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了“
Fotolog: Scaling the World's Largest Photo Blogging Community”,才发现很多数据库的优化其实道理都很简单,至高境界是当你面对问题时,是否真正做出了自己的思考,而不仅仅只是经验主义的惯性使然:
本文案例背景介绍:一个图片网站,每张图片都有很多评论。浏览时会执行:SELECT ... FROM ... WHERE photo_identifier = ... ORDER BY posted ...
在“Old Schema”的解决方案中,一切都显得中规中矩:使用了最常见的自增字段identifier作为主键,同时使用photo_identifier, posted作为索引。
数据按照主键进行排序,当执行查询时,根据索引进行数据对位。不过这里的问题在于,同一个图片的评论数据,在磁盘上会分散到多个数据页之上。这也就意味着在查询这些数据的时候,磁盘要不断的调整数据定位。这是一个不小的IO开销。
在“New Schema”的解决方案中,虽然也使用了自增字段,但是采用的是联合主键photo_identifier,
posted,identifier,并把identifier作为索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表类型使用的是Innodb,并缩减了自增字段的长度,这
样,主键的长度会短一些,有助于提升Innodb的性能。
数据按照联合主键进行排序,由于photo_identifier字段是联合主键中的第一个字段,所以对于一张图片而言,它所有的评论都保存在磁盘中相邻
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对数据进行定位时,Innodb会进行优化:“Pending
read”,所谓Pendingread,指的是当发生一次read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直接从文件系统里“物理read”,而只是从缓冲池中“逻辑
read”,Innodb内部的优化机制可以合并多次“逻辑read”为一次“物理read”,从而降低IO消耗,提高磁盘性能。
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虑,使用photo_identifier,
posted,identifier联合主键时,如果对一个“旧图片”(photo_identifier较小的图片)发表评论的时候,数据会记录在比较
靠前的数据页上(因为数据在硬盘上保存的物理顺序是按主键排序的),和直接使用identifier自增主键相比,这样会引起一个不小的IO负担,因为自
增主键在添加新数据时,新数据始终位于数据文件的结尾。所以,实际应用中,文中所示的方法是否可用,还要从客观情况分析而定,比如说评论主要集中在“新图
片”上,则IO问题不大,因为“新图片”的记录位于数据文件靠后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评论分布的图片比较随机的话,那么此方法是否适用则需要斟酌,不过也可
以变通着来,比如说在主从服务器的结构里,我们可以在主服务器上使用identifier自增主键,在从服务器上使用
photo_identifier,posted, identifier联合主键,这样既保证了写操作的效率,也保证了读操作的效率
转自:
... d21b01b3de0580.html
阅读(1693)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