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78436
  • 博文数量: 58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6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5-11-27 08:37
个人简介

从linux了解世界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5)

2016年(51)

2015年(2)

我的朋友

分类: Java

2016-07-30 13:16:28

明白了jvm内存模型就可以进一步研究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了,看到了一篇很好的博客: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783345.html
整理下自己需要的内容如下:
由于Java虚拟机规范并没有对如何实现垃圾收集器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各个厂商的虚拟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垃圾收集器,几种常见的垃圾收集算法的核心思想:
1.Mark-Sweep(标记-清除)算法
这是最基础的垃圾回收算法,之所以说它是最基础的是因为它最容易实现,思想也是最简单的。标记-清除算法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标记阶段的任务是标记出所有需要被回收的对象,清除阶段就是回收被标记的对象所占用的空间。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标记-清除算法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容易产生内存碎片,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后续过程中需要为大对象分配空间时无法找到足够的空间而提前触发新的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2.Copying(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Mark-Sweep算法的缺陷,Copying算法就被提了出来。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 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出现内存碎片的问题。具体过程如下 图所示:

  这种算法虽然实现简单,运行高效且不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但是却对内存空间的使用做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能够使用的内存缩减到原来的一半。

  很显然,Copying算法的效率跟存活对象的数目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存活对象很多,那么Copying算法的效率将会大大降低。

3.Mark-Compact(标记-整理)算法

  为了解决Copying算法的缺陷,充分利用内存空间,提出了Mark-Compact算法。该算法标记阶段和Mark-Sweep一样,但是在完成标记之后,它不是直接清理可回收对象,而是将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4.Generational Collection(分代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算法是目前大部分JVM的垃圾收集器采用的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对象存活的生命周期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将堆 区划分为老年代(Tenured Generation)和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老年代的特点是每次垃圾收集时只有少量对象需要被回收,而新生代的特点是每次垃圾回收时都有大量的对象需要被回收,那么就可以根 据不同代的特点采取最适合的收集算法。

  目前大部分垃圾收集器对于新生代都采取Copying算法,因为新生代中每次垃圾回收都要回收大部分对象,也就是说需要复制的操作次数较少,但 是实际中并不是按照1:1的比例来划分新生代的空间的,一般来说是将新生代划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 Eden空间和其中的一块Survivor空间,当进行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Survivor空间中,然后清 理掉Eden和刚才使用过的Survivor空间。

  而由于老年代的特点是每次回收都只回收少量对象,一般使用的是Mark-Compact算法。

  注意,在堆区之外还有一个代就是永久代(Permanet Generation),它用来存储class类、常量、方法描述等。对永久代的回收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常量和无用的类。

典型的垃圾收集器:
CMS(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它是一种并发收集器,采用的是Mark-Sweep算法。
G1收集器是当今收集器技术发展最前沿的成果,它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收集器,它能充分利用多CPU、多核环境。因此它是一款并行与并发收集器,并且它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

面补充一下关于内存分配方面的东西:

  

  对象的内存分配,往大方向上讲就是在堆上分配,对象主要分配在新生代的Eden Space和From Space,少数情况下会直接分配在老年代。如果新生代的Eden Space和From Space的空间不足,则会发起一次GC,如果进行了GC之后,Eden Space和From Space能够容纳该对象就放在Eden Space和From Space。在GC的过程中,会将Eden Space和From  Space中的存活对象移动到To Space,然后将Eden Space和From Space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的过程中,To Space无法足够来存储某个对象,就会将该对象移动到老年代中。在进行了GC之后,使用的便是Eden space和To Space了,下次GC时会将存活对象复制到From Space,如此反复循环。当对象在Survivor区躲过一次GC的话,其对象年龄便会加1,默认情况下,如果对象年龄达到15岁,就会移动到老年代 中。

一般来说,大对象会被直接分配到老年代,所谓的大对象是指需要大量连续存储空间的对象,最常见的一种大对象就是大数组,比如:

byte[] data = new byte[4*1024*1024]

这种一般会直接在老年代分配存储空间。

当然分配的规则并不是百分之百固定的,这要取决于当前使用的是哪种垃圾收集器组合和JVM的相关参数。


阅读(154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