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15514
  • 博文数量: 199
  • 博客积分: 6363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222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4-28 10:01
个人简介

来自农村的老实娃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9)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4年(2)

2013年(3)

2012年(6)

2011年(26)

2010年(34)

2009年(50)

2008年(44)

2007年(33)

我的朋友

分类: Oracle

2008-10-05 18:29:39

几个概念
1:redo logs
重做日志文件包含了恢复数据库时所需要的数据。他们同时也被用在standby系统中去更新从数据库。
2:redo log destinations
重做日志目的地指定了重做日志文件归档的位置,类型,以及管理规则。
3: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redo logs
日志传送服务是负责传送和接收重做日志文件的。他包括通过数据保护配置传送数据和确认数据重做日志文件被正确的接收到磁盘上。
4:data protection
你能够设置归档目的地属性和传送服务来确保3种数据保护模式。总的来说,数据传送服务就是当重做日志文件向归档日志文件写入时,向各个目的地传送归档日志文件的服务。
5.2数据保护模式
数据保护模式总是在以下三种模式下选择其一:高保护性模式,高可用性模式,最高性能性模式。每种模式在数据库的数据保护,数据高可用性和数据的高性能方面提供了不同的平衡点。想选择一个最好的保护模式来适应你的业务,你必须仔细地确认你的数据保护需要和用户的性能期望。
   1:)高保护性模式:
        这种模式提高了最高级别的数据保护能力。主数据库的事务只有在恢复这个事务所需要的必要的重做数据被写到至少一个符合这种能够用来恢复的最小配置的物理从数据库中后,才能够提交。如果主数据库不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从数据库来写入时,主数据库将自动关闭,来阻止无保护的数据的产生。这种保护模式将保证没有数据丢失,但是他存在着最高的性能影响和可用性影响。(译者注:每次提交事务前要同步数据影响性能,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从机,而造成数据库关闭影响高可用性。)
   2:)高可用性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了第二高的数据保护能力。主数据库的事务只有在恢复这个事务所需要的必要的重做数据被写到至少一个符合这种能够用来恢复的最小配置的物理从数据库中后,才能够提交。但是跟最大保护性模式不同的是,当数据库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从数据库来写入时,数据库并不当机,而是临时的降低到最高性能模式,直到错误(译者注:包括从数据库错误,网络错误)被修复并且从数据库跟主数据库同步。这种模式一般也不会发生数据丢失,除非数据库出现问题时,恰恰处在最高性能模式下。这种模式提供了比较高的数据保护并且不会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
3:高性能性。这种模式是默认的模式,主数据库事务的提交将不需要等待恢复这个事务的所需要的必要的重做数据被写到至少一个符合这种能够用来恢复的最小配置的物理从数据库中,而是可以直接提交。因此,如果主数据库失败,如果被提交事务的必要的恢复数据没有传送到从数据库中,这些事务数据将被丢失。这种模式几乎避免了对主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影响,但不能保证数据无损失
阅读(97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