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26491
  • 博文数量: 1279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308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8-03-07 16:26
个人简介

Linux学习小标兵,专注Linux资讯分享,技术文章分享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79)

文章存档

2023年(236)

2022年(285)

2021年(265)

2020年(248)

2019年(213)

2018年(32)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21-03-22 23:04:52

导读 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仅限于用户数据的安全应用,职能部门还应将监管深入至算法机制层面,督促互联网企业不断优化大数据算法,坚决杜绝大数据技术成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帮凶,营造风清气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大数据下商家对消费者也要一视同仁大数据下商家对消费者也要一视同仁

打车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相关运营商以APP为平台,以手机为介质,以数据为牵引,高效对接出行乘客与运营车辆,实现了需求与服务的快速匹配、人与车的良好互动,便利了群众出行,提高了司机收入。短短几年,打车APP已经发展成消费者手机中必不可少的功能软件之一,并重构了城市交通出行业态,对改善交通运行效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类新兴服务本该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同步优化,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有些打车APP运营商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动起了“看人下菜碟”的脑筋。

商家检测获取用户手机型号、价格等信息后,运用大数据算法对用户消费能力进行分层,单方面判定用户消费意愿,然后有针对性、指向性、倾向性地分层推送高价服务或产品,并制定出差异性价格,在“不动声色”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大数据算法下的“看人下菜碟”实际上是“看数据下菜碟”,消费者所能获取的服务、所要支付的价钱,早就暗中被自己的数据定了位。普通消费者难以敏锐洞察其存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任由商家宰割的羔羊。消费看似自主选择,价格看似公开透明,实则是消费者在知情权、选择权均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被动接受的有关推送。

通常来讲,在确保消费者合理知情权、尊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企业、商家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务或商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串联服务与需求的平台滥用大数据算法,背离了对消费者一视同仁、坦诚相待的诚信经营理念,向高价手机机主有倾向性地配置高价服务,就在客观上剥夺了消费者对服务的自主选择机会,这一无异于强买强卖的做法,自然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会损害平台好不容易积累的口碑,无异于玩火行为。

对这一现象,相关打车APP企业应深刻自省,自觉维护消费者合理知情权、选择权,谋求企业的长远稳健发展。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引起重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仅限于用户数据的安全应用,职能部门还应将监管深入至算法机制层面,督促互联网企业不断优化大数据算法,强化优质服务供给,合理公开平台信息,坚决杜绝将大数据技术变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帮凶,营造风清气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本文来自《Linux就该这么学》官方资讯站
阅读(50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