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773
  • 博文数量: 3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8-14 17:2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3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云计算

2014-08-26 10:04:25

     在汨罗市古培镇培塘村,有一个农家书屋。在这里,有农业、时事、科技、法律、保健等各种题材的图书4000余册,报纸若干种。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村民来这里读书。你也许想不到,这个有着4年历史的书屋就开在一个小门店里,而开办者周贵阳今年已经70岁了。
  自出场地 自筹资金
  周贵阳是培塘村人,2003年从培塘学校退休。按理说,在讲坛耕耘了一辈子的周贵阳,退休后完全可以享受悠闲舒适的晚年生活,但当他看到村里文化生活匮乏,农闲时村民大都在牌桌上打发时间时,老人心中就有了一个心愿,希望可以通过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来改变这种风气。
  2011年年初,村里决定筹建一所农家书屋,周贵阳立马自告奋勇提出担任书屋的负责人。为给书屋找一个合适的“家”,他毅然决定放弃家中经营多年的南杂店,把临路的两间门面无偿腾出来做书屋的藏书室和阅览室,这让家境不太宽裕的周贵阳每年至少减少了1万余元收入。
  “钱是身外之物,能为群众办点实事多好,再说我还有退休工资。”对自己作出的牺牲,周老说:“选在我家能更好地给大家行方便,我每天守在这,大伙随时可以借书还书。”
  场地有了,周贵阳便开始到处筹钱买书充实书屋。他利用亲朋戚友、学生故交等关系,外引内联,到处为书屋求捐赠。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时间,书屋共收到捐赠1万余元和图书3000多册,还添置了书架等硬件设施。2011年8月份,培塘村农家书屋正式成立。
  从无人问津到络绎不绝
  “不办则已,办了就要办好”,这是周贵阳的原则。书屋建成后,如何运转得更好,他花了不少心思。
  农家书屋在农村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刚开始根本无人问津。为了打响书屋知名度,他除了挨家挨户发送借书卡,联系全镇中小学校,发动学生借阅宣传,还利用村老年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之便,将村里的会议地点都争取到自己家里,让大家散会后顺便就可以借阅书,慢慢把书屋的影响扩展开来,借阅量也迅速上升。
  如今,该书屋共有文化、历史、政治理论、种植业、养殖业、诗词等各类书籍4000余册,前来借书的人络绎不绝,借阅次数达到3000余次。辐射范围除本村外,还包括附近的古培村、于临村、新合村、关山村等六七个村组。
  老骥伏枥 无怨无悔
  书屋的管理也是一项琐屑而繁重的工作。忙的时候,一天图书的借阅和收回达几十次,每一本书都要登记造册,整理上架。但周贵阳从来不嫌麻烦,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在他的书桌上,码着7个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借阅登记本。他总说,大家爱看书就是他最开心的事。
  刘家冲屋场的许国秋对周贵阳格外敬重。“我中风后行动不便,一直都是贵爹送书上门,看书现在是我最大的乐趣。看完一本打个电话,贵爹立马就骑着摩托车送下一本来了,他老人家真的非常热心,特别值得人尊敬。”这样的经历并不只许国秋有,在古培镇有40余名行动不便的人成了周贵阳送书上门的固定客户,而周贵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无偿的。
  “我要将书屋一直办下去”
  在周贵阳的悉心管理下,培塘村农家书屋建成以来,已成为村民的聚会点和“充电器”。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村里打麻将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还有很多村民学到了新的农业技术,成了致富能手。林家冲组组长张守中还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在周贵阳的带动下,通过借读大量农业科普书籍,找到了一些适合当地农作物增产的窍门,使该组农田产量突破了亩产1400斤,比原产量翻了一番。

  谈到这些,周贵阳欣慰地笑了。因为在老人心里,始终坚定地认为,让村里人多长点知识,这个钱花得值!他相信,星火可以燎原,知识的火种一定会使农村变得更加繁荣、富裕!“我会一直办下去!”周贵阳坚定地说。(文章分享自@)
阅读(22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