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361688
  • 博文数量: 1247
  • 博客积分: 1188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317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4-11-21 09:1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47)

文章存档

2015年(1)

2014年(3)

2013年(3)

2012年(16)

2011年(38)

2010年(141)

2009年(96)

2008年(159)

2007年(158)

2006年(327)

2005年(286)

2004年(19)

分类:

2006-11-13 12:33:33

  中国作家死了?一个很让人认真审视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都会是社会的牺牲品,谁,或者那些社会角色都在扮演着悲情角色?

  
中国作家怎么了?




 

  11月10日,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这之前的30天里,对中国的作家们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10月12日,湖南省作协两位副主席何立伟与王开林,发生肢体冲突。10月24日,为了抗议其 工作单位沈阳市文化局停发工资,曾经的先锋小说家洪峰走上沈阳街头,挂牌“实名”乞讨。10月28日,诗人叶匡政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3000字长文《揭露 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四种死状》,矛头直指中国当代文学的各个相关行业,诸如文学批评、文学研究、文学出版、文学组织……

  水越来越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错位,公众关于中国作家、中国文学的诸多认识,大多模糊而有歧义,讨论中屡屡发生鸡同鸭讲的情况,影响了公众的认识。

  首先需要厘清的概念,便是“作家”。

  在中国,大致存在着两类作家,一般称他们为“体制内作家”和“体制外作家”。两类作家的分野,在于其收入来源的不同。体制内作家,需要加入各级作家协会, 并从现有各类相关机构领取工资,这类机构包括各级作协、文联、文化局及附属单位。上面提到的何立伟、王开林和洪峰都属于这类作家;而前段时间被称为“国家 一级诗人”的赵丽华女士,其正式称谓应该是“国家一级作家”,正高职称。这类作家,其身份的获得,和他们写不写作、写作质量如何没有关系。体制外作家,加 不加入作协无关紧要,但作家身份的获得来源于写作,经济来源则五花八门,或者依赖稿费、版税,比如韩寒、郭敬明;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比如诗人叶匡政从事出 版业,作家海岩从事商业,先锋作家格非在大学教书。

  “洪峰乞讨风波”中,上述两类作家严重地对立。在洪峰看来,乞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而在韩寒看来:“对于洪峰,首先,他不是一个作家,不是 说进了作协就叫作家。是否独立,是否爱国,才是标准,不依附于哪个部门吃大锅饭,有生存能力能自己养活自己,才是标准。”

  其次需要厘清的概念,则是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的关系。

  单就“体制内作家”来说,相当一部分作家和中国文学的关系不大。对他们而言,“作家”仅仅是一种职称,一种行政职务。固然,有相当一部分“体制内作家”曾 经创作出和正在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这类作家,相对于庞大的“体制内作家”群体而言,则凤毛麟角,不成比例。中国文学的创作,很大部分由“体制外作家”承 担。而有些作家只对单位负责,不对文学负责。

  中国作家死了,或者说,中国文学死了,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传达的是公众和部分作家对中国文学现状的不满。在公众的眼里,中国的作家们实际上活得越来越 好,既继续享有旧有的体制荣誉,也享有新兴的市场利益,既领着工资,也拿着版税。然而,中国文学的现状却是越来越糟,作家和批评家的独立性受到质疑,文学 作品难以获得公众认可,文学评判体系屡受诟病,文学市场充斥着假冒伪劣……所谓“文学死了”,既指称虚拟的“文学精神”在当下社会的湮灭,也指称实在的一 整套“文学生产体系”的崩盘。这是现实,也是无物之阵———在当下的中国,相当一部分作家和文学无关,那么,谁该对中国文学的虚弱现状负责?

据《南都周刊》

阅读(2508) | 评论(1) | 转发(0) |
0

上一篇:删博

下一篇:寻找类人猿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