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ffee/article/details/3051797
在看代码的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发邮件问了xf,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对xf表示感谢。
这里将问题及答案记录下来,作为参考,蓝色的字体为xf给我的回答。
一、为什么需要xloader,xloader所做的工作为什么不直接就让uboot做,而要单独的分出来呢?
我看了xloader的代码,非常短小,所做的工作也很简单,我说说我对代码的理解,不知道正不正确:
在最初始的时候xloader首先对系统进行了初始化(sys_init和ddr_init),然后就进入Xloader_Entry函数,从预定的flash地址(UBOOT_BASE_ADDRESS 0xF8010000)读取uboot image的header,然后比较读取的header中的magic number与预定的magic number(IH_MAGIC 0x27051956)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说明在flash中存在uboot的image。在确定了uboot的存在之后,根据uboot image header中指定的内存地址loadaddress以及数据大小data_size将uboot载入内存,然后在执行了Program_Interconnection_Matrix之后,就跳转到loadaddress开始执行uboot的代码。
如果xloader仅仅完成了上述的功能的话,那为什么不能直接将xloader的功能就集成到uboot中呢。
xloader主要功能是: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外部内存,对我们当前项目就是DDR;引导UBOOT
xloader的运行环境为内部内存sram;这部分是在chip内部,材料比较贵,都是很小一部分空间,不能够运行大的程序。
chip总是留这样一部分sram运行bootrom代码和xloader代码,对这两部分代码的大小进行了限制。所以xloader都很小
功能简单,独立于uboot,uboot功能较多,相当于小系统,代码较大,只能在外部内存运行。
启动顺序:bootrom(内部ram)-》xloader(内部ram)-》uboot(外部ram)-》kernel(外部ram)
二、从xloader跳转到uboot之后程序是怎么走的?
注意到在xloader中有以下几句代码:
loadaddress = ntohl(hdr->ih_load);
data_size = ntohl(hdr->ih_size);
memcpy(loadaddress, (UBOOT_BASE_ADDRESS + 64), data_size);
由此可见,xloader将uboot image中的data_size个字节拷贝到了loadaddress的内存区域内,并且拷贝的字节区域相对于UBOOT_BASE_ADDRESS(即uboot的烧写地址0xF8010000)的偏移为64个字节。
分析程序可知,在UBOOT_BASE_ADDRESS处是uboot image header,而image header结构的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image_header {
uint32_t ih_magic;
uint32_t ih_hcrc;
uint32_t ih_time;
uint32_t ih_size;
...
} image_header_t;
也就是说,header偏移64个字节的地方正是header中的ih_time,也就是loadaddress内存区域开头处的内容为ih_time。
这样的话,一旦在xloader执行了Jump_To_UBoot(loadaddress)之后,程序将跳转到loadaddress出执行,而此时loadaddress处的内容却为ih_time,到这个地方,程序是怎么执行了呢?
这部分没明白啥意思,xloader装载uboot后,直接跳转到uboot执行就ok了
...
第二个问题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uint32_t不是32个字节啊,
uboot前边的header总共64个字节
哦,我明白了,它也真是,直接写sizeof(image_head_t)不就行了吗,非得写64。不过也是我自己粗心大意了。
三、说了一大堆,其实我就是想在源代码级别上了解整个系统从一开始到linux内核成功引导的全过程。
对于第三个问题,由于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够说清楚的,所以准备过几天亲自去找xf问清楚,但是在这之前,我需要先尽量看代码。
阅读(328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