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0606
  • 博文数量: 6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8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6-02-25 15:5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20年(1)

2016年(62)

我的朋友

分类: C/C++

2016-03-07 18:50:57

[cpp] view plain copy
  1. template <class T>  
  2. class vector {  
  3. private:  
  4.     T* pbegin;  
  5.     int n; //当前大小  
  6. public:  
  7.     vector() {  
  8.         pbegin = new T[100]; //暂时先固定大小  
  9.         n = 0;  
  10.     }  
  11.       
  12.     T* begin() {  
  13.         return pbegin;  
  14.     }  
  15.     void insert(T d){  
  16.         pbegin[n++] = d;  
  17.     }  
  18.     typedef T* iterator; //vector的迭代器就是基础指针类型  
  19. };  
我们知道,vector是数组实现的,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数组的首地址,就能知道后面每个元素的位置,所以,访问vector的迭代器,其实就是一个基础的指针类型,我们可以通过++,--等操作,来遍历访问该vector。

[cpp]
 view plain copy
  1. //测试vector  
  2.     vector<int> a;  
  3.     a.insert(1);  
  4.     a.insert(2);  
  5.     vector<int>::iterator itra;  
  6.     itra = a.begin();  
  7.     printf("%d/n", *itra);   
  8.     itra++;  
  9.     printf("%d/n", *itra);  
  10.     itra--; //基础指针类型都支持++,--,+,-等操作符  
  11.     printf("%d/n", *itra);  
 哇~~,原来vector的迭代器那么简单,那么,我们来考虑一下List,这是链表,我们知道,链表每个元素都存储在不同的位置,我们一般通过指向下一个元素的next指针来找到下一个元素。那么,我们怎么样来设计一个迭代器,然后可以直接对这个迭代器进行++,--等操作二遍历访问整个链表呢:
[cpp] view plain copy
  1. template <class T>  
  2. class List{  
  3. private:  
  4.     struct Node{ //链表的节点  
  5.         T data;  
  6.         Node* next;  
  7.     };  
  8.     Node* pbegin; //表头  
  9.     class List_iterator{ //链表的迭代器  
  10.         Node* cur; //当前指向  
  11.     public:  
  12.         void operator = (Node* ptr) {  
  13.             cur = ptr;  
  14.         }  
  15.         void operator ++ () {  
  16.             cur = cur->next;  
  17.         }  
  18.         // ...还可以重载-- + -等操作符  
  19.         T operator * (){  
  20.             return cur->data;  
  21.         }  
  22.     };  
  23. public :  
  24.     List() {  
  25.         pbegin=NULL;  
  26.     }  
  27.     Node* begin() {  
  28.         return pbegin;  
  29.     }  
  30.     void insert(T d) {  
  31.         Node* p=pbegin;  
  32.         while(p && p->next) p=p->next;  
  33.         Node* t = new Node;  
  34.         t->data = d;  
  35.         t->next = NULL;  
  36.         if(pbegin==NULL)  
  37.             pbegin = t;  
  38.         else  
  39.             p->next = t;  
  40.     }  
  41.     typedef List_iterator iterator; //List的迭代器是一个类  
  42. };  

为List设计的迭代器是一个类,这个类支持++操作来向后移动遍历链表:

[cpp] view plain copy
  1. /测试List  
  2.     List<int> b;  
  3.     b.insert(1);  
  4.     b.insert(2);  
  5.     List<int>::iterator itrb;  
  6.     itrb = b.begin();  
  7.     printf("%d/n", *itrb);  
  8.     itrb++; // 该迭代器只支持++  
  9.     printf("%d/n", *itrb);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迭代器是跟容器紧密结合的,不同的容器,它的迭代器不同,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可以通过该迭代器,来遍历访问这个容器里面的元素。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在STL设计算法时,可以脱离容器而设计更加通用的算法。比如,在容器中查找一个元素。查找,这个操作一般来说就是遍历整个集合,然后找到那个要找的元素,但是,如果没有迭代器,我们需要为vector和List设计两个查找算法,因为找下一个元素在vector和List中的操作不同。同样的思想却要两套代码,显然这是不优秀的。

      有了模板,我们可以将算法和特定的数据分离开来,而有了迭代器,我们可以将算法和特定的容器分离开来。

1. 迭代器(iterator)是一中检查容器内元素并遍历元素的数据类型。
(1) 每种容器类型都定义了自己的迭代器类型,如vector:
vector::iterator iter;这条语句定义了一个名为iter的变量,它的数据类型是由vector定义的iterator类型。
(2) 使用迭代器读取vector中的每一个元素:
vector ivec(10,1);
for(vector::iterator iter=ivec.begin();iter!=ivec.end();++iter)
{
    *iter=2; //使用 * 访问迭代器所指向的元素
}
const_iterator:
只能读取容器中的元素,而不能修改。
for(vector::const_iterator citer=ivec.begin();citer!=ivec.end();citer++)
{
    cout<<*citer;
    //*citer=3; error
}
vector::const_iterator 和 const vector::iterator的区别
const vector::iterator newiter=ivec.begin();
*newiter=11; //可以修改指向容器的元素
//newiter++; //迭代器本身不能被修改 
(3) iterator的算术操作:
iterator除了进行++,--操作,可以将iter+n,iter-n赋给一个新的iteraor对象。还可以使用一个iterator减去另外一个iterator.
const vector::iterator newiter=ivec.begin();
vector::iterator newiter2=ivec.end();
cout<<"\n"< 一個很典型使用vector的STL程式:
1 #include
2 #include

4 using namespace std;

6 int main() {
7 vector ivec;
8 ivec.push_back(1);
9 ivec.push_back(2);
10 ivec.push_back(3);
11 ivec.push_back(4);
12 
13 for(vector::iterator iter = ivec.begin();1. iter != ivec.end(); ++iter)
14 cout << *iter << endl;
15 }
2. Iterator(迭代器)模式
一、概述
    Iterator(迭代器)模式又称Cursor(游标)模式,用于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 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或者这样说可能更容易理解:Iterator模式是运用于聚合对象的一种模式,通过运用该模式,使得我们可以在不知道对象内部表示的情况下,按照一定顺序(由iterator提供的方法)访问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
    由于Iterator模式的以上特性:与聚合对象耦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运用,一般仅用于底层聚合支持类,如STL的list、vector、stack等容器类及ostream_iterator等扩展iterator。
    根据STL中的分类,iterator包括:
Input Iterator:只能单步向前迭代元素,不允许修改由该类迭代器引用的元素。
Output Iterator:该类迭代器和Input Iterator极其相似,也只能单步向前迭代元素,不同的是该类迭代器对元素只有写的权力。
Forward Iterator:该类迭代器可以在一个正确的区间中进行读写操作,它拥有Input Iterator的所有特性,和Output Iterator的部分特性,以及单步向前迭代元素的能力。
Bidirectional Iterator:该类迭代器是在Forward Iterator的基础上提供了单步向后迭代元素的能力。
Random Access Iterator:该类迭代器能完成上面所有迭代器的工作,它自己独有的特性就是可以像指针那样进行算术计算,而不是仅仅只有单步向前或向后迭代。
    这五类迭代器的从属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箭头A→B表示,A是B的强化类型,这也说明了如果一个算法要求B,那么A也可以应用于其中。

input output
      \ /
forward
       |
bidirectional
       |
random access
 图1、五种迭代器之间的关系
    vector 和deque提供的是RandomAccessIterator,list提供的是BidirectionalIterator,set和map提供的 iterators是 ForwardIterator,关于STL中iterator迭代器的操作如下:
说明:每种迭代器均可进行包括表中前一种迭代器可进行的操作。
迭代器操作                      说明
(1)所有迭代器
p++                              后置自增迭代器
++p                              前置自增迭代器
(2)输入迭代器
*p                                 复引用迭代器,作为右值
p=p1                             将一个迭代器赋给另一个迭代器
p==p1                           比较迭代器的相等性
p!=p1                            比较迭代器的不等性
(3)输出迭代器
*p                                 复引用迭代器,作为左值
p=p1                             将一个迭代器赋给另一个迭代器
(4)正向迭代器
提供输入输出迭代器的所有功能
(5)双向迭代器
--p                                前置自减迭代器
p--                                后置自减迭代器
(6)随机迭代器
p+=i                              将迭代器递增i位
p-=i                               将迭代器递减i位
p+i                                在p位加i位后的迭代器
p-i                                 在p位减i位后的迭代器
p[i]                                返回p位元素偏离i位的元素引用
p p<=p1                           p的位置在p1的前面或同一位置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p>p1                             如果迭代器p的位置在p1后,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p>=p1                           p的位置在p1的后面或同一位置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只有顺序容器和关联容器支持迭代器遍历,各容器支持的迭代器的类别如下:
容器                 支持的迭代器类别            容器               支持的迭代器类别            容器                 支持的迭代器类别
vector              随机访问                      deque              随机访问                       list                   双向
set                   双向                            multiset            双向                           map                 双向
multimap          双向                             stack                不支持                        queue              不支持
priority_queue   不支持
二、结构
Iterator模式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Iterator模式类图示意
三、应用
    Iterator模式有三个重要的作用:
1)它支持以不同的方式遍历一个聚合.复杂的聚合可用多种方式进行遍历,如二叉树的遍历,可以采用前序、中序或后序遍历。迭代器模式使得改变遍历算法变得很容易: 仅需用一个不同的迭代器的实例代替原先的实例即可,你也可以自己定义迭代器的子类以支持新的遍历,或者可以在遍历中增加一些逻辑,如有条件的遍历等。
2)迭代器简化了聚合的接口. 有了迭代器的遍历接口,聚合本身就不再需要类似的遍历接口了,这样就简化了聚合的接口。
3)在同一个聚合上可以有多个遍历 每个迭代器保持它自己的遍历状态,因此你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遍历。
4)此外,Iterator模式可以为遍历不同的聚合结构(需拥有相同的基类)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即支持多态迭代。
    简单说来,迭代器模式也是Delegate原则的一个应用,它将对集合进行遍历的功能封装成独立的Iterator,不但简化了集合的接口,也使得修改、增 加遍历方式变得简单。从这一点讲,该模式与Bridge模式、Strategy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Iterator模式所讨论的问题与集合密切相关, 造成在Iterator在实现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将在示例部分进行讨论。
四、优缺点
     正如前面所说,与集合密切相关,限制了 Iterator模式的广泛使用,就个人而言,我不大认同将Iterator作为模式提出的观点,但它又确实符合模式“经常出现的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的 特质,以至于我又不得不承认它是个模式。在一般的底层集合支持类中,我们往往不愿“避轻就重”将集合设计成集合 + Iterator 的形式,而是将遍历的功能直接交由集合完成,以免犯了“过度设计”的诟病,但是,如果我们的集合类确实需要支持多种遍历方式(仅此一点仍不一定需要考虑 Iterator模式,直接交由集合完成往往更方便),或者,为了与系统提供或使用的其它机制,如STL算法,保持一致时,Iterator模式才值得考 虑。
五、举例
    可以考虑使用两种方式来实现Iterator模式:内嵌类或者友元类。通常迭代类需访问集合类中的内部数据结构,为此,可在集合类中设置迭代类为friend class,但这不利于添加新的迭代类,因为需要修改集合类,添加friend class语句。也可以在抽象迭代类中定义protected型的存取集合类内部数据的函数,这样迭代子类就可以访问集合类数据了,这种方式比较容易添加新的迭代方式,但这种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缺点:这些函数只能用于特定聚合类,并且,不可避免造成代码更加复杂。
    STL的list::iterator、deque::iterator、rbtree::iterator等采用的都是外部Iterator类的形式,虽然STL的集合类的iterator分散在各个集合类中,但由于各Iterator类具有相同的基类,保持了相同的对外的接口(包括一些traits及tags等,感兴趣者请认真阅读参考1、2),从而使得它们看起来仍然像一个整体,同时也使得应用algorithm成为可能。我们如果要扩展STL的iterator,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否则,我们扩展的iterator将可能无法应用于各algorithm。
以下是一个遍历二叉树的Iterator的例子,为了方便支持多种遍历方式,并便于遍历方式的扩展,其中还使用了Strategy模式(见笔记21):
(注:1、虽然下面这个示例是本系列所有示例中花费我时间最多的一个,但我不得不承认,它非常不完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参考下面的参考材料将其补充完善,或提出宝贵改进意见。2、 我本想考虑将其封装成与STL风格一致的形式,使得我们遍历二叉树必须通过Iterator来进行,但由于二叉树在结构上较线性存储结构复杂,使访问必须 通过Iterator来进行,但这不可避免使得BinaryTree的访问变得异常麻烦,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认真考虑。3、以下只提供了Inorder<中序>遍历iterator的实现。)

阅读(94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