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3781
  • 博文数量: 130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63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6-06 13:4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0)

文章存档

2014年(130)

我的朋友

分类: 云计算

2014-09-25 10:12:19

通过安倍经济学,日本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在这一势头下,我们今后也必须要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政府6月内阁会议决定的“基础方针”中表达了这一决心。

      但是一大障碍却堵在了日本发展道路的前方,那就是人口减少问题。

  日本的人口在2008年达到了最高值,之后就转为减少,也有预测显示到2100年日本人口将下跌到最高值时的4成。劳动力、消费者、缴纳税金的人也都会急速减少。放任不管的话,日本不仅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更有可能陷入缩减的螺旋中。“关于这一点,不如说经济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在“基础方针”中也出现了这一渗透着危机感的语句。

  究竟该如何是好?为了让女性生孩子,日本启动了所有政策。让老年人和女性也工作,企业无休止地进行着各项革新。还有人建议将人口过疏地区整合起来——

  多生孩子、多工作、致力于效率化,这简直像战时体制一样。即使是现在,力图在全球化竞争中残存下来的企业中,大量劳动者们忍受着低工资和长时间劳动。究竟还需要人们努力到何种程度呢?


不断勉强自己的日本人


  人口减少就真的不好吗?我们似乎有必要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例如,千叶大学教授广井良典指出:“不如以更大范围的时间推移来进行考虑。”

  镰仓时代约800万的日本人口以缓慢的曲线持续增加。到了江户时代后半,人口维持在3千多万人。到了明治维新以后,如同爆炸一般人口开始急速攀升。

  美国黑船来航打开日本国门后,看到欧美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日本人,所受到的冲击就如同当头一棒,不断鞭策自身攀登着“扩大、成长”这一峭壁。当时是以富国强兵为口号,战败后则以经济成长为目标。

  广井教授认为,这种不断勉强自己,疲劳和矛盾达到临界点之后的结果,以人口减少的形式呈现出来了。广井教授谈到:“人口减少可能是一种契机,让我们摆脱对经济增长的强迫观念以及矛盾的不断积累,创造出真正能够让人感到富足和幸福的社会。”


看不到出口的迷宫


  确实,日本人一直努力至今。很多年轻人都留下亲人离开故土,挤在大都市中为生产而耗尽全力,在郊外买上一栋狭小的房子,忍受着远距离通勤和加班,花费高昂的教育费养育着孩子。

  然而这样日本人又得到了什么呢?在不久之前,经济增长还伴随着生活富裕的实感,但是产品渐渐过剩后,企业就开始靠员工的忍耐谋求在竞争中残存。工资和雇佣都变得不稳定,将年轻人“用过就扔”的黑心企业也开始横行于世。很多人都离生活富足越来越远。

  日本仿佛是陷入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即使如此政府还在呼吁着成长,相信这种神话的人本身就减少了不是吗?

  现在在日本,1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数量最少的地区,就是日本成长的引擎——东京。托儿所不足等育儿环境困难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原因就仅限于此吗?相信着经济增长会实现富裕而忙了又忙的人们,却发现人生并非如此,这种无言的“否定”不断累积才造成了不生育的结果吧。


开始行动的人口过疏地区


  没有战争和饥荒,而人口却急速减少的现象是史上第一次。不摆脱经济成长数字上的偏重,不结合更为灵活的方案的话,就无法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面对这一难题,开始行动起来的是人口过疏地区的人们。

  岛根县海士町是日本海上的一个孤岛小镇,目前的人口减少到了最高值时的3分之1。小镇曾一度濒临产业衰退、财政崩溃的边缘。但如今当地特产“蝾螺咖喱”、岩牡蛎等成为了全国知名品牌,吸引了众多希望移居当地的人们慕名而来。

  小镇的理念是“没有不存在的东西”。即使不像都市一样方便,但珍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谋求无用的东西、经营着简单却有满足感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不是吗?小镇在存亡关头进行的思想转换,吸引了人们的到来。



  至今为止,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社会将不少事物看成是“没用的东西”、“过时的东西”。而那些在这些事物中找到富足、恢复活力的人口过疏地区,正在一点点地增加。

  德岛县神山町,IT企业相继在重新装修后的古旧民居中设立了远离本部的办公室。冈山县西粟仓村呼吁让陷入苦境的林业重生,吸引着年轻的移居者们。而在秋田县藤里町,“家里蹲”的年轻人作为劳动力承担起了地区振兴的重任。

  为了经济增长而增加人口的话,幸福感也会随之扩散,但这种预期也有无法实现的时候。反而言之,在有幸福感的地方,人们自然会聚集而来。

 

 

 

阅读(24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