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496
  • 博文数量: 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5-04-07 22:4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5年(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其他平台

2015-04-18 12:23:26

  在我们的印象中,被告出庭受审,很多都是被剃了光头、穿着囚服、戴着戒具的。或许不少人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对被告而言,那是一种“羞耻刑”,是难以抹去的心理屈辱。如今,这样的情景或将一去不复返。

  最高人民法院26日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彰显现代司法文明,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穿着识别服、马甲、囚服等具有监管机构标识的服装出庭受审。

  人都是有尊严的,即使涉嫌犯罪,乃至被判刑入狱,除了被剥夺的权利以外,其他的人身权利是不容侵犯的。但在现实中,这种权利常常被漠视。比如,召开公捕大会,绳牵小偷、“小姐”指认现场,还有的为了破案率,审讯嫌疑人时使用刑讯逼供,不但严重侵害嫌疑人的合法权利,还可能制造冤假错案,严重损害司法公平正义。

  被告出庭受审穿识别服、马甲、囚服等,不只是给嫌疑人贴上了“犯罪标签”,还有“有罪推定”之嫌。这既不符合“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又容易致使被告的身份和权利被矮化,法官也容易受“犯罪标签”的影响,简化审判程序,导致审判走过场,甚至可能影响审判结果。嫌疑人没被审判,又怎知其有罪?如果无罪而穿囚服,内心的耻辱又如何洗刷?

  禁止让被告穿囚服出庭,对保障被告或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具有宣示意义。首先,它提醒司法机关和人员必须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不能因为怀疑其涉嫌犯罪就践踏其合法权利,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能因为司法人员掌握了确凿证据,就当庭审只是走过场,有意无意地侵害嫌疑人的合法权利。

  其次,对约束司法权具有警示作用。这一举措实质上要求司法人员学会尊重被告或嫌疑人的权利,进而约束司法权,防止司法权滥用。而对司法机关而言,办案的难度增加了,对办案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了,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司法人员恐被淘汰。

  禁止让被告穿囚服出庭,彰显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突显法治社会人性化的一面。当然,在具体操作层面,还需要有力的监督。

  (实习
阅读(8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