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70
  • 博文数量: 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5-04-07 22:41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5年(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其他平台

2015-04-17 21:05:04

  创客说

  嗅觉

  吴坤觉得,自己“比较注意观察生活”,就是生活中的细微碎片,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嗅到商机,碰撞到灵感。

  竞争力

  或许更多创业者认为技术和产品是核心,但吴坤却坚持认为,提供高技术产品的同时,为对方提供的服务、应用和解决方案才是竞争力。

  还记得前不久刚刚火起来的站在手机屏幕上跳舞的3D小熊吗?眼前看到的小熊,就像从手机里钻出来一样。这门火得不行的技术叫AR技术,说简单点,就是将虚拟物体与现实环境叠加到同一个画面。这正是全动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坤正在进行的主打技术研发。

  不过,吴坤带着公司做的技术,比小熊跳舞可高端多了。比如虚拟人物在真人身旁共舞,比如网上衣帽在屏幕上试穿试戴,还有家具的虚拟摆放……如今,这位80后又在酝酿创业的第三次转折,前次是从贸易公司到科技公司,这一次,他要投身互联网产业了。

  在美初次创业

  代购捞到第一桶金 金融风暴中遭遇失败

  吴坤是个不折不扣的“创客”。只是他不是凭鬼斧神工的创造而创业,而是凭“嗅觉”。

  高中起就留学美国的他是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美国,他大学学的是计算机,所以毕业后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电脑公司做研发。只是不到一年就辞职了。

  辞职当然是为创业。那是大概2004年,珠三角一带的电子行业崛起,PC产品盛行,如鼠标、键盘、电脑等等,货源不断。吴坤虽然只有20岁出头,但已经敏锐洞察,这类商品在国内实在比美国便宜太多了,这是商机呀!“那时候,一个64MB内存的mp3美国卖199美元”,吴坤从国内发去的货才卖40几美元还要赚一半的利润。2005到2007年,是他当“倒爷”、做“代购”的黄金三年。生意最火时,深圳、东莞的六七个产PC原件的工厂都是专门为他供货。而他的公司在纽约、洛杉矶、休斯顿都建立了分部。他们一个月要接上十来个集装箱的货,提供给美国的各个大型公司。那是他人生挖到的第一桶金。

  挫折总是会来。“代购”生意红火了三四年,格局就变了。美国的各大公司纷纷在中国建起采购中心,他们不再需要吴坤的中转。接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袭来,吴坤的公司名存实亡。

  回家二次创业

  进军互动展示领域 软硬兼备更有竞争力

  因为家庭原因,2009年,吴坤回到了成都。创业的一次失利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他的嗅觉依然敏锐,在找寻下一个项目。

  在国外的一些渠道,他接触到了全息投影,一种纳米材质的高清屏显。这种高端技术的硬件设备当时在国内还不多见,吴坤嗅到了商机。

  很快,他同国外的技术公司牵上了线,并于2010年在成都创办了现在这家全动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当然不单纯是全息投影那么简单。有了前次创业的经验,吴坤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核心的竞争力。他开始开发与硬件配套的软件,并构思一系列的互动展示技术。这样一来,销售给对方的产品就从单一的硬件,变为了软硬件兼备的一整套互动展示方案。

  AR技术就是其中最酷炫的一环。商场门前,一群人对着一块巨屏热舞。屏幕就像反光镜一样照出舞者们的动作。但舞着舞着,他们就能看到屏幕中多了许多卡通虚拟人物,一同参与进来,与人们共舞,气氛瞬间被点燃。这一套方案的实现,就是吴坤的产品:从巨屏,到AR技术应用,到多媒体的设计制作,再到合理地展现。

  到目前为止,麦当劳、可口可乐、星巴克、惠普、中国移动等2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和500强企业都跟吴坤的公司有业务往来。从做贸易改成做技术;从出口电子配件,变为进口高科技产品并配套做技术研发。吴坤的二次创业令他华丽转身。

  谋划第三次创业

  嗅到互联网商机 试水“智慧商业O2O”

  吴坤嗅觉一直敏锐。全动科技走到今日,2014年他已开始酝酿转型,或者说“第三次创业”。因为他又嗅到了互联网领域的商机。

  最近,吴坤忙着做两件事,也就是公司的两件新产品。一个是“AR试穿试戴互动”,还有一个,叫“智慧商业O2O”。很前沿,吴坤说,前者“国内只有不超过3家公司能做到自己公司的水准”,而后者,就只有他一家在做。

  “AR试穿试戴互动”,就是在电商平台上虚拟试穿想网购的衣服帽子眼镜。这阵子,吴坤忙着推广,已经有20多家实体商场和一家大型电商平台开始与他合作。而“智慧商业O2O”是个更大的战略。

  如果说试穿试戴只是与互联网平台展开合作,那么“智慧商业O2O”就是吴坤转型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敲门砖。这是一套网络数据分析系统,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wifi覆盖下的商场,顾客在某一门店停留的时间、次数;某一件商品被咨询、试穿、购买的次数;甚至某一顾客最爱光顾的品牌、区域等等,都将被收集,并通过这一系统被分析,结论反馈商家,就能够精准服务顾客。

  “我可能分析出‘最爱买星巴克的人最常吃酸辣粉’这个结论”,依照吴坤的构想,到时候给这顾客的星巴克的小票上都可以附上酸辣粉打折信息。吴坤已与国内20几个商场谈下合作,成都也有几家商场已在洽谈。而这一次的项目成功后,他将再次转身,实现第三次的“创业”。记者 王垚

阅读(6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