘设备.

对每个硬盘设备,输出三行信息,分别表示:


硬盘的实例名.


硬盘的物理设备名.


硬盘的市场名和硬盘的外形信息特征.

硬盘的逻辑设备名是对硬盘的物理设备名的符号连接.硬盘的实例名是对物理设备命

的内核的缩写.Solaris命令不用此来表示硬盘.

3.showrev 命令

(二)硬盘分区

利用在设备目录下的字符设备文件和块设备文件对硬盘进行访问.然而,硬盘不

是由用户直接访问的,是通过分区对它进行访问的,分区由设备目录下的设备文件来

表示.“片”是“分区”的另一种说法 .

分区是管理数据的一个方便的方法.重要的系统文件和程序可以存在一个分区,

而用户产生的文件放在另一个分区.它保持不同类型的数据在不同的分区.这使系统

管理员能灵活地利用数据或使用不同的备份机制.因为用户的数据每天都发生变化,

系统管理员应每天作备份.而重要的系统数据不是经常变化,也就不需经常做备份.

由Sun提供的硬盘分区可多达8个,用1-7标识.

分区2表示整个硬盘.

分区5表示/opt文件系统,此文件系统用来存贮那些未随操作系统

一起提供的软件.

分区6 是/usr分区,此文件系统包含那些只能在某些类型的系统上运行的文件

(如SPARC executables)和一些能在所有系统类型上运行的文件

(如联机手册放在/usr/share目录下).

分区7的文件系统称为/export/home.这是挂接用户主目录的挂接点.

硬盘分区通过在/dev目录下的逻辑设备文件加以访问.如/dev/dsk/c0t0d0s0表示

在第一个硬盘上的第一分区.

1.format实用程序

format程序是一个硬盘维护工具,由系统管理员使用,完成以下任务:

 重新格式化硬盘.

 改变分区大小.

 修理和分析硬盘扇区.

Part
 标识分区号0-7.
 
Tag
 显示分区标签,分区标签用于标识该分区所用的目的(root,usr,home,交换区).
 
Flag
 显示分区标志,用以标识访问权限.
 
Cylinders
 显示起始和终止的柱面号.
 
Size
 按一定方式,以Mbytes或Gbytes为单位显示分区大小.
 
Blocks
 按柱面数、磁头数和扇区数来标识分区的大小.
 
2.newfs 创建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newfs raw-device

例子:newfs /dev/rdsk/c0t1d0s0

3.fsck 修复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fsck raw-device

例子:fsck /dev/rdsk/c0t1d0s0
 
(三)挂接文件资源

1.mount 文件系统挂接

本地或远程文件资源被接到根文件层次,看起来就象是一个单一的文件系统.这个

连接操作称为“挂接”,利用mount命令完成 文件资源挂接到根文件层次的目录被

称为挂接点.在调用挂接命令前,挂接点必须存在.

命令格式:

mount file_name mount_point

没有选项的mount命令显示当前已挂接的文件资源.

例子:

# mount /dev/dsk/c0t3d0s0 /export/home

监视文件系统

2. df 显示文件系统所占用的硬盘空间

df -k命令按Kbytes显示可用硬盘空间的总量和已用的硬盘空间.

各域的含义为:

Filesystem
 被挂接的文件系统.
 
Kbytes
 按Kbyte计算的文件系统大小.
 
Used
 已用的数量(Kbytes).
 
Avail
 可用的数量(Kbytes).
 
Capacity
 已用的百分比.
 
Mounted on
 挂接点.

注意:大约10%的硬盘空间为文件系统保留,在df -k命令的输出中没有反映这一点.

3.umount 摘下文件资源

从本地系统上摘下文件资源,超级用户可使用umount命令.

命令格式:

# umount mount_point

如果在被挂接的文件资源目录里有活动,则文件资源不可摘下.在摘下前cd

至/ 目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要不加区别地将系统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文件

系统摘下.

(四) 自动挂接文件资源

/etc/vfstab文件

系统引导时读/etc/vfstab文件以自动挂接文件资源.该文件包含本地和远程文件

资源的登记项.

各域的含义:

Device-to-mount
 标识NFS服务器和文件系统,或被挂接的本地文件系统.
 
Device-to-fsck
 标识用于执行fsck的本地原始设备.
 
Mount point
 挂接点路径.
 
FS-type
 文件系统类型,通常是ufs用于本地文件系统,nfs用于

远程文件系统.
 
Fsck-pass
 此域中的数字是fsck经过文件系统检查的顺序,相重的

数字表示检查并行进行.
 
Mount-at-boot
 决定文件系统是否在系统引导时被自动挂接.
 
Mount-options
 定义挂接选项,如读/写访问.

域中的-表示无选项.

/dev/[r]dsk/cwtxdysz用于本地ufs文件系统.w,s,y,z分别表示控制器、目标、

设备、片.一旦系统建立,手工在单机系统的/etc/vfstab文件中加入远程文件资源登记项.

(五)NFS资源

Sun的NFS分布式文件系统允许在网络上的机器共享他们的资源.NFS文件系统

使机器共享本地文件系统和目录,允许远程用户象本地用户那样访问这些文件系

统和目录.

1.share,shareall 共享文件资源

share –o ro user directory

/etc/init.d/nfs.server start

2.dfshares 显示远程机共享资源

dfshares remote

3.mount 挂接远程文件资源

mount remote:directory localdir

(六)卷管理

1./etc/init.d/volmgt [start|stop] 启动卷管理

2.volcheck 检查软盘,如有挂接在floppy目录下

3.eject [cdrom|floppy] 弹出设备

######################################################################
七.进程管理

1.ps 显示进程号

命令格式:ps -ef

2.kill 清除进程

命令格式: kill -9 pid

3.nohup 非挂起运行

#####################################################################
八.软件包管理

1.pkginfo 显示软件包信息

命令格式: pkginfo -d[ device|pathname] -l pkg_name

例子:

这三个域为:

        pkg_category
     软件包种类,可为application,graphics 或system.

        pkg_name
     软件包名字,如为SUN产品则机SUNW 起 头.

        Description
     软件产品的简单说明.


例子:

# pkginfo -d /cdrom/solaris_2_2/s0/Solaris_2.2 |more

利用pkginfo -l 命令显示关于软件包的详细信息,包括软件包的大小(按硬盘块大小

计算).

# pkginfo -d /cdrom/solaris_2_2/s0/Solaris_2.2 -l SUNWaudio

上面输出的最后一行指示软件包的大小. 利用此信息和df -k命令来确定你是否拥有足

够硬盘空间来安装此软件包.

2. pkgadd 增加软件包

利用pkgadd 命令增加软件包,当软件包被成功地安装以后,向root发送一个邮件.

命令格式:

pkgadd -d [device | pathname] pkg_name

例子:

# pkgadd -d /cdrom/solaris_2_2/s0/Solaris_2.2 SUNWaudio

3.pkgchk 校验软件包的安装

pkgchk命令通过将软件包的属性及路径名内容与系统记录文件中的值进行对比来校验.

命令格式:

pkgchk [-p path1 [path2...]]

此命令可以检查整个软件包或通过指定-p选项对一特殊路径名进行检查,无输出则意味

着没有问题被检查出.

由于/etc/group 文件大小已被改变,所以文件内容的checksum就不对.

考察软件包信息

pkgadd命令更新文件/var/sadm/install/contents、 此文件为系统中所有已安装软件包

的记录文件.

没有简单的方法来确定某软件包具有某一特殊文件(或命令).

对于已安装的软件包,从/var/sadm/install/contents 记录文件中查找此软件包的路
径名.

4.pkgrm 删除软件包

命令格式: pkgrm pkgname1 pkgname2 …

在调用pkgrm 命令后,将向你警告有依赖关系的软件包信息,并提供放弃此操作的提示
.

当软件包被成功地删除后,向root发送一个邮件.

pkgrm命令通过文件/var/sadm/install/contents 来确定软件包的地址,并且当软件包

被删除以后,更新此文件.

假如此软件包被两个或更多的包共享,则一定得将这些依赖于此包的所有软件包删除以

后才删除此软件包.

5.spooling 软 件 包

一个软件包可以由安装CD-ROM中拷贝过来存放在系统中,但并没有安装此软件包.

例如,一个服务器可以拷贝存储一个软件包,一个没有CD-ROM设备的系统可以从服务

上挂接此软件包,用以安装.

软件包也可以利用Software Manager远程安装,暂 略.


服务器

下面两个pkgadd命令用以说明如何spool一个软件包到/var/spool/pkg目录下或到一个
你指

定的目录下.pkgadd命令的-s spool选项会缺省地将软件包拷贝到/var/spool/pkg目录
下.

你可以指定一个目录作为-s选项的参数.

客户

假如服务器共享了/export/pkgs目录,则客户系统可以挂接目录/export/pkgs并安装

软件包.

# mkdir /export/pkgs

# mount venus:/export/pkgs /export/pkgs

# pkgadd -d /export/pkgs SUNWaudio

删除Spooled软件包

在服务器上可以利用-s选项从spooling目录中删除一个软件包.

# pkgrm -s /export/pkgs SUNWaudio

与软件包管理有关的文件和目录

        /var/sadm
     包含系统记录文件和管理文件的目录

        /opt/pkgname
     安装未随操作系统一起提供的、名为pkgname的软件包的推荐目录.

        /opt/pkgname/bin

      /opt/bin
     未随操作系统一起提供的、名为pkgname的执行文件的推荐目录.

        var/opt/pkgname

      /etc/opt/pkgname
     未随操作系统一起提供的、名为pkgname的记录文件的推荐目录.

        /var/sadm/install/contents
     整个系统的软件包映象.

################################################################## 
九. 数据备份和传输工具

(一) 数据设备名

1.磁带
设备名: /dev/rmt/0,/dev/rmt/0n(不倒带)

2.软盘
设备名:/dev/fd0

3.文件

(二) 数据备份命令

Solaris 2.x计算环境提供了几个命令用于备份和恢复文件和文件系统.

            ufsdump,ufsrestore   tar      cpio
 多卷备份        Yes              No        Yes
 连接            No              Yes       Yes
 系统跨接        No               Yes       Yes
 
1.ufsdump命令

对系统管理员而言,ufsdump命令很有用,可对整个文件系统做完全或增量转储.

完全转储是对整个文件系统做备份.在较长的间隔做一次,如一星期或一月.

增量转储是对新创建或修改的文件进行备份.增量转储更频繁一些,可能一天一次.

ufsdump命令提供了不同等级的转储,从0至9.转储等级用来确定对哪些文件备份.0级指定

完全转储,1至9指定不同等级的增量转储.例如,增量转储(1等级)将对在上一次低等级

(0级)转储后修改或创建的文件进行备份.对文件系统作备份时,应将系统转至运行等级S.

如系统在运行等级3时,文件可能正在使用,于是可能造成无效备份.

例子:

# ufsdump 0uf /dev/rmt/0 /export/home

选项及参数:

0
 指定0级(完全)转储.
 
u
 更新文件/etc/dumpdates,以记录成功的转储.
 
f
 与下面的/dev/rmt/0参数一起确定转储的磁带设备.
 
/dev/rmt/0
 转储的磁带设备.
 
/export/home
 指定要转储的文件系统.
 
2.ufsrestore命令

ufsrestore命令从备份磁带上拷贝文件至当前目录下.

ufsrestore命令可用于重载转储好的整个文件系统或备份带上的单个或多个文件.

ufsrestore命令的选项用来指定磁带设备名和被恢复文件的路径名.

恢复过程

用ufsrestore命令按以下步骤恢复一个文件:

# cd /newdir

# ufsrestore tuf /dev/rmt/0

3.tar命令

tar命令是用户级的备份命令,用于备份和恢复文件或目录.

命令格式: tar options tape_device_name [filename]

option c-建立新文档 v-显示路径

t-显示文件列表 f-指定设备

x-抽取文件 i-交互式

例子:

(1)备份过程:

$ tar cvf /dev/rmt/0 *

(2)恢复过程:

$ tar xvf /dev/rmt/0

(3)目录复制

$ tar cvf - mydir|(cd newdir;tar xvf -)

(4) 异地拷贝(必须为可信任用户)

$ tar cvf - mydir|rsh remote tar xvf -

 

4.cpio命令

cpio(copy in/out)命令是能产生多卷备份的用户级命令.

命令格式:

cpio -ov >tape_device_name

cpio -i [vt]

一旦它识别出介质的尾部,它就提示你插入另一磁带.

cpio命令利用ls或find命令的输出进行文件列表,将这些文件输出到一个文件,

如磁带设备.它在文件之间插入标题以便于恢复,所以比tar命令慢.

cpio命令可用通配符作为参数,然而,cpio反着用通配符,即除满足匹配条件的

文件以外,它将备份所有文件.

备份过程

$ find . -depth -print | cpio -ov > /dev/rmt/0

find命令给cpio命令提供文件和目录名的列表.

-o选项表示从标准输出读.

/dev/rmt/0参数确定磁带设备.

例子:

用find和cpio命令将主目录备份到磁带上:

恢复过程

用cpio命令按以下步骤从磁带上检索文件和目录.

1.将磁带插入磁带设备.

2.改变目录至/tmp目录.

3.用以下cpio目录确定要恢复的文件的路径名.

$ cpio -iv < /dev/rmt/0

-i选项抽取文件,v(verbose)选项与t选项合用则按ls -l格式列出文件,

使用此复合选项只显示文件信息,不抽取文件.

4.用以下cpio命令恢复文件至/tmp目录.

$ cpio -iv < dev/rmt/0 test.file

选项i抽取文件,v表示恢复时显示文件名.

5.从目录/tmp拷贝文件至所需目录.

6.取出磁带.

下面的例子说明如何用cpio命令恢复一个文件.

5.compress,uncompress,zcat 命令

compress命令利用一特殊格式来压缩文件,以减少文件大小.压缩比从20%至80%.

例如,用-v选项对名为bin.file的文件进行压缩:

此文件被压缩后,加上后缀.Z.

zcat < file.taz|tar xvf -

6.mt 命令

mt -f /dev/rmt/0 status 报告设备状态

mt -f /dev/rmt/0 rew 倒带

mt -f /dev/rmt/0n fsf 1 前进一段

mt -f /dev/rmt/0n bsf 3 后退两段

7.dd 命令

dd if=/dev/rmt/0 of=/tmp/file bs=1024

8.异地使用磁带机(必须为可信任用户)

(1)备份数据至异地磁带机

tar cvf - dirname|rsh remote dd of=/dev/rmt/0

(2)从异地磁带机读取数据

rsh remote dd if=/dev/rmt/0 tar xvf -


十.改变运行等级

本章介绍基本的系统操作模式、启动和关闭系统的过程等.

关闭系统有几种情况,系统可以彻底关闭,或转入一个中等等级以便完成诸如备份之类
的维护工作.

(一)系统引导

启动和关闭系统是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启动(或引导)系统是指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被装入内存并开始初始化自身.由于系统
必须“由自身的自举来将自己提起”所以称为引导或自举.

  系统引导后,可用的内存和硬盘设备都被确定下来.系统挂接/(root)文件系统并开始
重要的系统处理(如init,pscked,sendmail等).然后使得用户可用注册.

由/sbin/init进程启动一系列shell脚本,完成以下任务:


  1.. 设定系统的宿主名.


  b.. 执行文件系统检查程序(fsck).


  c.. 启动守护程序和网络服务.

一旦脚本执行完毕,系统处在等级3.

有时系统管理员必须修改启动shell脚本以便开始新增加的服务.

(二)系统操作等级

1. 运行等级说明

在Solaris 2.x环境中有8个系统运行等级,这里涉及到4个等级:

(1) 运行等级3

  运行等级3也就是完全多用户模式.这是系统的缺省运行等级,也是系统的缺省状态所
有系统处理均被执行,文件资源可用挂接,用户可用注册.

(2) 运行等级s,S

  运行等级S是单用户模式,是一个特殊的运行等级.操作系统正在执行,但是所有用户
均被注销,大多数系统处理如打印、邮件等都没有执行.只有一个用户,即超级用户向
系统注册.运行等级S对执行备份是很方便的,因为没有用户注册,所以所有数据都是稳
定的. 系统由shutdown命令带入运行等级s,S.

(3) 运行等级0

该等级关闭(shutdown)系统至PROM等级,所以此等级对于关电源是安全的.

(4) 运行等级5

该等级关闭(shutdown)系统至关电源状态.

(4) 运行等级6

运行等级6用于关闭(halt)系统至等级0并重新引导至等级3.

2. 显示运行等级

调用who -r命令可以显示系统的运行等级.

$ who -r

run-level 3 Feb 6 15:46 3 2 S

在此例中,系统在缺省等级3.其他域表示:

      Feb 6 15:46
     最后一次运行等级改变的日期和时间.

      3
     当前运行等级.

      2
     最后一次再引导后在此运行等级的次数.

      S
     前一运行等级.

3.关闭系统的原因

  (1)SunTM工作站设计为大部分时间是工作时间.但也有必须关闭系统的时候,

  运行 等级S用于系统维护,如完成备份等.这一系统等级的变化仍被认为是关闭.

  (2) 改变一个系统的配置,如增加或删除某个磁带机或CD-ROM机.

  (3) 改变系统硬件配置,如增加或去除一个CPU板子.

  (4) 从极端情况的恢复,假如一个挂起的工作站对所有的恢复工作都不反应,可能

就必须关掉电源重新开始.

4.关闭系统(shutting down)

关闭系统的方式根据关闭的原因而不同.执行关闭有的是为了转至执行等级S,有的是要
停止操作系统并关闭设备的电源.

  (1). halt

  (2). init 0

  (3)紧急关闭

    .紧急情况,按Stop_A,如Stop_A不起作用,则将设备电源关闭再打开.这是不得已

  的 极端情况.这两种方法不是干净的关闭,是突然关闭的,仅在紧急情况使用.

(三)例子:

1.增加一个磁带机并完成重新配置引导:

(1)成为超级用户,并确认在/(root)目录下.

(2)键入touch命令:

# touch /reconfigure

(3)键入如下关闭命令:

#halt

(4) 关闭设备电源.

(5) 增加磁带机.

(6) 给设备通电.


2.从挂起的工作站上恢复

如一挂起的工作站对所有键入的命令无反应时,用以下过程恢复:

(1) 按下Stop_A放弃系统并移至PROM监控等级,提示符为: > 或ok

(2)键入sync命令来同步磁盘.

(3)一旦看见“Syncing file system ... done”信息,再按下Stop_A.

(4)发出boot命令来返回至多用户模式.

3.从轻微问题中恢复

  如/etc/default/login登记项阻止超级用户注册,也没有用户帐号可以注册,可采用
以下步骤恢复:

(1) 按Stop_A放弃系统并移至PROM监控等级.

(2) 输入sync命令来同步磁盘.

(3) 一旦看见“Syncing file system ... done”信息,再按下Stop_A.

(4) 发出boot -s命令至执行等级S.

ok boot -s

(5) 修改/etc/default/login文件以使得root可以注册.

# cd /etc/default

# vi login

(6) 按Control_D,进入运行等级3.

在此过程中,你可能会被提示要输入root口令.

4.从重要问题中恢复

如果你忘记了root口令,或是在/etc/passwd文件中root项无效,则可用以下步骤恢复:

(1) 从Solaris 2.x安装CD-ROM盘上作单独引导.

# boot cdrom -sw

(2) 如需要,可设置终端类型.

#TERM=sun; export TERM

(3) 挂接适当的文件系统并编辑passwd和shadow文件.

# cd /
# mount /dev/dsk/c0t3d0s0/mnt
# cd /mnt/etc
# vi shadow

(4) 卸下文件系统.
# umount /mnt

(5) 重新引导系统.
# reboot

###################################################################
十一.网络应用配置

(一) 网络基本配置文件

1./etc/hosts 主机名解析

  2./etc/hostname.hme0 网络接口名

3./etc/netmasks 网络掩码

  4./etc/inetd .conf 服务项目定义

(二) 远程访问命令

1. rlogin 在远程机上注册

命令格式 : rlogin hostname -l username

2. rsh 在远程机上执行一个程序

命令格式 : rsh hostname -l username order

3. rcp 在远程系统之间拷贝文件

  命令格式 : rsh host:filename filename

(三)访问鉴别相关文件

  当rlogin,rsh,rcp命令时,有几个文件对网络安全是很重要的.

  a.. /etc/passwd

  如远程系统的口令文件有本拥护的登记项,否则必须使用 [-l] 选项以指明不同用户

  b.. $home/.rhosts

  rlogin,rsh,rcp首先检查用户主目录下的.rhosts文件,如主机及用户被列在文件
中,则此用户为可信任主机,不需口令即可登录,如远程鉴别失败,则正常询问口令

  c.. /etc/.hosts.equiv

  作用与.rhosts 文件类似,文件中列出用户对于本机为可信任用户,

  不需口令即可登录(除超级用户)

(四)网络监控

1.rusers 标识网络上注册用户

  命令格式:rusers -la

2.rup 标识网络上主机

  命令格式:rup

3.ping 检测主机连接状况

  命令格式:ping [hostname|IP address]

4.spray ping命令格式为低层协议,spray使用高层协议

  命令格式:spray hostname

5.netstat 显示与网络有关的各种数据结构

  命令格式:netstat -[r| i]n

-r :显示路由信息

-i :显示接口信息

6.ifconfig 显示网络接口

  命令格式:ifconfig -a

  其中 lo0: 本机自回馈接口

  le0: 10M接口

  hme0:100M接口

  hme1:第二100M接口

7.netstat 显示与网络有关的各种数据结构

  命令格式:netstat -[r| i]n

-r :显示路由信息

-i :显示接口信息

8.route 路由设置

  命令格式:route [add|delete] 设置网络路由

  defaultrouter <-缺省静态路由

9.arp 反响解析

命令格式:arp -[a|s]

#####################################################################
十二.图形窗口配置

1.双屏配置

(1) /usr/openwin/bin/openwin -dev /dev/fb0 -dev /dev/fb1

(2) /usr/dt/config/Xservers 文件

2.ffbconfig 分辨率调整

命令格式:ffbconfig -dev /dev/fb0 -res mode

此命令只针对creator,creator3D卡

mode : ? 或 1280x1024x76

查看 creator/creator3d: ffbconfig -prconf

3.xwininfo 分辨率确认

4.xhost

命令格式: xhost + 〈- 使能客户显示

5.openwin 初始化

/usr/openwin/lib/openwin-init $home/.openwin-init

/usr/openwin/lib/openwin-menu-programs

6.CDE桌面初始化

/usr/dt/appconifg/C/sys.dtwmrc

7.终端窗口控制字符

erase ^H intr ^C kill ^U start ^Q stop ^S susp ^Z

定义方式:stty erase ^H

十三.系统命令

1.prtconf

2.sysdef

3.sys-unconfig

4.eeprom

5.installboot /usr/platform/`uname -I`/lib/fs/ufs/bookblk raw-device

6.网络安装

/cdrom/cdrom0/s0/Solaris2.6/tools/add_install_client -e ether host sun4u

阅读(257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