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src/linux-2.6.19/include/net/dst.h
最终生成的IP数据报的路由称为目的入口(dst_entry),目的入口反映了相邻的外部主机在本地主机内部的一种“映象”,目的入口在内核中的定义如下
struct dst_entry
{
struct dst_entry *next;
atomic_t __refcnt;
int __use;
struct dst_entry *child;
struct net_device *dev;
short error;
short obsolete;
int flags;
unsigned long lastuse;
unsigned long expires;
unsigned short header_len;
unsigned short nfheader_len;
unsigned short trailer_len;
u32 metrics[RTAX_MAX];
struct dst_entry *path;
unsigned long rate_last;
unsigned long rate_tokens;
struct neighbour *neighbour;
struct hh_cache *hh;
struct xfrm_state *xfrm;
int (*input)(struct sk_buff*);
int (*output)(struct sk_buff*);
#ifdef CONFIG_NET_CLS_ROUTE
__u32 tclassid;
#endif
struct dst_ops *ops;
struct rcu_head rcu_head;
char info[0];
};
dst_entry->__refcnt
"目的入口"的引用计数,创建成功后即设为1
dst_entry->__use
一个统计数值,该"目的入口"被使用一次(发送一个IP数据报),__use就加1
dst_entry->dev
该路由的输出网络设备接口
dst_entry->flags
标志位,其取值可以是DST_HOST, DST_NOXFRM, DST_NOPOLICY, DST_NOHASH, DST_BALANCED(用在路由有多路径的情况下)
dst_entry->lastuse
一个时间值,每次目的入口被用于发送IP数据报,就将该值设置为当前系统时间值。该值被用于几个地方,路由缓存表
rt_hash_table是一个很大的数组(依据系统的内存大小而定),每一项都是一个struct
rtable的链表,当要往缓存表的某一个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的struct
rtable时,如果这个链表的长度已经超出ip_rt_gc_elasticity(值为8),则需要删掉一个当前使用价值最低的,已保持链表长度的平
衡。函数rt_score()就是用于为每个struct rtable计算价值分数,分数是一个32位值,最高位表示非常有价值,当struct
rtable的成员rt_flags上有标志RTCF_REDIRECTED或RTCF_NOTIFY,或者目的入口的超时时间未到时,置该位,次高位价
值次之,余下的30位由lastuse决定,该目的入口距上次使用时间越长,价值越低。另外,用于在rt_may_expire函数中判断一个
struct rtable是否超时。
dst_entry->expires
一个超时时间值,定时器rt_periodic_timer定期扫描路由缓存表rt_hash_table,如果发现expires值为0,或者小于当前系统时间值,并符合其它超时条件,则把该路由从缓存表中删除。
dst_entry->neighbour
为该路由绑定的邻居节点(与ARP相关)
dst_entry->hh
硬件头缓存,ARP解析得到的邻居的mac地址缓存在这里,再次发送IP数据报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到ARP缓存中去取硬件头。
dst_entry->input
dst_entry->output
input和output分别是该目的入口的输入和输出函数。
阅读(3370)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