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1414
  • 博文数量: 9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54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12-09 16:5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3)

文章存档

2016年(27)

2015年(66)

我的朋友

分类: 嵌入式

2015-05-02 15:08:19

内核编译(make)之后会生成两个文件,一个Image,一个zImage,其中Image为内核映像文件,而zImage为内核的一种映像压缩文件,Image大约为4M,而zImage不到2M

   如何生成uImage文件?首先在uboot/tools目录下寻找mkimage文件,把其copy到系统/usr/local/bin目录下,这样就完成制作工具。然后在内核目录下运行make uImage,如果成功,便可以在arch/arm/boot/目录下发现uImage文件,其大小比zImage64个字节。

几种linux内核文件的区别:

1vmlinux  编译出来的最原始的内核文件,未压缩。

2zImage   vmlinux经过gzip缩后的文件。

3bzImage bz表示“big 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采用zImagebzImage都行,如果比较大应该用bzImage

4uImage   U-boot专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个长度为0x40tag(64个字节说明这个映像文件的类型、加载位置、生成时间、大小等信息)其实就是一个自动跟手动的区别,有了uImage头部的描述,u-boot就知道对应Image的信息,如果没有头部则需要自己手动去搞那些参数。换句话说,如果直接从uImage0x40位置开始执行,zImageuImage没有任何区别。

5vmlinuz  bzImage/zImage文件的拷贝或指向bzImage/zImage的链接。

6initrd   是“initial ramdisk的简写。一般被用来临时的引导硬件到实际内核vmlinuz能够接管并继续引导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都在生成 vmlinux 后,再对内核进行压缩成为 zImage,压缩的目录是 kernel/arch/arm/boot

     下载到 flash 中的是压缩后的 zImage 文件, zImage 是由压缩后的 vmlinux 和解压缩程序组成


  下载到板子启动的内核zImage
选择(*)编译到zImage里面,开机加载
选择(M)则不会编译到zImage,编译成模块后(make modules)需要的时候,insmod module_name

执行make menuconfig时当选项由未选中变为选中或编进模块时,选项会复原




 

阅读(135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