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83
  • 博文数量: 1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9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11-11 16:35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1)

我的朋友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4-12-26 10:28:58

上周末,暴雪嘉年华上公布了《炉石传说》最新的拓展包《Goblins vs Gnomes》,国服译名叫做《地精大战侏儒》。

  这个名称刚刚出现的时候,遭到了不少玩家的非议,包括有人认为国服翻译太过工整,略显死板,有人觉得直译不能体现资料片特色等等。可喜的是,这些疑虑都很快被消除了,因为人们听说台服的译名叫做《炉石战记:哥哥打地地》……


  哥哥与地地背后不得不说的故事……

  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台服这个翻译的时候,可能会跟笔者一样,一时无法get到他的妙义,然后慢慢开始怀疑自己智商,直到最后想明白了才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台服译名使用的是一种不知所谓的双关技巧,“哥哥”指代哥布林,“地地”指代地精,“哥哥打地地”展开来就是“哥布林打地精”。(台服把侏儒叫做“地精”。)

  另外,“哥哥打地地”又正好与“哥哥打弟弟”谐音,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90年代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妈推开一个超生的四口之家大门,看见哥哥和应该被计生委罚款的弟弟正在嬉笑打闹的欢乐场景,想象空间无限。

  经过这样一解释,是不是觉得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不会做鲁迅的阅读题了?没错,就是这么有内涵!信达雅!


  雷人的台译,看到第几个你哭了……

  台湾翻译并不是第一次雷到人了,远的不说,刚刚测试不久的《风暴英雄》(Heroes of the Storm )在台湾就被翻译成《暴雪英霸》,和《哥哥打地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 )在台湾译做《阴尸路》,一个恐怖游戏活生生被叫出了男科疾病的味道。

  2001年,微软在Xbox上推出了《Halo》,中文译名老老实实叫《光环》,台湾译名硬要走意境风翻成《最后一战》,结果2004年《Halo2》出了,台湾的翻译哭了……(现在已经快打到第五战 了……)

  还有比如《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被翻译成《恶灵古堡》,整个Low成了三流恐怖电影;《镜之边缘》(Mirror's Edge )被翻译成《靓颖特务》,听到之后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一些警匪类A片的桥段。

  除了游戏,别忘了还有经典的台版电影译名,什么《肖申克的救赎》翻成《刺激1995》,《加勒比海盗》翻成《神鬼奇航》,《盗梦空间》翻成《全面启动》,《宇宙英雄奥特曼》翻成《超 人力霸王》等等……为了两岸情谊,就不再多举例了……

  两岸翻译背后的文化差异

  总体而言,大陆的翻译往往采用直译,尽量保留英文原本的意思。而台湾翻译更像是一个很想紧跟互联网,但是明明家里宽带就还没通的老学究,不甘心直译原文,总想在译名里掉点书包,搞点巧思,最后弄巧成拙。

  实际上,大部分直译很难体现出深刻的差别,毕竟英文对照转换成中文没有给译者太大的发挥空间。只是由于汉语习惯,两个字的英文标题往往会被扩充称四个字的标题,以增强韵律感,更易于阅读和记忆。

  台湾游戏在某些直译案例上也偶有佳作,比如《星际争霸》(STAR CRAFT)在台服就叫《星海争霸》,听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风味。

  而当涉及到意译的时候,台湾译者就显现出了比大陆翻译庞大无数倍的脑洞。由于地缘和文化贴近性,台湾的意译中会参考大量的日本动漫、韩国文化和闽南文化。比如手机游戏《割绳子》 (Cut Rope)的台湾译名就是《我的蛙蛙哪有那么爱吃糖》,来自于风靡日本的轻小说《我的妹妹哪有那么可爱》……虽然显得无比浮夸,但深究下来竟是有据可考的。 (有一个小插曲,《割绳子》在中国区APP Sotre上一度被直接音译为“卡特罗布”……不知道厂商是找了哪个骗子翻译……)

  在脱离了台湾文化环境的前提下去讨论这些译名的优劣,其实并不太公平。台湾游戏的翻译模式或许不太适用游戏名称,但用来翻译游戏里大段的文本或者语音对话,却非常生动,包括一些 玩台服的大陆玩家也颇为认同。或许台湾玩家就是更喜欢绕个弯才能想明白的《哥哥打弟弟》,谁也说不定。



更多精彩游戏

阅读(63)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