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376582
  • 博文数量: 1144
  • 博客积分: 11974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231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4-13 20:06
文章存档

2017年(2)

2016年(14)

2015年(10)

2014年(28)

2013年(23)

2012年(29)

2011年(53)

2010年(86)

2009年(83)

2008年(43)

2007年(153)

2006年(575)

2005年(45)

分类: LINUX

2006-03-23 11:47:48

initrd

在载入内核的过程之中,都只会mount根目录/,而且一般只以readonly的方式挂接。为了更加方便接挂驱动之类,通常会使用虚拟磁盘(Ramdisk)来辅助实现,这就是initrd和linuxrc了。initrd映像会被一起载入,Linux内核系统会设置虚拟磁盘,并使用linuxrc这个程序的功能来进行模块的加载。完成加载驱动的工作之后,initrd所建立的虚拟磁盘就会被从内存之中去除了。Initrd并非必要的,不过现在的版本好像都有initrd。Linuxrc一般要符合以下条件:
•        文件名必须是linuxrc
•        放置在initrd的最顶层目录
•        是可以被内核执行的
        LILO

如果按照之前的default安装,将会选定GRUB作为Bootloader,所以如果要使用LILO的话,需要自己安装LILO包。可以使用rpm命令安装。具体操作如下:
将安装盘4装入CD-ROM
$mount /mnt/cdrom
$cd /mnt/cdrom/RedHat/RPMS
$rpm –Uvh lilo*
记住这只是LILO软件的安装,并不代表LILO已经安装至MBR或者Linux的分区。如果要将LILO安装成真正的Bootloader,(当然Linux安装过程已经帮我们做了这些事情)跟着以下步骤:
第一步,编辑lilo的配置文件
第二步,运行lilo命令。

LILO的stage 1和stage 2的两个部分通过lilo命令都被写入了MBR或者是分区的启动扇区之中。

Notes:
Lilo命令的作用是读取LILO的配置文件(一般是/etc/lilo.conf,可在命令行指定),然后更新MBR或者分区启动扇区的引导纪录,在引导纪录之中包含了诸如内核文件,initrd文件的在硬盘位置之类的寻址资料,所以每次配置文件有变化,或者内核文件和initrd文件的任何可能移动都要重新运行lilo更新MBR或者启动扇区内的LILO引导纪录。Lilo命令和/etc/lilo.conf文件只是安装LILO的辅助工具。其实在PC启动过程之中是完全无用甚至是不可见的。

配置文件的部分参数解释:

全局参数:
boot = /dev/hda           # The boot device is /dev/had
指定LILO安装的设备,如果是硬盘/dev/had这样的没有数字在后面的,会写入硬盘的MBR,如果是分区后面带有数字比如/dev/hda1,则只会写入分区的启动扇区。

map = /boot/map           # Save the map file as /boot/map

指定map文件的位置,预设是 /boot/map

install=boot-sector
使用指定文件作为新的boot sector.预设是/boot/boot.b.
password=password

启动时候进入交互模式的访问密码。并未加密。

default=name
设定预设的启动image,如果没有设定将会按顺序的第一个。
delay=tsecs
进入default image的等待时间。1/10秒为单位,30表示3秒。
message=message-file
指定message文件。最大 65,535 bytes.
prompt
显示boot:命令行模式。
linear
生成并使用liner sector addresses寻址。
Image选项:

image=pathname
指定Linux内核文件。
label=name
为image指定一个名称。如果没有指定就是文件名(不包括路径)
alias=name
还可以再指定一个别名。
loader=chain-loader
对于非Linux系统,可以指定下一个bootloader,预设是/boot/chain.b,这个预设的chain loader会交给other选项指定的设备,或者是第一个硬盘的活动分区的启动扇区。
password=password
image的密码。
other=devicename
非Linux系统,指定该系统的安装分区。
内核Kernel选项:

其中的append, read-only, read-write, root, 和vga 也可以作为全局参数配置。

append=string
会传送给内核的参数,比如BIOS无法识别大于64M内存时可以使用 append = "mem=128M"。
initrd=filename
指定initrd的ramdisk映像文件。
noinitrd
不使用ramdisk?
root=root-device
指定root分区。
vga=mode

VGA模式设定。

read-only

启动时以readonly方式mount根,这个只是启动第二阶段的根,不是最后我们所看到的根,一般都会使用read-only方式

read-write

启动时以read write方式mount根,这个只是启动第二阶段的根,不是最后我们所看到的根


LILO配置文件示例:

1、(摘自RHCE 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 Linux Study Guide (Exam RH302), Fourth Edition):

prompt                               
timeout=50
default=linux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message=/boot/message
linear

image=/boot/vmlinuz-2.4.21-3
        label=linux
        initrd=/boot/initrd-2.4.21-3.img
        read-only
        append="hdc=ide-scsi root=LABEL=/"
other=/dev/hda1
        label=Win98
        table=/dev/hda

2、(摘自Linux in a Nutshell, 3rd Edition):

prompt
default=linux
boot=/dev/hda
install=/boot/boot.b
map=/boot/map
image=/boot/vmlinuz
  label=linux
  root=/dev/hda2
  read-only ## Image section: For testing a new Linux kernel image=/testvmlinuz
  label=testlinux
  root=/dev/hda2
  read-only
  optional               # Omit image if not available when map is
                            built ## Image section: For booting DOS
other=/dev/hda1
  label=dos
  loader=/boot/chain.b
  table=/dev/hda         # The current partition table ## Image section:
                              For booting Windows 95
other=/dev/hda1
  label=win95
  loader=/boot/chain.b
  table=/dev/hda

LILO的交互模式:

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LILO的交互模式。可以进行配置(主要是内核参数)的调试。不过交互模式不会帮你修改配置文件,调试完成后需要自己更改配置文件并重新运行lilo更新MBR或者是相应的分区。
•        如果设定了prompt , LILO总会停留在等待画面,等待用户的输入。如果你选择按CTRL+X进入text的命令行模式,你可以再指定内核参数。
•        如果没有设定prompt,当出现 "LILO"的时候,按 Control, Shift,或者 Alt,就会到 boot:的text命令行模式。
•        在boot:之下,你可以使用tab来选择image,就是之前的label名称,也可以输入。而且可以在后面增加参数。例如:boot:linux single
以下参数可以在这时传送给内核:

debug
打印所有内核消息到console。
hd=cylinders,heads,sectors
指定硬盘参数。
load_ramdisk=n

指定多少个ram disk会传送给内核。

mem=size
指定内存参数。
noinitrd
如果设定后,不会进行the two-stage的启动,而且保留在/dev/initrd的内容,于是启动后还可见。
number
指定runlevel。
ro
Mount根为readonly。
rw
Mount根为read-write。如果没有制定ro或者rw,将会用rw方式。
single
启动单用户模式。对排错很有帮助。

        GRUB

GRUB同样支持菜单和命令行两种方式来控制启动。
GRUB通过filesystem进行寻址并将内核读入内存。
GRUB启动过程:
1、        GRUB启动时会在/boot/grub/中寻找一个名字为menu.lst的配置文件
2、        如果找不到此文件则不进入菜单模式而直接进入命令行模式。
3、        找到文件后根据文件显示菜单
4、        用户选择后,根据配置文件制定的路径加载内核
5、        将控制交给Linux内核

安装到MBR或者分区:

GRUB的软件安装在这里就不做多讲了,这里讲讲如何重新安装GRUB到MBR或者某个分区。好比我一直使用LILO,现在我想换成GRUB了,需要做什么。
方法一:
$grub-install install_device
方法二:
$grub
grub>setup install_device
两种方法都可以有不同的选项。可以自行察看帮助文件。

GRUB的文件系统规范

GRUB支持FAT、FFS、minix、ext2 和 ReiserFS 分区。
GRUB之中的的一些约定与Linux的约定不尽相同,大家需要注意一下。所谓此root不是彼root,很容易搞混淆,所以我打算先说说这一点。hd还是hd的,这点没有区别,接下去就不同了。GRUB使用数字来区别硬盘,不象Linux的had-hdd的字母表示,所以在GRUB之中的对应分别是hd0-hd3,我们也可以看出在GRUB之中一切都是从0开始计数的。分区怎么表示呢,在GRUB完整的分区表示是这样的:(hd0,0)。最后一个位只是需要用Linux的分区规则减一就好了。重点是GRUB的所谓root,GRUB作为一个多系统的bootloader,并不关心启动之后的事情,所以对于GRUB的root通常就是Linux内核文件的放置位置,一般是/boot。当然如果/boot没有自己的分区,就是/了。定义了root之后在之后的配置之中所有的文件将会是相对于这个root的,比如内核是/boot/vmlinuz,而/boot又是一个独立的分区,那么在配置文件里我们应该使用kernel /vmlinuz而不是kernel /boot/vmlinuz。后者会让GRUB去寻找/boot/boot/vmlinuz的。


利用 chain loader 的方式:
Chain loader就是将控制权交给下一个bootloader。启动事也交给下一个bootloader,所以需要知道的只是下一个bootloader的分区和所在的磁盘位置,GRUB可以指定那个扇区。比如我们的windows安装在hda1,Linux安装在hda2,在MBR的GRUB的有关启动windows的设定如下:
title windows partition
   root (hd0,0)
   chainloader +1
这里root就是代表了windows所在的分区hda1,而chainloader的+1就是代表第一个扇区。

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onf或者/boot/grub/menu.lst,后者是前者的链接)

全局选项

default=0
GRUB的计数都是从0开始的。
timeout=3
表示默认等待的时间,这儿是3秒钟。超过3秒,用户还没有作出选 择的话,系统将自动选择默认的操作系统。

root=device
指定GRUB的root,就是stage 2的所在分区。

splashimage=pathname
指定开机画面文件的位置


Title选项

类似LILO的image部分。

title description

为每个启动设定义一个说明

root=device
指定GRUB的root,就是stage 2的所在分区。

kernel=pathname
指定Linux内核文件。
initrd=pathname
指定initrd映像文件。
chainloader +1
指定下一个bootloader的位置。

内核Kernel选项:

同LILO,请参照LILO相应部分。

命令行的交互模式:

GRUB的命令行模式比LILO更加强大,一般用于调试配置。基本命令基本与上面一些配置选项相同:
1、grub>root (hd0,0)                #设置GRUB的root
2、grub>kernel /vmlinuz root=LABEL=/
3、grub>initrd /initrd.img
4、boot
详细命令可以参照help。

GRUB配置文件示例: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 file
# NOTICE: You do not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 eg.
# root (hd0,0)
# kernel /boot/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hda1
# initrd /boot/initrd-version.img
#boot=/dev/hda

default=0
timeout=3
splashimage=(hd0,0)/boot/grub/splash.xpm.gz
title Red Hat Linux (2.4.18-14)
   root (hd0,0)
   kernel /boot/vmlinuz-2.4.18-14 ro root=LABEL=/
   initrd /boot/initrd-2.4.18-14.img
title Microsoft Windows XP
   map (hd0) (hd1)
   map (hd1) (hd0)
   root (hd1,0)
   chainloader (hd1,0)+1
      boot
        总结

LILO不认识filesystem,所以将相关绝对寻址存入了MBR之中,每次变动都需要运行lilo来更新启动扇区或者MBR。
GRUB可以读取filesystem内(主要是/boot下)的文件,而不必存储内核在硬盘的绝对指针,取而代之的是路径相对路径。所以更改配置文件或者更新移动内核后无需重新安装MBR或者启动扇区部分代码。
阅读(122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