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在网上或者书籍里时常看到“尽量避免重复造轮子”的忠告,话是不错。可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理解这个忠告。
我们学习编程之初,不就是要慢慢学会自己造轮子吗?只不过,那些轮子很是粗陋、简单而已。从实现一个简单的功能扩充到实现一个比较通用的系统框架,到实现一个比较通用的系统。
要说造轮子,以数据库访问接口(Data Access)为例,微软的ODBC, OLEDB, ADO,ADO.NET,无不是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轮子,我们难道要排斥它们吗?还有,Java里的JDBC,JDO以及其它一些持久化、O/R Mapping框架层出不穷,它们也是在造轮子,以前Borland的BDE (Database Engine),Sybase的PowerBuilder里,更是包括了几乎所有主流数据库的底层通用访问接口,还有自己的专项DataWindow, DataWindow.Net。
从功能上来讲,它们大都在重复制造。可是这些轮子的再造过程绝对是值得的,有比较才有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只有与你实际应用过程需要最贴近效率最高的,才是最合适的。
现在的Web框架多如牛毛,有时候甚至让人不知道该选择这么多轮子中的哪一个为好。可是,要想成为主动积极的程序员,最好的办法不是排斥造轮子,而是不时的主动的去造轮子,当然不是闭门造轮子,可以在复用人家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或者直接修改人家的轮子,改成自己的轮子(在不违相关法规和商业道德的基础上)。
或许,就像做科研一样,明智的人会站在他人已有思想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才容易出成果。在吸收已有轮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才容易造出好的轮子。
如今,很多编程语言都有同化的趋势,C++中的泛型流行一段时间以后,Java也在自己的语言特性里加入泛型。PHP, Perl原来都没有面向对象的特性,后来也都加上了。
Erlang支持自然的并发特性,可以充分的利用多核物理特性,随着它的流行,估计C++/Java这些语言在编译器级会考虑吸收Erlang的思想。
所以,我觉得,既然这么多轮子在“重复”创造,我们多造几个轮子,也无可厚非。尤其对于那些要求有“核心技术”的软件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轮子,才能造更好的轮子。
广而言之,不光是软件制作,即便是硬件设计,不也是如此吗?人家有了Intel,依然会有AMD,还有威盛。所以,也就有了龙芯存在的必要。
"轮子"不能一家独大,而是要百家争鸣。程序员,应该在吸收其它轮子创造过程的基础上,争当造轮子的先锋。
阅读(232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