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075
  • 博文数量: 4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5-04-10 15:2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5年(4)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其他平台

2015-04-22 10:10:34

    “就算让进化重演一百万次,人类这样的生物也可能不会再出现一次了。”1989年,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在《奇妙的生命》一书的结尾处这样写道。

    昨天晚上,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上珍贵的70亿无毛两足灵长类里的一小群人,聚集在浙江科技馆,向好奇心致敬。以“演化”为主题的第四届菠萝科学奖由浙江省科技馆、果壳网联合主办,过去三年,一批妙趣横生但略显无厘头的科研成果通过这种形式被挖掘出来。今年的菠萝科学奖继续保持着这种气质和个性。

    “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名字偏好与幸福感”、“一坨肉的365天”……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各种,昨天都出现在了这个好奇心的舞台上。

    记录365天的肉后

    他不再吃腊肉

    张弘弢目前在一家报社任摄影记者。3年前,他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深度报道的文字记者。“喜欢摄影,所以转改行了。”张弘弢并不是第一次改变专攻方向,他在本科学的专业是生物学。

    交换名片后,张弘弢递过来“一坨肉”——一张照片纸剪出来的肉,后面写着他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昨天来的时候发现名片不够,就去冲印、剪出了20多张特制‘名片’。”

    这坨肉,正是他来菠萝科学奖的原因。因为记录了“带着一段蝴蝶骨的一坨肉”一年,他获得了今年的菠萝Me奖。

    这块肩胛骨位置的猪肉,张弘弢叫它“肉肉”。2014年1月1日开始,他把肉肉放在朝东的客厅窗边。用一套影棚灯、一台中画幅相机和一个微距镜头,组成了给“肉肉”拍大片的专门“工作室”,开始做这个行为艺术。张弘弢想看看,和速冻箱里同样一块肉相比,一年后的“肉肉”会如何。

    他专门给肉肉开微博,ID“一坨肉肉的一年”,每天的评论、转发,从个位数飙升到上百、上千。

    “肉肉”从一块小鲜肉,慢慢地干瘪,腐烂。到2014年12月31日,“肉肉”已经和细菌、蛆一道灰飞烟灭,只剩下铮铮蝴蝶骨和薄薄一层黑色。

    速冻箱里拿出来的肉,和《星际穿越》里冷冻休眠后钻出来的马特·达蒙一样,跟进去之前一样年轻风骚。

    365天,作品完成了,“肉肉”和速冻“肉肉”都还在张家客厅里,“我等着有机会做展览”。

    有人问张弘弢:“这件事情,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这一问,问得大家像是看到了“肉肉”身上的霉花、白蛆,嗅到了恶臭。

    “‘坚持’这个词不存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是很痛苦的,但我观察这个过程,和网友互动,满足我的好奇心,获得了很多乐趣,所以这就不是要坚持的事情,你需要坚持打游戏 ,坚持呼吸吗?”张弘弢说,“肉肉”不是一直臭的,大约7天是它的臭味高峰爆发结点,之后开始慢慢好转,总的来说,有盒子包着,也不怎么有味。

    虽然对这块科学的“肉肉”充满感情,但是这个作品依然对张弘弢产生了影响,去年冬天开始,他再不吃腊肉、腊肠了,“酱油、香料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肉腐烂的过程,但是这又能阻止得了什么?‘肉肉’在冬天的常温下,第二天就有腐化趋势了。”

    多喜欢自己的名字

    你就有多幸福

    你有多喜欢你的名字?心理学家会建议你,放下手边的事情,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因为,科学家正经高端的研究发现,你有多爱自己的名字,就会感觉有多幸福。

    这件事情在心理学领域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名字偏好”,指人们对自己名字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已有研究表明,该现象在不同文化、语言、种族和年龄的个体中普遍存在。并且,名字偏好与人们的心理健康、行为决策等有着密切联系。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蔡华俭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名字偏好,可以预测个体的幸福感。也就是说,一个人越喜欢自己的名字,就会越幸福。这项研究,获得了2015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

    而对名字的偏好,和对幸福的感受,都和遗传有关。

    在蔡华俭课题组正式的研究中,课题组考察了304对来自北京的青少年双生子(平均年龄18岁),调查每名双生子独立完成名字偏好和主观幸福感的问卷。

    结果发现,名字偏好的遗传度有47%。也就是,如果你妈妈很喜欢自己的名字,你也有一半的可能,会很喜欢自己的名字。

    课题组的这项研究还发现: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受遗传的影响,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幸福遗传度都为33%。

    知道了这个科学道理,大家其实是有机会、有的放矢地提高幸福感——调整自己对名字的喜爱程度啊!课题组的研究还启发了我们:拜托爸妈,不要坑孩子,你决定了孩子一辈子的名字(大多数人这辈子不会折腾去改名字),不要搞得他们连自我调节对名字喜爱程度的空间都没有。

    记者的一个朋友,刚刚喜得儿子,想着寓意“有容乃大”,给孩子取名“乃大”。如果这样完全不顾及孩子未来,可能会面临的社会压力,孩子将来享受人生幸福感爆棚的机会,估计只能在使用网名的时候。

    当然,也没啥不可以,刘德华、冯德伦,应该比他们叫刘福荣、冯进财的时候,幸福很多吧。

    本报通讯员 常卓瑾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阅读(60)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80后残疾小伙成立志愿团 4年免费为2.5万人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