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0439
  • 博文数量: 4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5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10-25 10:0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5年(27)

2014年(18)

我的朋友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4-11-08 16:37:54

  所谓“以暂时的发展为代价,来改善网络安全”,通常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抵触的。忤逆生产力前行的唯一后果,就是妥妥的被历史车轮碾过。

  在描述了中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所处的环境,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之后,自本篇开始,将依据目标、威胁、手段、成本-收益评估的顺序,梯次展开中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构建的阐述,本篇将阐述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目标。探讨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框架,依据目标、威胁、手段、成本-收益评估的顺序梯次展开,源于使用的大战略分析框架。这种大战略分析框架的前提假设,是国家被看作是有能力采取基于理性判断的行动的行为体,也就是国家从整体被“拟人化”;这种战略,或者说大战略(Grand Strategy),其目标的设定,很像俄罗斯的“套娃”:从宏观到微观的目标,外观相似,大小不同,彼此相互嵌套;如果逐一展开,形成从大到小的一个完整序列;如果合拢,则依据一定的顺序能够顺利的嵌套,不存在相互矛盾或者内在的紧张与冲突。

  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解决的是国家在网络安全面临的安全问题,因此,首先要确认的是:尽管存在自身的独特性,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网络的发展,对国家构成了全面的挑战,形成了新的问题谱系和维度,但最终,国家网络安全不能等同或者取代国家安全,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不能对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国家大战略,构成内在的冲击、挑战;不能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产生矛盾;更不能以国家网络安全的需要,对国家大战略目标的实现,构成消极或者负面的冲击和影响。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美国霸权的困境》一书中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革命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而是发生在主权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国际体系之中的;这意味着主权国家看待、认识、理解网络安全战略的观念-分析框架,遵循认知的基本逻辑,受历史经验以及既有观念的影响。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目标,可以理解为宏观国家利益在网络空间或者说网络域(Cyber Domain)的投射。“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唯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所谓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摩根索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行为的核心动力在于权力(Power):追求更大的权力,保持已经获得的权力,显示自己的权力,构成国家利益的全部。华尔兹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行为追求的目标是安全(security),最低限度的安全,就是国家的生存;最高限度的安全,是霸权,即国家在某个体系中处于压倒性的支配地位。http://blog.house365.com/asd0014789/blog/showone_itemid_3931939

阅读(39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