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启动对于手机芯片老大高通,因向中国手机企业收取所谓专利授权费(过高授权费率)反垄断调查之时,还遭到国内手机企业及业内某些人士抨击和不屑之后,到了今年却是风头突转,我们国内的企业和业内人士好似一夜之间变成了专利的卫道士。
但令我们感到意外和不解的是,就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启动对于手机芯片老大高通因向中国手机企业收取所谓专利授权费(过高授权费率)反垄断调查之时,还遭到国内手机企业及业内某些人士抨击和不屑之后,到了今年却是风头突转,我们国内的企业和业内人士好似一夜之间变成了专利的卫道士,甚至将专利的作用提升到了决定手机企业生死的程度。这近乎于180度的大转弯,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背后的真实原因和手机专利,在手机产业竞争中对于手机企业所起到的实际作用。
回望目前热炒的中国手机专利大战的源头,就我们观察(不一定客观,且不具针对性),在高通中国反垄断调查迟迟未果之际,某业内人士数篇有关中国手机企业专利对比的分析文章见诸各主流网络媒体,通过这数篇文章,我们从中得到的最大结论就是,后来报道中可能会在国内手机市场挑战专利战的厂商具备专利优势,期间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高通反垄断调查表态称,相信高通能够与中国反垄断机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强调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需要“平等的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高通CEO Paul Jacobs会后告诉《华尔街日报》,李克强总理的表态让他很高兴。这系列的表态被业内解读为中国方面对于高通反垄断调查欲淡化处理的标志。也就是说对于高通来说,最坏的结果也就是适当降低向中国手机企业征收专利授权费的比率,其以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在中国依然会畅行无阻。而此前中国手机企业希望通过反垄断取消高通授权费的希望将落空,之后中国厂商专利战的文章开始出现,且愈演愈烈。不知业内人士看到这个过程作何感想?
我们认为这是国内某些掌握一定专利的手机企业精心策划的局。即它们之前已经预料到高通反垄断调查的最坏结果,所以提前放出自己拥有专利优势的观点,无非是借助高通向国内其他没有专利积累或者专利积累相对弱小的企业收取专利授权费。按通俗的解释理由就是被反垄断调查的高通依然可以收取专利授权费,国内企业的我们为何不可以呢?
在此,也许有人会反驳,如果高通反垄断调查的最终结果是要求高通取消专利授权费,这些企业不就是白设局了吗?我们想说的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就算是这种结果,之前放出自己相对其他厂商的专利优势也无碍,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再做文章,不过后续的所谓欲掀起中国手机专利战的报道可能就不会出现,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凶猛。恰恰是李克强总理对于高通反垄断调查的言论,让这些企业之前的判断有了肯定的依据,随后大量出现的中国国内欲掀起专利战的报道(媒体和自媒体)也就是顺理成章了。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但他们却忽略和误解了专利背后的某些事实。例如高通,尽管专利授权占据了其利润的大部,但人家之所以成为手机芯片的老大,更关键的是把专利背后代表的创新应用到了产品中,而从国外主流手机厂商成功和失败的事实中,专利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据相关统计,智能手机产业中的苹果和三星是遭遇专利诉讼(除彼此之间的专利官司外,还有类似NPE非经营实体的诉讼)最多的厂商。其中苹果从2009年至2013年共有191起诉讼排在第一位;三星以152起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而众所周知的事实,苹果和三星在与智能手机产业相关的专利申请和储备上,并非处在业内数一数二的位置。也就是说苹果和三星除了像其他手机厂商一样要向业内一些持有相关专利的厂商缴纳授权费外,还较其他厂商面临更多类似NPE组织或者企业以专利牟利的诉讼。即苹果和三星在智能手机产业中应是受到专利授权模式负面影响最大的企业。而这丝毫没有影响这两家企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数一数二的表现。
尽管三星今年手机业务大幅下滑,但业内都知道,这和专利几乎无关,而是因为苹果iPhone和中国手机企业在高中低端市场从产品层面给予的冲击,尤其是自身对于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判断出现失误所致。例如其旗舰机型Galaxy S5销量比三星预期少40%而造成库存如山,营收和利润下滑自在情理之中。
如果说上述智能手机产业冠亚军的苹果和三星的以自己的实际市场表现正面印证了专利(拥有多少专利及专利诉讼)并非如我们所想的起决定作用的话,那么与苹果、三星相比,曾经在手机市场曾经辉煌的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Palm则从反面告诉我们专利在竞争中的非决定性作用。
众所周知,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Palm均具有雄厚的与手机产业相关的专利组和储备。这从谷歌以125亿美元并购了摩托罗拉;此前传言中黑莓出售中最大的资产(最值钱的部分)就是专利;诺基亚被微软并购后一度令业内担心其可能会利用庞大的专利储备和组合向其他手机厂商索要过高的专利授权费;Palm在被惠普并购后虽然退出手机市场,但今年年初,本就具备很强专利实力的高通仍从惠普手中收购共1400项包括Palm、iPAQ以及Bitphone等涉及移动通讯技术的专利和专利申请等系列事件中得到了证明。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拥有大量专利的厂商,未能阻止它们自身在智能手机产业中的衰败。Palm早早被惠普并购;诺基亚也未逃出售命运;摩托罗拉移动今年再次被易手;黑莓苦撑之后终于承认其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在与苹果和谷歌的竞争中失利。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作为当前智能手机产业大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目前也在利用其专利向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的手机厂商收取专利使用授权费用(每部Android手机的授权费用为5—10美元),据称,去年微软拿到了20亿美元的Android设备专利授权使用费,但实际上,微软失去的比从Android获取的利润更高,据相关统计,微软Windows Phone所在的移动与设备部门去年亏损了约25亿美元。重要的是,微软的做法并没有阻止Android阵营的扩大,而自身的Windows Phone在市场中始终不能走出低迷。
回到我们国内手机产业,在对今年发售的25款热门手机进行评分之后,日前华尔街日报评选出了“2014年最值得购买的智能手机排行榜”,可惜的是,我们在国内叱咤风云的国内手机企业无一款手机入选。而在国外知名科技网站Phone Arena进行的以外观、性能以及售价等作为参考因素的2014年度中国20佳Android手机评选中,我们意外发现,排名前三的手机竟然均是近期被我们的某些媒体和评论人认为专利缺乏和最易受到专利诉讼的厂商的手机。与之相比,号称手机专利中国手机专利四强(具有一定的专利储备)的厂商中,除了华为有4款手机入选之外,其他两家企业在TOP20中分别只有一款手机入选,且排名均在中游,而酷派竟然没有一款手机进入TOP20榜单。
我们列出这两个统计,并非否认专利的重要性,不解的是,这些拥有所谓专利优势的厂商,为何不能首先将这些专利背后代表的创新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像高通、苹果、三星),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这些专利究竟有多少实际商业价值,而即便在专利战中赢了对手,又能给对手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又能给自身产品竞争力带来多大提升。
就像前面我们列举的国外厂商的实例,要说人家专利的数量和含金量肯定比我们高,而遭遇专利诉讼的厂商(从NPE的角度)的专业经验及强度也肯定大幅超过我们的厂商,但都未能改变相关手机企业的在手机产业竞争中强或弱的命运,更何况我们的厂商。由此我们认为,近期国内厂商爆炒的所谓专利战对参与的各方均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和影响,充其量是个自我陶醉的心理游戏。既然这样,我们不如回归到产品本身,不要因为有了些专利,就这么任性,而误了卿卿性命。
阅读(21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