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9462
  • 博文数量: 29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10-10 16:42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5年(19)

2014年(10)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C/C++

2015-02-26 16:41:22

张凌运,字步衢,今项城市新桥镇刘营村人,是河南近代史上著名的将军之一。经历了饥寒交迫的童年,19岁时弃医从戎,因表现英勇,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1939年,任77军副军长兼37师师长,在随枣战役中击溃日军一部。张将军戎马一生,历下屡屡战功,但更具传奇色彩的,是其生前分成多份,作为重要遗嘱的辣酱配方。

  光绪33年(1907年),河南东部爆发了40年来最严重的饥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13岁的张凌运在义父的中药铺里度过了他最好的6年青春年华。祖国的深厚中医文化深深地吸引着这个舞勺之年的少年,他熟读《本草纲目》、《伤寒论》。张20岁时,正值民国时期,军阀争霸,空有济世救人之心,没有济世救人之力,于是毅然弃医从戎。一次冬季的急行军中,战友们面对零下20多度的气温很多人都感冒发烧倒地不起,张凌运从记忆中的《本草纲目》里搜寻当时能够获得的简单药食同源的食材,经过数十个小时的精心熬制,终于熬成了异香扑鼻的辣椒酱。战友们吃了他的辣椒酱后,渐渐发汗退烧,有了力气,从此张凌运辣椒酱成了军需特供物品。

  1923年,王抟沙任陕西宣抚使,与冯玉祥合作,实施善政,建树颇多。王抟沙是河南近代士绅阶层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喜美食。得知冯玉祥部下张凌运有一手绝活辣椒酱后,便讨要一罐而走。次日登门,表示此辣酱若能加些调料口味更佳。张凌运按照王抟沙的说法,进行改良后,又经王抟沙的朋友,也是河南教育界的大儒李时灿先生指点,最后,汇大儒之清雅,取百家之长,药食同源,温补不上火的辣椒酱由此而成,20多年间,始终作为军需特供食品,供军方领导及战备使用。

  一日,在军中流传甚广,甚至有朋友带给了当时袁世凯的第六子,近代有名的实业家,与张凌运年纪相仿的袁克恒。袁克恒惊异于这小小的辣酱,吃一口回味十足,辣味经久不散,他问下属,这个辣酱叫什么名字?下属表示不知道,只知道做辣酱的将军姓张,袁克恒说,这辣酱吃一口都能辣得人恨不得飞起来,正所谓因辣成翔,不如就叫辣成翔吧。下属在转述时记错了,记成了辣出翔,直到多年以后才弄清其中原委,但辣出翔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无需再改。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张凌运将8个子女聚到一起,告诉他们自己戎马一生,却没有半点可供分家的财产,此去抗日必将凶多吉少。此生只有一个辣出翔辣椒酱的配方,且分开写给你们,日后你们亲兄弟姐妹们再见相认的机会也不多,若他日你们相逢,可做相认的凭证,每个底方右下角都有我的亲笔签名和印章。

  1946年,抗战胜利后,张凌运却惨被土匪杀害。于是,经历了20多年改良积淀的辣椒酱配方分成了8份,而这一分,就是75年。直到2012年,在我的努力下,张凌运的后代们终于在河南项城重聚,而这位张凌运将军,就是我的外曾祖父。这些姥爷们、姑姥姥们都已年近90了,他们拿出当年那张泛黄的写着我外曾祖父亲笔签名的配方时,大家都已经哭成了泪人。我将配方整理后,利用现在的一些原材料,经过几次改良和曾经吃过的老一辈人的试吃,终于复制出了1个世纪以前外曾祖父发明的辣酱味道。

  造化弄人,失散了半个多世纪,即将入土的兄弟姐妹终于得以相认,而风雨飘摇,分开8份的配方也得以重聚,辣出翔,带着感恩与传奇,还原当年河南人的英勇与口味。

  品牌定位:

  手工传统秘方 精选上等材料 抵制各种添加 还原当年味道

  品牌理念:

  云商时代健康辣酱第一品牌

  发展方向:

  具有影响力的辣酱微品牌

阅读(43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