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手头的一个工作是将第三方的图形导入我们自己的系统中,原来已经实现了一种导入方式,个人感觉导入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对原来的代码进行了一次重构,操作方式比原来多了一步,但导入的结果比原来要好处很多,更为重要的是代码更加易于理解,也便于以后的维护工作。
过程:
1.充分理解原有代码的功能与实现原理
理解原来代码的实现方式是很重要的。我们原来的实现方式由于时间关系,更多的考虑了操作上的简便性,而没有把导入图形的精确性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2.对外接口最后改进,开始要保持原有接口的完整性
代码修改的初期,只是在模块内部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保持对外接口不变,这样便于随时进行编译和测试。内部改造完成的差不多之后,修改接口的参数和返回值等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了。
3.逐步进行,随时进行编译与测试
通过编译和测试,保证我们的重构过程没有引入新的bug,同时,保证原有功能没有被破坏。
结果:
重构前 重构后
代码量 3100行左右 1300行左右
可维护性/可理解性 差 强
功能 操作简单,但导入图形会与原来图形存在一些差别 操作比重构前多了一步,但导入 图形与原图无区别
实现原理 复杂 简单
结论:
个人感觉,通过对代码进行重构,程序的性能、可维护性、可理解性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随时对一些代码进行重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总是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兴趣对那些具有“坏味道”的代码进行重构呢?
阅读(129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